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企業科協工作的思考
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07-08-09 15:39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伴隨著股份制改造、多種經濟所有制、產權改革等一系列經濟體制的改革,使得越來越多的傳統國有企業走向了一個新的生代。在它們的機體中,一些東西正在消亡,另一些新的東西正在孕育生長,因此,我們發現,過去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和手段已不再適合,如果我們不去探索新的途徑新的認識,我們就只能拌著老的東西一起萎縮直至消亡。而企業科協,正是在這種消亡與生長的變革沖突中眾多的掙扎奮斗者中的一個。
對于企事業科協這樣的基層科協組織而言,現在所面臨的形勢與過去有何根本的不同呢?筆者認為,其最主要的區別在于企事業科協賴以建立的企業體系的不同。
一直以來,我國的企事業單位,均在國家的統一政策、統一管理方式的計劃經濟形勢下運作。企業科協可以象其它管理機構如勞資處、宣傳科等一樣堂而皇之地成為企業的分支機構,并占據著企業管理的一席之地,其工作人員亦可同其它管理人員一樣在工資、福利、級別等方面享受相同的待遇,甚至憑借科協的名義還能獲取更多來自政府的優惠待遇。在如此環境下,基層企事業科協組織得以壯大發展。由于政策的支持,企業科技人員可以在科協的名義下開展各類技術咨詢與技術服務活動,并獲取報酬;科協也可以自身優勢興辦各類經濟實體獲得利潤,從而使科協組織在企業中的地位愈加凸顯,使企業的管理者和企業員工對科協敬愛有加。以我單位為例,建機院科協已有幾十 年歷史,98年以前,一直有專職干部從事科協工作。至84年改革初期,國家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人員科研積極性開始高漲,科協組織開展多渠道的技術咨詢與技術轉讓、技術服務工作,經濟收入劇增,向心力不斷增強,自愿申請加入科協的員工猛增,全院500多名職工,幾乎人人都是科協會員。科協也極力為會員提供各種便利和福利待遇,如每年為每個會員免費訂閱報刊雜志等。
而進入90年代以后,隨著我院科研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建機院逐步從一個傳統的國有科研院所,演變為一個股份經濟的現代化企業集團,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理念經多番變革已不復存在,隨之而來的是科協的作用和地位日漸勢微,大有不必存在的架式。至98年,已不再設專職人員。只是由于沿襲了國有單位的根基,人們從思想觀念上并不排斥過去行之有效的東西,且得益于兼職人員堅持不懈的努力工作,才使科協組織在企業中還有一席之地。這些年來,如何使科協工作適應新的形勢,并在新的政治、經濟體制下起到良好的作用,一直是我們從事兼職工作人員困惑、思考的一個問題。
進入90年代后,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發展完善,傳統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向現代型企業的轉變成為所有企業的必由之路。而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則是一切以經濟運作為出發點,以最簡練的機構和人員設置達到最高的經濟效益為目的。因此,科協組織在企業中做為一個專設的機構存在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特別是民營企業,其老板絕不愿意拿出他的利潤來建一個“科技工作者之家”,在他認為無利可圖的情況下。更不可能允許你去另外創收。這樣一來,企業科協的出路在哪里呢?
首先,從業人員要有做好科協的堅定信念,要認識到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科研人員的作用與地位將會越來越重要,科協的作用當然也將日益重要。
第二,從業人員在目前的變革中應以積極的態度參于其中,適應變革進而促進變革。在變革中獲得新的生機。等、靠、要只有死路一條。
第三、緊緊抓住科協為企業發展服務,科研人員為企業發展服務這條主線,團結全體科研人員促進企業進步與創新,使“科技工作者之家”成為企業與科研人員共同利益的聯結者。
第四、改變目前半社團半行政的結構模式,變為純社團形式,以社區或專業類別構架基層組織,不受企業制約,并便于人員交流流動。從業人員以社會兼職為主。協會以社會精英團體形象出現,獲得社會的認同;并在政府管理職能向社會化轉變中,承擔起過去由政府統一管理的許多工作,并樹立起權威性。如科研人員職稱評定,技術成果水平評定等。以新的形式做好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紐帶和橋梁,團結凝聚科技工作者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貢獻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