

回顧人類歷史上的一些疾病災難,直到現在依然觸目驚心——十四世紀中期,被稱為 “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
1817年開始,被稱為“19世紀最令人害怕、最引人注目的世界病”的霍亂,經歷7次大流行,160年間數億人次感染,死亡率一度高達7.5%。
1918~1919年,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造成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死亡人數2500萬到4000萬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多。

到20世紀(特別是后半期),人類醫學才開始迎來大發展:新藥物,包括新抗生素不斷出現,外科手術技術及化驗診斷方法的發展,各種電子儀器、計算機在臨床各科室的應用,使不少疾病的療效明顯改善,人類壽命也得以大為延長。
然而,千禧年的“非典”及正肆虐全球的“新冠”,再次對醫療健康敲響警鐘。目前全球新冠確診病例近2億,死亡超400萬人,堪比近40年來戰爭死亡人數總和。

所幸, 從煉金術和給身體灌水銀,到以科學的眼光看待醫學,再到高科技引領行業發展,人類在醫療技術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無論是現代化制藥制藥設備、體外診斷IVD,或是藥物冷鏈物流及智慧藥房,這些與百姓息息相關的醫療設備不斷發展,正把醫療水平逐步推向新的高度。
在此,我們要向那些默默奉獻的醫療行業設備的研發人員致敬。
如何保證藥品、試管及其信息被準確檢測,對于醫療安全生產追溯極為重要,這是基礎。
一群幕后的另類英雄擔當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們往往藏在不起眼的角落,不細心尋找,還真難發現它們的身影;它們是小小的智能傳感器:光電開關、電容開關、熒光傳感器、超聲波傳感器、條碼閱讀器、視覺相機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