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09-01-14 17:20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金融海嘯已經無可挽回地爆發。
百年企業倒閉,大面積裁員、降薪、凍結新招聘……這些可怕的消息源源不斷地從大洋彼岸傳來。中國的白領們心理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他們不免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情況比任何時候都復雜,一些原來對工作心存抱怨的員工開始安心工作,一些一直在尋覓跳槽機會的員工停下了腳步,而另一些員工則開始緊張和焦慮,更有甚者,用懷孕計劃來保護自己不被裁員。
這其中有多少是理性應對,又有多少走向非理性?
轉向“踏實”工作
一位下屬向劉峰很小心地提了一個問題,“公司還可以用外網嗎?”劉峰感到很意外,事實上,公司對于員工上網并沒有嚴格的限制。于是,劉峰回答道:“可以啊,我們中午不是有午休時間嗎?”這位員工隨后的一句感嘆讓劉峰恍然大悟,“其他公司上班的不少朋友現在都不敢在公司逛淘寶了,怕被老板抓住把柄,被乘機開掉。”
作為中國本土最大的獵頭公司科銳國際的業務總監,職業敏感令劉峰發現,眼下員工們的工作態度發生了轉變,“他們更加專注、敬業,也更加謹慎。”劉峰指出,“若在這樣一個敏感時刻因自己的失誤導致被辭退,那就是犯了低級錯誤。”
與此同時,此前在財務投資上作風大膽的員工目前正面臨一個嚴峻的資產縮水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一度被輕視的每月固定工資收入重新成為這些員工最重要的財源,這令這些員工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績效以求獲得更高的獎金,從而舒緩因投資失利而帶來的個人財務壓力。
104人力銀行大陸事業群招聘服務部總監梁康儀指出,員工必須更扎實并且更快速地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才能在人才供過于求的情況下,繼續保持良好的競爭力,“如果能順著眼下的環境壓力提升自己,我相信員工反而更能突出及爭取更好的表現,這是很理性的反應。”
慎對跳槽誘惑
黃華(化名)一直在尋找改行的機會。她的直線經理一會給她布置個任務,等到任務完成了,計劃又取消了。疲于奔命,又沒有成果,黃華覺得無所適從,只能寄希望于改行,換工作。不過眼下的環境讓她突然明白,外面的工作應該也不好找。“現在開始踏實工作了,工作能帶給人安全感。”
而她的一位剛剛跳槽的朋友卻沒有那么幸運,試用期剛過,公司就以業務不景氣為由,要裁掉所有入職半年以內的員工,她的朋友丟掉了飯碗。
新入職的員工、工作很久的老員工這兩類人是裁員的重災區,劉峰分析,“新員工工作不久經驗不足,而老員工往往工資較高且可能已經有了惰性。”
嚴峻的現實令員工更加謹慎地對待跳槽。工作搜索引擎Meijob.com市場部總監龐嚴冰表示,薪水的增加幅度不再是員工跳槽的首要考量,員工會對企業的經歷模式、發展前景做更深入的了解以確定自己跳槽后不會很快又失業。“在現在的背景下,沒有人會拿自己未來兩三年來開玩笑。”
眼下的環境可以讓整個職場環境“稍微沉淀一下”。梁康儀認為,過去高速發展的經濟讓中國的職場環境變得浮躁。“因為經濟快速發展的關系.員工普遍看待工作或公司都不是用很長遠的心態對待,”梁康儀每天看大量的簡歷,常常半年一年就是一個工作經驗,短短三年可能就已經做過5~6份工作,還認為自己很專業, 要求高薪的待遇,“這對于整個中國的專業人才培養、國際視野和文化的建立其實都是很大的傷害,所以我說,目前這個情況,突然讓原本有很多跳槽機會的員工,不再盲目于為了高薪而拋棄原本的工作或企業。”因此,梁康儀認為這對企業和員工都有好處,首先企業可以降低人力成本,而員工專業經驗的累積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可以大為提高。
表面忠誠的背后
北京某知名獵頭公司的地產顧問最近遇到一個怪事,一家地產公司一個項目組內包括銷售、工程、基建等所有成員先后主動找上門來。“一個完整團隊同時找同一個顧問謀求新職位也許只是一個巧合。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個團隊已經軍心渙散了。”
從表象來看,金融風暴下不少員工工作態度“踏實”了,混日子的員工工作開始努力了,準備跳槽的員工要先穩一下了,員工對于年底的獎金和加薪期望降低了。
但是據獵頭公司的信息則顯示,最近幾個月投簡歷求職的員工數量有增無減。正如Meijob.com創始人兼CEO Guy Rotberg總結的那樣,金融風暴令員工陷入一個矛盾的境地,一方面努力工作以求保住飯碗,另一方面在積極尋求退路以防不測。
地產、金融、汽車行業從業人員簡歷投遞增幅尤為明顯,劉峰表示。“從5、6月份開始,地產從業人員簡歷投遞數目累積增長了150%~200%。”龐嚴冰說,10月份開始,以Meijob.com為例,使用網上簡歷投遞付費服務的用戶以50%的速度增長。事實上,投簡歷的這些員工往往都有工作,也未必是真心想跳槽。“金融危機下,員工需要了解更多職場信息。他們希望知道哪些公司、哪些領域還在招人,以為自己備份一條退路。”
從翰威特全球敬業度最新研究結果來看,從9月份開始,員工的敬業度呈現下降的趨勢,尤其是哪些受經濟沖擊比較嚴重的行業,員工敬業度下降的幅度更大,有些公司員工敬業度下降水平超過了5個基點。從目前情況來看,這個趨勢還沒有停止的跡象,預計還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梁康儀則指出,盡管金融風暴令員工的一些作風得到改變,但真正的職業忠誠度,并沒有因此而改善,“忠誠度是要靠企業環境的塑造及營造,讓員工由心而發出的認同,才能成為真正的忠誠度,不然,也只是一時地穩定,員工真正在工作上的投入還是不會多的,稍有好的機會仍會跳槽。”
充電好時機
金融風暴也催生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例如有女員工試圖通過懷孕來避免被裁員。不過,也有不少員工采取了更為理性的行為,比如充電。
來自以色列的Guy Rotberg曾經歷過科技泡沫破裂的寒冬。據他回憶,那是2000年,美國納斯達克神話破滅,以色列科技企業受到不小的沖擊。“那段日子里,不少IT從業人員重新回到學校接受半年或更長的培訓,隨后成功專業改行。”
和那一場IT危機不同,如今的金融風暴所波及的行業和地區更為寬泛,不過和當年一樣,一些員工將這段痛苦的時光視作充電的機會。“現在一些語言類培訓和短期行業技能培訓很受歡迎。”龐嚴冰指出。
翰威特的建議是,“員工需要拓展自己的技能范圍,讓自己能夠勝任更多的工作類型,這樣萬一裁員,也能夠增加未來的就業機會。還有,就是要調整好心態,即使失業了,也是暫時的,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好好充電,為以后的工作做好準備。”
與此同時,這樣的時刻對于公司而言也是一個機遇。梁康儀指出,“現在也是建立公司團隊向心力的好機會,若公司可以適當地組織團隊活動,或者給予團隊有挑戰的任務及激勵,將比其他時候可以來得更有效果,如果企業可以把握這樣的機會,將可收到既安撫了員工不安的心,又建立公司文化的雙重效果。”
劉峰則認為,由于員工流動率減少,企業可以借此向員工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或者采取輪崗的形式鍛煉員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