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07-05-16 14:44 來源:中國網
五、專項工程
根據“十一五”時期高技術產業的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集中優勢力量,組織實施九大高技術產業專項工程,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帶動性的關鍵共性技術,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產業群,大幅度提升電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等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一)集成電路和軟件產業專項工程
提升集成電路研發水平,建設國家集成電路研發中心和工藝試驗線,重點開發涉及國家安全和量大面廣集成電路芯片。推進90納米及以下集成電路制造工藝技術的產業化,發展高密度封裝技術。支持集成電路重大工程技術升級,建設90納米、12英寸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加快發展集成電路光刻機、刻蝕機等關鍵設備和12英寸硅片材料、化合物光刻膠等關鍵材料。形成以設計業為龍頭,制造業為核心,設備制造和配套產業為基礎,較為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
圍繞壯大軟件產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建立重點領域、區域的公共軟件開發平臺和行業軟件測試平臺,繼續建設軟件產業基地和出口基地,組建一批重點領域軟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組織基于Linux系統的電子政務示范、系統軟件和中間件等關鍵軟件產業化、行業大型應用軟件系統開發與推廣應用,培育骨干企業和拳頭產品,實施軟件外包出口專項。
(二)新一代移動通信專項工程
按照率先做強通信產業的需要,加強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及終端技術的開發,推進相關標準的制定。繼續推動TD-SCDMA等第三代移動通信及其增強型技術產業化,構建系統設備、終端、核心芯片、關鍵元器件、軟件、儀器儀表等產業配套體系。發展基于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的應用軟件和服務內容產業。規劃和適時建設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到“十一五”末,建成全球移動通信研發及生產基地。
(三)下一代互聯網專項工程
以建立下一代互聯網信息基礎設施,提升國家信息能力為目標,繼續建設和完善覆蓋全國的下一代互聯網骨干網,建設300個面向大學、研究機構、企業的駐地網,實現由試驗向商用的轉型。組建若干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或工程實驗室,組織關鍵技術、業務應用、網絡管理、安全監控等方面的開發和試驗,制定相關技術標準并推動成為國際標準,實施關鍵設備、核心器件、關鍵軟件產業化。圍繞重要行業和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的需求,組織實施一系列應用推廣示范。到“十一五”末,形成功能較為完善的商用下一代互聯網,基本掌握關鍵技術、應用技術和關鍵設備。
(四)數字音視頻產業專項工程
以推動音視頻產業數字化為目標,建設數字電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重點發展基礎技術、共性技術、網絡電視(IPTV)和手機電視等新技術,推進數字廣播電視成套設備、數字家庭網絡、數字音視頻終端產品、下一代高清大容量光盤產業化。建設有線、地面、衛星傳輸相互補充,基本覆蓋全國的數字廣播電視網,大力開發數字節目內容,推廣數字電視基本業務和增值業務。進一步加強數字音視頻相關標準的研究制定和推廣應用。到“十一五”末,主要城市基本完成模擬電視向數字電視的過渡,數字音視頻產品實現大規模生產,初步建立制造業、內容產業、運營服務業三位一體的數字音視頻產業。
(五)先進計算專項工程
瞄準國際前沿技術,構建以網格技術為基礎、下一代互聯網絡為支撐,由超級計算機系統、先進計算平臺組成的高性能、高可信和高效能國家先進計算與信息服務網絡,試驗和推廣先進計算典型應用。集中力量重點加強新一代計算技術和先進的計算機體系結構的創新,積極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CPU產業化,大力發展千萬億次高性能計算機軟硬件系統。到“十一五”末,進一步縮小與主要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新一代計算技術和先進的計算機體系結構取得突破。
(六)生物醫藥專項工程
構建國家醫藥創新與產業化體系,建設和完善一批新藥創新研究機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實驗動物中心、臨床實驗基地和新藥生產中試基地,完善標準體系。實施治療重大疾病生物創新藥物、現代中藥專項,促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產業化;實施重大傳染病新型疫苗與診斷試劑專項,扶持新型高效疫苗與試劑的大規模應用;推進生物人工器官、臨床診斷治療設備為代表的生物醫學工程產品規模化發展,形成自主發展能力。到“十一五”末,促使自主創新的20種新型病原體診斷試劑、5-10個重要新藥品實現產業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醫學工程產品進入國內外市場。
(七)民用飛機產業專項工程
加強民用航空工業基礎建設,提高民用航空工業自主創新能力。開展ARJ21新支線發展型飛機的研制,對新舟60飛機進行改進改型,進一步提高中巴合作ERJ145支線飛機的合作水平。建設空客A320客機在中國的組裝線,研制輕型、中型、重型系列直升機,開發公務機等通用飛機,啟動大型飛機和大涵道比發動機研制。批量生產50、70、90座級支線飛機,規模化生產通用飛機。加強航空技術工程實驗室建設,提升飛機研制能力。
(八)衛星產業專項工程
構建陸地、氣象、海洋三大衛星遙感體系,完善長期、連續、穩定、安全、自主的空間基礎設施;集中建設我國陸地衛星地面系統,形成覆蓋全國的衛星數據接收網絡和空間數據綜合處理與服務能力,推進衛星數據資源共享。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平臺、星載、地面設備和終端產品及其核心元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健全衛星產業標準體系。建立行業遙感應用體系和區域遙感應用體系,廣泛開展資源調查、土地利用、農作物、森林、濕地、海洋、災害監測和環境監測等遙感衛星公益性應用。形成空間、地面與終端產品制造、運營服務一體的衛星產業鏈。
(九)新材料產業專項工程
以滿足國民經濟重點產業發展需求為目標,建立和完善新材料創新體系,建設一批新材料產業基地。支持開發航空航天和現代交通專用鈦合金、鋁合金、碳纖維、高溫合金等高性能材料及其制備技術,實現產業化生產;突破關鍵信息功能材料的核心制造技術,實現先進半導體、海量存儲、平板顯示等領域電子信息材料的規模化生產;開發高性能的光伏、儲能、節能等能源材料,實現綠色材料的產業化。形成特種功能材料、納米材料、復合材料等一批新材料產業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