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21-12-23 09:33 來源:中國電子報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全球知名的三大研究與咨詢機構,Forrester、Gartner、IDC每年年底發布的趨勢報告通常會為企業未來發展戰略與布局提供重要指導,也因此受到業界廣泛關注。近日,圍繞2022年的分析預測相繼發布。從云計算到邊緣計算,從上云到用云,從云中的數據湖到數據治理,企業的上云用云管云之旅,在2022年將如何走下去?
IDC中國區總裁霍錦潔指出,2021年,所有企業都經歷著史上前所未有的風浪——順風、逆風及側風。這些風浪將影響2022年及以后,所有企業必須制定新的數字化優先的戰略,以適應并利用風浪變化,持續打造核心競爭力,實現進一步的創新與增長。
Gartner認為,未來基礎設施呈現兩大發展趨勢:韌性和敏捷性。Gartner高級研究總監季新蘇表示,“順應這兩大發展趨勢的企業會收獲巨大的應用價值,但在面對基礎設施轉型時也需拿出足夠的勇氣。”
Forrester認為,2022年,新常態將更加不同以往。敏捷性、創造力和韌性將決定企業的沉浮,適應未來的技術戰略是中國商業領袖和技術領袖的必然選擇。
云原生開始普及
老生常談的“云原生”依然是ICT市場的熱門話題。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之下,數字化加速發展,企業云規模達到了新的水平,因此對云原生的規模化采用將發生革命性變化。根據Forrester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云原生應用持續上升:開發人員報告其組織中容器(33%至42%)和無服務器技術(26%至32%)的使用率都發生了迅猛增長,兩者在一年內都增長了75%以上。預計到2022年,在采用云優先戰略的亞太公司中,30%將轉向云原生。
Forrester分析師認為,一些亞太地區的公司將優先考慮基于容器、面向微服務的架構,在混合云和多云環境中具有分布式能力,而不是只為新工作負載采用云解決方案。他們將使用服務網格來支持微服務,這是提高業務敏捷性的關鍵之一。他們還將使用云原生平臺來推動技術驅動的創新。
根據Gartner預測,到2025年,超過95%的新數字工作負載將被部署在云原生平臺上,而在2021年這一比例只有30%。Gartner分析師Govekar表示:“采用云原生平臺的數字或產品團隊將能夠通過架構原則和功能來充分運用云環境中的固有能力。在云原生環境中部署新工作負載不僅將成為一種流行趨勢,更將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任何非云技術都將過時。”
IDC則強調了“數字原生”的概念。只要是面向云計算、互聯網、數字化轉型等場景所提及的數字原生,基本就是云原生。數字原生更強調以大數據驅動商業模式變革,例如一些拼車應用或線上食品配送服務等公司就是典型的數字原生公司。未來,數字原生公司將變得更為普遍,且將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
“傳統的基礎設施和運營企業機構可以通過疫情期間快速發展的數字原生同行,自行生產高度靈活、創新和有競爭力的產品,或者加入那些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企業。” IDC分析師Hewitt表示。
邊緣計算即將爆發
從概念炒作走向實際落地,邊緣計算將迎來新一輪爆發。IDC調研結果顯示,亞太地區的企業正在通過邊緣滿足更廣泛的計算密集型需求,并且取得了可觀的回報。預計到2023年,70%的企業將會在邊緣處理數據,部署在邊緣的應用數量將增長8倍,超過50%的新增基礎架構將考慮部署在邊緣側,邊緣基礎架構的花費在2023年將達到212億美元市場規模。
IDC研究副總監Pushkaraksh Shanbhag表示:“讓企業能夠充分利用邊緣資產的潛力這一全球重要趨勢和技術進步將成為解鎖大量創新和強大新用例的起點。準備好在未來幾年中充分利用邊緣力量的企業將能夠在競爭生態系統中樹立和鞏固數字化領導力。”
Forrester預測在2022年對于智能基礎設施的投資將增加40%。5G、物聯網以及邊緣計算等技術將推動智能基礎設施加速增長。例如,邊緣計算產生的洞察力可以幫助優化交通、減少擁堵,以及為公共安全保駕護航。5G、車路協同和邊緣計算的有機結合將驅動自動駕駛的集裝箱卡車以及導引車,幫助港口和機場提高效率。
Gartner也指出,邊緣計算正在許多客戶的環境中實施,創造收入、節省資金、提高安全性和客戶體驗,并啟用全新的應用程序和數據模型。
此外,在數字技術助力碳中和趨勢下,邊緣計算與物聯網將得到進一步融合。Forrester表示,到 2022 年,對由邊緣和物聯網提供支持的可持續性相關服務的需求將增長,以實現能源效率和資源管理。預計使用物聯網和邊緣計算來幫助減少碳排放的產品將由“傳統智能技術產品供應商、IT和專業服務以及專注于行業和物聯網的平臺供應商”等公司推向市場。
數據治理與安全成為剛需
伴隨越來越多的企業機構走向云端,數據治理與安全愈發受到重視。IDC預測,在未來幾年內,企業將迅速增加對管理、分析數據和內容的技術的投資與部署,應用在分析、決策和運營等工作中。到2022 年,55% 的中國500強企業將擁有數據控制臺,以支持數據運維(DataOps)、推動基于ML 的數據工程、降低數據風險并推動數字一代(Gen D)員工的創新。到2024年,35%的中國500強企業將通過數據潔凈室(data clean room)與外部利益相關者建立數據共享伙伴關系,在保護數據隱私和寶貴的數據資產的同時增加相互依賴。
數據編織將成為流行的數據治理技術趨勢。Gartner認為,在過去的十年里,數據和應用孤島的數量激增,而數據和分析(D&A)團隊的技能型人才數量卻保持不變,甚至下降。作為一種跨平臺和業務用戶的靈活、彈性數據整合方式,數據編織能夠簡化企業機構的數據整合基礎設施,并創建一個可擴展架構,以此來減少大多數數據和分析團隊因整合難度上升而出現的技術債務。它的真正價值在于其能夠使數據管理工作量減少70%,并加快價值實現。
與此同時,保障數據安全依然會是業界關注的核心問題。IDC預測,到2024年,數據隱私、安全、存儲、使用、披露要求方面的要求,將迫使80%的中國大型企業在自主基礎上重組其數據治理流程。數據治理、零信任與隱私計算、云與邊緣安全成為企業的剛需。
Forrester指出,由于公共衛生、網絡安全、數據隱私和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關注將世界推向一場重大的信任危機之中,信任將成為關鍵的商業要素。在亞太地區,金融服務業將成為第一個把信任作為正式衡量標準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