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下滑 價格接軌時機來臨
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06-10-11 10:09 來源:中國工業報
“十一”黃金周期間,國際原油價格因美國能源庫存的大幅攀升而遭受重創,各主要市場的原油期價紛紛下挫,其中美國WTI原油11月期貨合約曾一度下跌至57.76美元,創下自夏季結束以來的新低。歐佩克六成員國為此率先日減產100萬桶,以抑制油價的下滑。
與今年7月中旬每桶78.40美元的歷史最高價相比,油價目前已下跌了約25%。油價到底能降到多低?目前的下跌到底是短暫的緩和,還是石油市場結束長達7年漲價的開始?國內成品油價格會否跟跌?伴隨著各種猜測,有關知情人士透露,國家發改委希望在國際原油價格一路下瀉的當下,推進國內油價直接與國際接軌,實現一步到位。
兩種油改方案露頭
雖然此前發改委曾秘密召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部分大型民營煉化企業高層,商議在國際原油價格深跌20%之后,對國內成品油價格進行調整。但事實是國內熱盼的成品油價格跟跌國際市場方案迄今沒有出現。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當時形成的意見是適度下調,支持將國內成品油價格改革推向深入。但眼下發改委希望借國際油價的下滑推進國內油價直接與國際接軌,實現一步到位。
如果國際原油價格持續在每桶60美元或以下、不大于63美元的區間波動,那么,近期成品油價格下調已成大勢。該人士透露,成品油價格下調具體方式有兩種:一是暫時不調,國內坐等國際油價持續跌破58美元甚至達到55美元,進而順勢接軌,同時調整(低)成品油售價。二是當油價持續在每桶60美元區間波動時,以極小幅度調低成品油價格。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國內成品油出廠價約為每桶58美元,仍低于國際原油價格,與國家定價機制仍有差距。據此判斷,相關部門仍在等待國際原油價格繼續下跌,以便與其適時接軌。而第二種方式的下調屬于象征性下調,意義不大。
歐佩克內部尚存減產分歧
油價的下跌對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來說無疑是個利好消息,必然帶來所有商品價格的下挫。資料顯示,從油價調頭向下的那一刻開始,金價隨即大幅跳水,有色金屬價格也開始整體回落。而原材料價格的全面下跌,對大多數生產型企業來說,無疑利好。然而隨著油價創下新低,歐佩克減產的消息也再度傳出。
遺憾的是,與9月份歐佩克傳出減產消息支撐油價的情形相同,此次減產消息再度傳出的結果與前次如出一轍,部分成員國隨后便出面對上述減產消息予以否認。
事實上,目前,歐佩克內部似乎并未對是否通過減產來支撐油價一事達成一致意見。一些歐佩克主要成員國甚至表示并不會支持減產政策,科威特石油部長最近甚至表示50美元的油價才是值得擔心的。
據了解,歐佩克將在10月18~19日召開特別會議,以專門探討目前國際原油市場的形勢。分析人士認為,只要歐佩克內部無法就支撐油價達成一致意見,任何消息對油價的刺激都是有限的,而且隨著能源庫存的增加,油價下行的壓力將日趨沉重。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減產協議恐怕很難在這次會議上產生。
在歐佩克肯定不會坐視油價持續下跌的預期之下,更多業內人士認為,此輪油價下跌只是暫時現象。雷曼兄弟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愛德華·莫爾斯表示,油價將在冬季再度上升,屆時,美國、德國和日本對家庭供暖用油的需求將使全球石油需求每天增長200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