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25-06-26 13:36 來源:財經報道網
近日,人形機器人概念爆發,引發市場廣泛關注。摩根士丹利近期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和制造中心,正迎來新一輪高速增長期。大摩預測,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以年均23%增速擴張,2028年達1080億美元。
業內分析認為,具身智能奇點臨近,隨著用戶對機器人應用的向深、向廣發展,所帶來的市場空間需要以機器人智能化為基礎。而以聯想為代表的科技龍頭企業,已在該領域做了多年布局,涵蓋了產品開發、技術創新和應用場景等多個方面,這為聯想集團持續的業績增長打下了基礎。
具身智能加速落地
當前,人形機器人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布局,各行業龍頭紛紛入局,持續推動技術創新與應用場景擴展。在大摩看來,中國正在引領全球機器人產業的新一輪變革,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也是全球55%機器人產品的生產基地。去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470億美元,占全球總量的40%。
中國機器人市場的主導地位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是勞動力結構的根本性變化推動了自動化需求的激增。生產者價格指數與消費者價格指數出現持續背離,制造商難以將成本上漲轉轉移。這種結構性矛盾迫使中國制造業加速采用機器人技術。
數據顯示,中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從2017年的97臺/萬人飆升至2023年的470臺/萬人,增長了4.8倍。更重要的是,中國企業在應用機器人后,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均比未使用機器人的企業高出30%以上。每當企業人均機器人數量翻倍,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就分別提升11%和8%。中國已建立了從設計到組裝的完整供應鏈體系,實現了關鍵零部件的規模化本土化生產。在工業機器人領域,中國品牌市場份額從2019年的28%提升至2024年的51%。在移動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無人機等新興領域,中國品牌的本土化率更是達到90%以上。傳統工業機器人仍占重要份額,預計2025-28年復合增長率為18%。新興機器人類型:協作機器人年復合增長率達46%,移動機器人為35%,服務機器人為25%。
IDC預測,到2028年全球用戶在機器人領域的支出將近3,700億美元,實現復合增長率13.2%。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5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5萬億美元。中國預計到2030年將擁有25.2萬臺人形機器人,2050年達到3.02億臺,占全球存量的30%。人形機器人的材料成本構成更加復雜,傳感器占比高達31%,電機占19%,為相關供應商帶來新的增長機遇。
政策層面,各地密集出臺政策支持機器人行業發展。例如近日北京市支持一批機器人在教育、醫療、養老等場景首試首用,鼓勵高端新車型,支持一批機器人在教育、醫療、養老等場景首試首用,加速產品研發迭代,拓展機器人后服務市場。南京市舉行2025智能機器人發展大會上發布“能力清單”和“機會清單”,目標到2027年核心產業規模超百億。在政策引導下,中國人形機器人行業正通過“應用驗證—技術突破”的雙向循環模式加速發展,吸引多元化廠商積極入局,協同構建產業生態,持續推動行業進步。
太平洋證券認為,工業級人形機器人進入量產前夜、資本向核心部件本土化聚焦、金融工具深度賦能技術轉化。民生證券認為,2025年為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更是人形機器人通用能力躍升的起點,全球將有萬臺以上人形機器人進入工廠場景訓練。工廠訓練是破除具身智能數據不足與實用性低下之間“引力束縛”的關鍵,也是積累高質量、大規模應用數據的必要手段。上海證券認為,人形機器人產業鏈進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階段,海內外多領域大廠入局,目前人形機器人進入工業場景,已經成為國內外確定性較高的應用趨勢,人形機器人量產化落地可期。
市場整體呈現出強勁增長態勢,IDC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商用銷售出貨量約為2千臺,預計到2030年近6萬臺,復合增長率達95.3%。IDC認為,中國工業用戶認可機器人應用價值,對未來的投資意愿明確,對人形機器人應用持積極態度,市場歡迎新技術產品的突破和應用。從機器人廠商選擇來看,用戶會重點考慮的因素主要有機器人產品易操作、配套軟件能力、機器人性能滿足要求、售后服務能力、機器人易集成等。IDC認為未來,用戶對于工業機器人+AI視覺應用依然是重點,融合AI語音減少機器人使用難度也會有較大發展空間。這對于布局AI的聯想集團等企業形成利好。
聯想晨星機器人系列產品加速量產
政策紅利驅動產業鏈發展,硬件廠商、AI算法公司、場景服務商均可受益。作為智能設備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聯想集團在人形機器人和智能化服務領域也進行了多年深入布局。
聯想集團憑借其在智能設備領域的深厚積累和技術優勢,積極投身于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和推廣工作,其自研的聯想晨星機器人產品,專為工業應用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解決方案。
目前,聯想集團晨星機器人已推出了 X1、S1、Q1,D1等產品,今年聯想集團推出的晨星足式機器人GS,這款機器不僅在外觀設計上斬獲了工業設計領域的權威大獎—德國IF產品設計獎和紅點獎,在具體應用方面,聯想晨星足式機器人GS是業界第一款可搭載大自重通用協作機械臂的足式機器人,可行走最大負載大于100kg,重復定位精度在正負5cm以內,已相當于輪式機器人的定位水平。
在工業機器人領域,聯想集團致力于打造高效、智能的生產線解決方案。通過先進的人形機器人技術,聯想集團為制造業客戶提供了一系列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設備和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聯想集團志在讓機器人理解、走進工廠和千行百業,打通AI應用落地“最后一公里”,真正實現AI機器人“硬控”工廠那一天。
聯想集團晨星機器人系列已在工業智能化方面實現了深度應用,如針對工業巡檢場景,聯想集團以晨星機器人代替人工巡檢,可為高風險、高難度以及長耗時連續作業的任務提供可靠支持。聯想集團旗下公司報送的“220KV變電站四足機器人智能巡檢以及機械臂應急操作”方案成功入選《上海市智能機器人標桿企業與應用場景推薦目錄》并榮獲智能機器人標桿企業殊榮。近日,聯想晨星智能巡檢方案亮相MWC上海,聯想晨星智能巡檢方案的優勢不僅僅體現在其高效性和精確度,還在于它在實際應用中所帶來的長遠價值。這一方案已經在兩網下屬數十個場站、多個智能工廠、智慧園區等成功應用。除機器人巡檢方案外,聯想還展示了其首款“硅基員工”——樂享壹號人形機器人。
聯想集團已經成功孵化出一系列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前沿科技成果。例如,靈巧手模擬人類手部的精細動作,能夠實現對各種復雜形狀物體的穩定抓取和操作,在醫療手術輔助、危險環境作業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eVTOL飛行器融合了先進的電動推進技術和智能飛行控制系統,可廣泛應用于城市空中交通、應急救援等場景。近日,在國際頂級人工智能會議CVPR上由聯想機器人實驗室與復旦大學聯合組成的FDUROILab Lenovo團隊,在“Roboflow-20VL小樣本目標檢測挑戰賽”中斬獲二等獎。這項賽事匯聚了全球一流研究機構和企業團隊,旨在推動基礎視覺語言模型(VLM)在現實復雜場景下的感知能力。FDUROILab Lenovo團隊的出色表現,不僅證明了其前沿研究實力,也展示了聯想在機器人智能感知方向上的戰略布局。
多家機構發布評級報告,看好聯想集團后續市場表現。太平洋證券認為聯想集團擁有完整的產業鏈,人形機器人作為一個“硬件設備”聯想入局是趨勢使然,看好其發展潛力。國海證券認為迎來混合式人工智能關鍵突破,維持“買入”評級。
未來,隨著政策紅利釋放和AI技術進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具身智能創新產品有望加速進入千行百業,尤其在企業加速智能化的轉型過程中將展現出更重要的價值。而擁有晨星機器人系列的聯想集團,以技術創新與生態共建為雙引擎,將收獲更多市場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