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1九色_日本68xxxx_欧美高清另类自拍视频在线看_欧美人禽_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牛牛_亚洲射情

您現在所在的是:

DCS論壇

回帖:40個,閱讀:36496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1138
oyjshhu
文章數:31
年度積分:50
歷史總積分:1138
注冊時間:2004/1/31
發站內信
發表于:2005/6/22 13:10:00
#0樓
附件:
[本地下載]
3406
綠水
文章數:848
年度積分:50
歷史總積分:3406
注冊時間:2005/5/12
發站內信
發表于:2005/6/22 17:23:00
#1樓
此樓內容不符合板塊規定,不予顯示! 查看原帖內容>>
3406
綠水
文章數:848
年度積分:50
歷史總積分:3406
注冊時間:2005/5/12
發站內信
發表于:2005/6/22 17:26:00
#2樓
收藏! 好東西!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3406
綠水
文章數:848
年度積分:50
歷史總積分:3406
注冊時間:2005/5/12
發站內信
發表于:2005/6/22 17:30:00
#3樓
DCS緒論
感謝樓主!
特將文字摘抄如下,需要完整格式版本的請看樓主的PDF文檔。
=================
DCS從1975年問世以來,大約有三次比較大的變革,七十年代操作站的硬件、操作系統、監視軟件都是專用的,由各DCS廠家自己開發的,也沒有動態流程圖,通訊網絡基本上都是輪詢方式的;八十年代就不一樣了,通訊網絡較多使用令牌方式;九十年代操作站出現了通用系統,九十年代末通訊網絡有部份遵守TCP/IP協議,有的開始采用以太網。總的來看,變化主要體現在I/O板、操作站和通訊網絡。控制器相對來講變化要小一些。操作站主要表現在由專用機變化到通用機,如PC機和小型機的應用。但是目前它的操作系統一般采用UNIX,也有小系統采用NT,相比較來看UNIX的穩定性要好一些,NT則有死機現象。I/O板主要體現在現場總線的引入DCS系統。

從理論上講,一個DCS系統可以應用于各種行業,但是各行業有它的特殊性,所以DCS也就出現了不同的分支,有時也由于DCS廠家技術人員工藝知識的局限性而引起,如HONEYWELL公司對石化比較熟悉,其產品在石化行業應用較多,而BAILEY的產品則在電力行業應用比較普遍。用戶在選擇DCS的時候主要是要注意其技術人員是否對該生產工藝比較熟悉;然后要看該系統適用于多大規模,比如NT操作系統的就適應于較小規模的系統;最后是價格,不同的組合價格會有較大的差異,而國產的DCS系統價格比進口的DCS至少要低一半,算上備品備件則要低得更多。

DCS由四部份組成:I/O板、控制器、操作站、通訊網絡。I/O板和控制器國際上各DCS廠家的技術水平都相差不遠,如果說有些差別的話是控制器內的算法有多有少,算法的組合有些不一樣,I/O板的差別在于有的有智能,有些沒有,但是控制器讀取所有I/O數據必須在一秒鐘內完成一個循環;操作站差別比較大,主要差別是選用PC機還是選用小型機、采用UNIX還是采用NT操作系統、采用專用的還是通用的監視軟件,操作系統和監視軟件配合比較好時可以減少死機現象;差別最大的是通訊網絡,最差的是輪詢方式,最好的是例外報告方式,根據我們的實驗,其速度要相差七八倍。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3406
綠水
文章數:848
年度積分:50
歷史總積分:3406
注冊時間:2005/5/12
發站內信
發表于:2005/6/22 17:30:00
#4樓
DCS最新操作站--通用操作站
DCS系統包括三大部分:帶I/O部件的控制器、通訊網絡和人機接口。人機接口包括操作站、工程師站和歷史站。控制器I/O部件和生產過程相聯接,操作站和人相聯系,通訊網絡把這兩部分聯成系統。所以操作站是DCS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師站給控制器和操作站組態,歷史站記錄生產過程的歷史數據。最近幾年開發的人機界面還有動態數據服務器。

一個DCS系統控制器和I/O部件通常可以運行16-20年,而操作站因為有活動部件,所以比較容易損壞,如:硬盤、鍵盤、CRT、軟驅等,運行6-8年后出現故障的概率就比較大,所以在DCS運行過程中,操作站更新的情況比較多。

DCS的控制器的變化較小。其變化表現在控制算法的安排、控制算法的多少,存取的 I/O點數的多少和內存的大小等,操作系統一般都是專用的。操作站的變化就很大,八十年代以前的操作站,一般沒有硬盤及動態流程圖,能顯示的標簽數比較少,例如500個標簽(標簽指的是AI、DI、回路、開關量的邏輯關系等),八十年代出現了能顯示5000個標簽的操作站,九十年代出現了能顯示30000個標簽的操作站。同時,也出現了在微軟的NT通用平臺上運行的通用顯示軟件。開始,通用軟件只在PLC的操作站上使用,后來也逐漸應用在DCS上。它的標簽量可以達到10000個,甚至更多。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3406
綠水
文章數:848
年度積分:50
歷史總積分:3406
注冊時間:2005/5/12
發站內信
發表于:2005/6/22 17:31:00
#5樓
DCS操作站發展的過程
DCS操作站發展的過程(以BAILEY的操作站為例)如下:

一.八十年代初,N90的操作站是OIU系列,當時是無硬盤、無動態流程圖的,標簽量500。后來增加了硬盤和流程圖,標簽量1400-5000點。八十年代中期推出了MCS系列,標簽量10000,特別是MCS PULS,它是SCSI接口,可以有30000個標簽點,當時在DCS市場上處于領先地位。1986年,BAILEY產品占世界DCS市場的1/3。到1988年,共有8500
套在世界各國運轉。到了90年代,DCS市場爭奪激烈,BAILEY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銷售方面都不象80年代那樣光輝。于是BAILEY公司欲通過購買FISCHER&PORTER、HARTMANN&BRAUN等公司銷售他們的系統來重鑄輝煌。

BAILEY的控制器和通訊網絡都比較好,但在操作站上面,不能與競爭者相比,BAILEY最新的操作站是以WINDOWS NT、通用微機為基礎的Conductor NT。實際上,該操作站不是為INFI-90開發的,它是FISCHER-PORTER的系統6的操作站,用它的監控軟件嵌入和INFI-90通訊的驅動軟件而成。由于銷售量不大,磨合的機會少,問題比較多,死機現象嚴重。OIS40系列的操作站運行在DEC的VMS平臺上。實際上,它仍然是在MCS操作站的MTOS操作系統平臺上,開發了一個與VMS通訊的驅動軟件,因為80年代的OIU和MCS在80年代末都已經停止銷售。BAILEY只賣OIS20系列和OIS40系列。 OIS20系列是90年代初推向市場的,它本質上是MCS,但它們能與INFI-90通訊.它的開發、制造成本都比較低,性能也比較好。OIS20系列的輔站不是用網絡來傳輸信息的,只是在主站上多加了1塊顯卡來實現輔站。后來因維護成本很高,硬盤和軟驅都難以買到,用戶反映不好。 繼OIS20系列,BAILEY公司推出了OIS41、OIS42,在操作站之間增加了以太網卡,組成后門網絡,可以實現打印機共享。把圖形傳給不同主站的能力也有所增強,也給用戶提供了開發打印系統的空間,這是后話。由于OIS40、OIS41、OIS42主機性能較差,所以操作站的性能提高不明顯。直到OIS43 Alpha芯片的出現,性能才得到提高。同時,加拿大BAILEY公司開發了PCV,它是以PC為基礎的操作站,采用QNX操作系統。因為它的標簽量較少,價格低廉,運行穩定,故適用于小系統的使用,這就是BAILEY的OIS10系列,版本5以前,只有文本沒有圖形。版本5以后既有文本也有圖形。OIS11操作站后門之間用ARCNET聯網。OIS12既可用ARCNET也可用以太網聯網。 由于OIS40系列軟件結構復雜,故價格較高,更重要的一點是DEC公司被COMPAQ公司兼并,Alpha機255/233停止生產,這給BAILEY公司和用戶無疑是雪上加霜。

二.八十年代中期,因為PLC操作站的開發都不太成功,一些軟件公司就開發了通用的監控軟件,且很快就被PLC制造廠家所采用。如:FIX、INTOUCH、ONSPEC等(一共有上百種),由于市場前景較好,所以軟件開發商又開發了許多PLC的驅動軟件。到了九十年代,又開發了DCS的驅動軟件。最早采用通用工控監控軟件的是MOORE公司的APEC系統,它既可以用INTOUCH也可用FIX。由于INFI-90系統在九十年代一直沒有推出比較優秀的操作站,故PREVISE公司推出了OPsCon操作站。 OPsCon操作站運行在PC硬件平臺,NT操作系統下,把FIX作為監控軟件,并開發了能與多種DCS通訊的對應驅動軟件,標簽量為10000個。因為FIX軟件在世界各地已經銷售了90000套,它與各種PLC、DCS和NT系統磨合較好,這種操作站可以運用在多種PLC、DCS操作站上。在INFI-90系統上應用已經有幾千臺。如:新西蘭的一家造紙廠,原來已經運行有CONDUCT NT,后來還是改用OPsCon。 通用操作站的出現,給DCS用戶帶來了以下方便: 1、 不必再為原DCS生產廠家是否倒閉、兼并,該型產品是否已經停產、備件是否能夠找到而操心。 2、 由于通用操作站的適用面廣,相對生產量大,成本下降,因而可以節省用戶的經費。維護費用也比較少。 3、 采用通用系統要比使用各種不同的專用系統更為簡單,用戶也可減少人員培訓的費用。 4、 更新和升級容易。 5、 開放性能好,很容易建立生產管理信息系統。
因此,通用操作站是DCS的發展方向。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3406
綠水
文章數:848
年度積分:50
歷史總積分:3406
注冊時間:2005/5/12
發站內信
發表于:2005/6/22 17:31:00
#6樓
DCS在選型中的幾個問題
被控制對象確定以后,選用什么樣的控制系統就成為重要問題。

主要是根據項目規模和投資預算來考慮的,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DCS系統和早期的模擬儀表組成的控制系統,從工程項目的實施來看,本質差別不大,主要考慮項目規模和投資預算,但DCS與模擬儀表相比,它更為復雜,技術性要求更高,下面我來談談DCS系統選型中的幾個問題。從理論上來講,DCS可以用與不同的工藝過程,它是通用的,但是,DCS的制造廠家專長與某一領域。如:HOMEYWELL主要用于石化部門,BAILEY公司的N90、INFI90主要用于電力系統,ROSEMOUNT的RS3、?-V大多用于化工系統。但也不能否認不同工藝過程會有一些特殊要求,如:電廠一定要有電調設備和SOE,石化部門一定要有選擇性控制,水泥行業一定要有大純滯后控制補償等,選型時也要考慮這些因素。

第二點就是經濟性,應該從DCS本身價格和預計所創效益角度考慮。DCS有國產的和進口的,對相同檔次而言,進口的控制功能強一些,有一些先進的控制算法,如Smith預估、三維矩陣運算等,國產DCS價格要比進口的低很多,也能滿足技術要求。從結構上來看,國外DCS的控制器各廠家差別不太遠,控制器的預置算法稍有差別,控制器與I/O板的連接方式也有所不同。而操作站區別較大。有以PC機為基礎的,有以小型機為基礎的,操作系統一般選用UNIX類系統。小型機的價格要比PC機高很多,進口小型機操作站的價格要高于四萬美金,而且許多機型已經停產(如DEC公司的VAX機和α機)。PC機的操作站不到三萬美金,它的操作系統采用NT,其穩定性沒有UNIX好。小型機的接口采用SCSI,傳輸速率是串行的8倍之多。以NT操作系統作為操作站的,點數要少一些,不然會頻繁死機,國產的PC機更便宜得多,采用PC機操作站,可以采用最新的機型,操作人員對軟件的安裝、調試、聯網和開發也要熟悉得多。監視軟件有專用的也可以用通用的,通用的監視軟件開放性要好一些,用戶應按照項目的規模大小和預算資金來選擇使用。 DCS比較貴的原因,除了上述理由外,還有控制器的電源系統,通常采用冗余供電,電源的引入和散熱是價格貴的主要原因,各個DCS系統在這方面差別比較大。 把控制器和操作站聯系起來的通訊網絡也要考慮,如果采用通用的以太網,則網卡等價格很低,專用的網絡接口很貴,最貴可以達到20000美金。 因此,經濟性與很多因素有關,有時外商給你報價降下來,實際是改變了一些結構而已,并沒有給你什么優惠,甚至他的利潤還增加了。這時可取的辦法是聯系國內類似的單位和請教有經驗的專家。

第三點就是承包方的技術力量,也就是承包方對哪一工藝過程和DCS本身比較熟悉。如經常做化工控制系統的承包商來做軋制的控制系統,他對活套的控制、卷曲的控制和張力的控制等就不太熟悉,做的工程就不會太好。如果承包方對DCS本身不熟悉,控制器做的太大時會產生死機。不少工廠都購買了不同廠家的DCS系統,我們稱之為“八國聯軍”狀態,此時更要選擇技術力量比較強的單位抓總,而不宜選擇某一個國外廠商作為承包商。

第四點是售后服務,國外廠商通常情況下配品、備件供應價格高,且不能及時提供。DCS用戶應選擇廠商實力雄厚的,技術力量強的、境內技術支持好的廠家。計算機技術發展很快,DCS廠家也會不斷更新它的產品,新舊產品兼容性要好才行,個別廠家新舊系統不兼容,系統升級時造成很大損失。國內的DCS廠家配品、備件供應比較及時,售后服務方面做的也比較好。

第五點是關于DCS的技術先進性,指系統采用了經過驗證的最新技術,并有發展前途和生命力,包括DCS系統的開放和互聯,現場總線的應用,第三方軟件的支持等。這里要注意的一點是:有些廠家為了占領市場,把一些不成熟的產品推到第三世界,如五、六年前DCS缺少小型系統,有的廠家把不太成熟的小型系統推到用戶,結果這270多套系統基本都已經提前退役。早在1983年,某外國公司推銷的DCS,在電源出現故障并復電后,控制器的輸出是任意的,此時閥門的位置就很危險,這種產品本不能出廠,但還是賣給了我們國家,結果購買單位基本上沒有運行。

總之,DCS從七五年到現在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應用歷史了,可靠性方面基本都能達到要求,建立系統時選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我們不但主要考慮項目規模和投資預算,還要考慮到一系列其它的因素,選型是否恰當往往從一開始就決定了該系統今后的命運,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3406
綠水
文章數:848
年度積分:50
歷史總積分:3406
注冊時間:2005/5/12
發站內信
發表于:2005/6/22 17:31:00
#7樓
DCS動態數據服務器
DCS系統屬于基礎自動化,MIS系統側重于辦公自動化。這兩者在反映速度上的區別很大,DCS是屬于秒級的,而MIS是以小時或更長時間為單位的。所以這兩者之間必須要有隔離設備,這個隔離設備就是動態數據服務器。它的功能是生產過程監控;歷史數據的存儲及管理;統計質量控制;設備預防性維護;設備故障診斷;生產優化等。 DCS、PLC采集現場的生產過程數據通過通訊網絡把數據傳給操作站和動態數據服務器。動態數據服務器是采集生產全過程的模擬信號或邏輯信號,所以它的采集速度是海量的。要經過數據淘金,將信號送到生產管理部門。 通常情況下,一個企業往往有幾種不同牌號的DCS、PLC,要把這幾種信號都集中到動態數據服務器中,最好要選擇一個通用顯示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來顯示不同型號的DCS、PLC的信號。通用顯示平臺可采用FIX、INTOUCH、組態王、Synall等軟件,開發各種DCS和PLC的驅動軟件。 最近出廠的DCS采用通用操作站,它采用NT操作系統,監控軟件就是FIX、INTOUCH. 不同DCS型號采用不同的驅動軟件。各種DCS之間信號傳輸采用OPC服務器聯接,也可以把少量的信號送到MIS系統的服務器中。FIX、INTOUCH等軟件都能存儲歷史數據,幾十個信號可存儲280天之多。如要存儲更多的歷史數據,可以采用OSI歷史數據庫,它可以存儲三年以上。這些通用監控軟件都有OSI的接口。老一代的DCS系統的操作站無論操作系統還是監控軟件都是專用的,和其它系統通訊都非常困難。如要建立系統間的互聯,通過計算機接口單元建立動態數據服務器,監控軟件仍然可以使用通用的,在NT平臺上運行,但它的數據只能上行,不能下行。在設計MIS系統過程中,最好使用動態數據服務器,不要把DCS和PLC數據直接送到Web否則會影響到DCS、PLC的正常運行。至于究竟需要建立多少個動態數據服務器,由所需采集的數據量和數據安全決定。一般情況下,可達10000點。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3406
綠水
文章數:848
年度積分:50
歷史總積分:3406
注冊時間:2005/5/12
發站內信
發表于:2005/6/22 17:32:00
#8樓
多屏操作站和操作站的后門網絡
一個DCS系統可以有好幾臺操作站,每一臺操作站可以顯示一樣的內容,也可以是不一樣的內容。對于電廠來說,一臺300MV的發電機組,工藝過程比較集中,通常采用2臺操作站冗余運行認為是比較合適的。但對于大型機組,由于它的輸入、輸出點數較多,一個顯示器不夠用,最好有多個顯示器。這時的監控軟件應該能支持多屏幕。早期的DCS都采用在操作站的主機上加分屏卡,如加2分屏,4分屏的分屏卡,分別可連接2臺CRT或4臺CRT。用這種方法以增加人機界面。對于除電廠以外的生產工藝,如水泥廠,鋼鐵廠,一個生產工藝很長,地域比較分散,并由一套DCS系統控制,它的輸入、輸出點數較多,為了節省投資,一臺操作站往往和一部分生產工藝相對應。比如水泥廠的回轉窯和磨機相隔距離很遠,操作站可以安裝在兩個地方。這時一臺操作站配置一臺打印機。如果其中一臺操作站的主機壞了,這臺操作站顯示的內容就沒有了。為了系統的安全運行,采用標簽的重疊組態來實現的。如該系統有兩臺操作站,分別為A站和B站,該系統有2000個標簽,A、B操作站要分別組態1300個標簽,其中300個標簽是重疊的。即使A操作站發生故障,只
用要B操作站正常運行,系統照常工作。因為重要的標簽在B操作站上都有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重疊組態也會帶來負面影響。會使得A、B操作站的管理人員責任不明確。 由于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人機界面的數量可以不限。操作站分為主站和從站。主站連在DCS網絡上。通過DCS網絡接口,直接從DCS網絡上讀取控制器數據庫中的數據。主站的數量是由接口的數量決定的。從站則與主站相連。它沒有數據庫,在顯示流程圖畫面時,由主站顯示完整的工藝畫面,而從站就顯示主站的工藝畫面。從站的數量是不限的。不論是主站,還是從站,都用后門網絡連接起來。有了后門網絡,系統維護時,各操作站之間可作文本拷貝。系統運行時,即使其中一臺主操作站發生故障,它的從站可作為另一臺主站的從站。在網絡中,接進打印服務器,服務器有許多通道,幾臺操作站共用一臺或幾臺打印機。連接主站和從站的這個網絡與DCS網絡沒有關系。所以就稱為后門網絡。早期的后門網絡采用ARCNET,后來由于有的DCS系統的操作站主機采用DEC的小型機,后門網絡就采用DECNET或以太網。在操作站作標簽組態時,是否要把重要的I/O點重疊組態要由用戶確定。 采用通用操作站以后,系統就成為開放的,各主站和各從站之間用以太網連接,從站的數量不限。為了提高后門網絡的可靠性,以太網的低廉,通常采用雙網。可以做到遠程操作。 在局部的地域用網絡,會帶來很大的方便。如果過程控制與INTERNET網絡相連,會受到病毒或黑客的侵入。一定要加安全級別、數據單向傳輸和加防火墻。 以太網之間的協議遵從OSI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七層協議。七層協議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物理層描述傳輸介質、連接器和信號脈沖標準。中繼器或集線器(hub)也是物理層的設備,它與傳輸的信息幀的具體內容無關。幀是發送到介質上的一組數字脈沖。用以傳輸信息。幀的大小為64-1518字節。幀包括預同步信號,消息頭、數據信息和幀校驗序列。中繼器或集線器(hub)僅僅放大導線中的電信號,并繼續向前傳送。 數據鏈路層描述本地系統之間的拓撲和通信標準。以太網能與多個物理層標準(雙絞線線纜、光纜)和多個網絡層標準一起工作。將網絡的物理方面(線纜和數字脈沖)與軟件和數據流的抽象世界連接起來。在網絡里傳的信息是以幀的格式傳輸的。在幀中有消息頭和尾,數據報包到幀里。檢測錯誤,調節數據流量。幀消息由源和目標介質訪問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 )MAC地址組成,并利用該信息和數據區的內容建立CRC尾。數據鏈路層根據網絡采用拓撲規則,發送幀,把幀發到物理層(網絡線纜)。網橋和交換器是數據鏈路層的設備。因為它們是支持幀的。兩者都利用幀消息頭中的信息調節交通。幀消息頭負責識別是誰發送的信息,信息發送到哪里。幀消息頭包含兩個區域,用以識別傳輸的源和目標,是源和目標系統的節點地址。幀消息頭的大小總是14字節。 網絡層描述在不同網段上的系統如何彼此尋找,也定義了網址。網址是指定給一組物理連接的系統名字或號碼。是所有上層的基石,單位是數據報(datagram)單位如網絡的IP數據報傳遞協議是網絡層功能的例子。網址這一術語,根據采用的協議不同,叫法也不同。采用IP,叫做子網(subnet)。 傳輸層處理數據的實際操作,并準備通過網絡傳送。如果數據太大而不能作為一個幀,傳輸層將其分解為更小的部分,并編制序號,序號允許其它系統上的傳輸層重新將數據組合為最初內容。幀的CRC校驗是在數據鏈路層進行的,傳輸層能夠起到備用效驗的作用。傳輸層的功能如IP的傳輸協議(TCP)、單位是段(segment)。 會話層處理兩個或多個系統之間連接的建立和維護。它保證正確完成具體的服務請求。 如果系統正在運行多個網絡應用程序,會話層負責保持正確通信順序,保證進入的數據引到正確的應用程序。 表示層保證數據可以用于應用程序的形式接收。它的任務是編碼和解碼。
應用層的任務是確定何時要求訪問網絡資源。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3406
綠水
文章數:848
年度積分:50
歷史總積分:3406
注冊時間:2005/5/12
發站內信
發表于:2005/6/22 17:32:00
#9樓
異種系統的互聯,時間同步和SDSL技術
一個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有許多工藝過程,每一個工藝過程都有相對獨立性。在不同時期建設或不同時間進行技術改造,一定會采用不同型號的DCS系統,設備連鎖和控制等會采用幾種不同型號的PLC系統。為了在企業內建立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異種系統的互聯和時間同步就成為很重要的問題。早期DCS和PLC的互連是采用把PLC作為DCS的一個輸入板,DCS專們設計一塊與PLC的接口板,與DCS的本身的I/O板連在同一條I/O總線上。控制器讀入PLC來的信號,通過DCS的網絡把PLC的信號送到DCS操作站上。這樣互連的辦法有一個大的缺點是:PLC的快速信號在慢速反應的DCS的操作站上顯示。經測定,一個微動開關的動作要經過幾秒以上的時間才能在DCS的操作站上表現出來。有的DCS甚至需要8秒。另一個互聯辦法是把PLC的個別信號用硬線連到DCS的輸入板上,這樣輸入的點數很少,成本比較高。有的DCS在DCS網絡上設計一個結點,該結點專門用來讀取PLC的信號。把PLC的信號送入DCS的網絡是比較困難的。缺點是開發接口的費用很高。即使開發成功,接口也經常發生故障。一個典型例子是燃汽輪機和鍋爐聯合發電的電廠,燃汽輪機從美國或其它國家進口,燃汽輪機的控制系統(PLC)和主設備一起配成,而鍋爐的控制系統由用戶自己選配,用戶很想把兩者的信息在一個操作站上顯示。為開發這個操作站,開發費用在幾萬美金以上。即使開發成功,也經常發生故障。 對于PLC來說,70年代中期曾經開發過專用操作站,但不太成功。后來它就沒有開發專用操作站,當時,PLC只處理開關量,在控制器上的數碼顯示作為人機界面也能滿足要求。PLC的控制器和I/O之間用網絡連接。到80年代末和90年代,模擬量控制進入PLC,。用戶感到沒有以CRT為基礎的人機界面很不方便,用戶選用通用監控軟件,運行在NT平臺上,采用普通微機作為硬件平臺,編出各個PLC的驅動軟件,這樣PLC也有了操作站。因為商業原因,一些PLC廠家在90年代也開發了監控軟件。并企圖成為工控通用監控軟件。由于開發時間很晚, 不僅各個PLC的驅動軟件太少,而且市場也被其他軟件占據。 對于通用監控軟件來說,微軟開發的通訊協議DDE(DYNAMIC DATA EXCHANGE)、快速DDE 、網絡DDE等都支持。 u DDE允許Windows環境下各使用的機器建立客戶機/服務器關系,發送和接收數據,彼次發送指令。由服務器提供數據和接收從其它使用的機器發來的感興趣的數據請求。發請求的機器就是客戶機,送數據的是服務器。 u 快速DDE 提供許多DDE的信息打包到單個DDE信息中。打包提高效率,減少服務器和客戶機之間傳送的DDE數據。 u 網絡DDE 延伸了標準DDE功能,其中包括了局域網通過串行口的通訊。網絡的延伸允許連在網上的不同計算機作為服務器、客戶機應用運行的DDE連接。比如,網絡DDE支持連到LAN,或modem上的IBM兼容計算機和諸如在VMS、UNIX等操作環境下的非PC為基礎的平臺之間的DDE。 u SuitLinkK用于TCP/IP為基礎的協議、被設計成滿足工業需要,如數據完整性、高吞吐量和容易診斷。此協議標準只適用于Windows NT4.0以上。 u OPC(OBJACT LINK EMBED PROCESS CONTROL)客戶機,可以從服務器取數據。遵守TCP/IP協議。 由于市場需要監控軟件,因此,通用監控軟件有許多廠商開發,在90年代,有如FIX、INTOUCH、PARAGON、ONSPEC、CIMPLICITY等100多種。國內有組態王、SYNALL等。對于監控軟件如果開發了許多DCS和PLC的驅動軟件,在聯網時有許多網絡套件,它就成為通用監控軟件。其中驅動軟件最多的是FIX和INTOUCH。在NT平臺上,如果采用
FIX、INTOUCH等軟件,彼此可作為服務器,也可作為客戶機,彼此可以交換數據。 DCS在70年代問世時,計算機技術水平還比較低,市場上可以選用的零部件比較少。DCS生產廠家自己開發的操作站有專用的操作系統、專用的監控軟件、專用的接口硬件和CRT、專用的打印機、專用硬盤和軟驅。甚至連接用的電纜和插頭、插座也是專用的。當然,這樣作也不能排除是DCS廠家為了獲取最大的商業利益而考慮的。由于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而DCS的發展沒有計算機快,它處在相對穩定的發展階段。后來市場上的各種微機零部件很多,但DCS都連接不上,異種系統更沒有辦法互連,DCS廠家又都沒有按照市場變化修改自己的軟件,所以DCS成為名符其實的自動化“孤島”。DCS的用戶感到十分不方便,另外操作站比控制器更容易損壞。其壽命大約7-8年左右。操作站由于買不到如硬盤、軟驅等,許多用戶決定在更換操作站時,不再采用原DCS廠家的操作站,因為它價格昂貴、備件難賣。采用PC機和NT平臺,安裝通用監控軟件,并開發和某一具體DCS的驅動軟件,做成通用操作站,代替原來的專用操作站。 有的DCS廠家索性把專用操作站去掉,配以通用操作站。如MOORE公司的APACS系統,在1996年采用INTOUCH軟件(FIX也可以),MOORE公司只提供APACS的驅動軟件和提硬件的配置要求,硬件由用戶自己選配。經使用,運行很好。比MOORE公司自己開發的監控軟件要好用一些。這也許是DCS廠家軟件開發人員比通用軟件開發公司的軟件開發人員少有關。又如MEASUREX的操作站也采用通用監控軟件。目前最多的替代操作站是FIX、INTOUCH兩大類型的通用替代操作站。 早期的DCS,廠家分別都自己開發專用監控軟件。編寫程序時,控制器的驅動軟件和顯示軟件不是分開來編寫。如果采用通用微機和NT平臺,它們與通用軟件相比,CPU的開銷要小一些,對硬件的要求比通用的要低一些,但由于是和系統一起銷售,銷售量很小,軟件本身的問題沒有得到充分暴露。如果硬件都能滿足通用、專用要求,專用監控軟件的操作站死機現象比通用的嚴重一些。據了解,某一套DCS系統,硬件為PC機,操作系統為NT,專用監控軟件裝配成的操作站,一天內死機幾次。隨著軟件版本升級,死機現象有增無減。一年內打幾次補釘,死機現象仍然存在。專用、通用兩種軟件相比,專用的目前還是比通用的要封閉一些。在網絡中使用,還沒有網絡套件軟件。如采用通用監控軟件,DCS和DCS之間,DCS和PLC之間,PLC和PLC之間,各自的人機界面可以互連。只要是微軟的WINDOWS界面,都能作為客戶機,采用DDE、快速DDE和Suitelink讀取數據。它們既可以作為服務器,也可以作為客戶機。在企業內可組成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為了保證操作站的安全運行,可以單獨用一個HMI用于互連。通用監控軟件通常有網絡版的軟件,經組態后,能通過網絡,組成服務器/客戶機格式,把實時信息傳到遠方。在客戶機中,可以實時查看通用軟件做成的動態數據服務器數據庫中的數據。也能把信息送入MIS系統的標準數據庫中(如SQL、SYBASE、ORACLE)。通用監控軟件在它們的套件軟件中,也有Web軟件,安裝成Web服務器,通過Web服務器。瀏覽動態數據服務器中的數據。它不是實時數據。同時,通過微軟的GLANZE軟件,也可以接Web。 瀏覽MIS數據庫中的數據。采用Web服務器, 瀏覽數據,都比服務器/客戶機的方式要慢。 采用通用操作站優點歸納如下: ●價格低廉 ●DCS功能擴展 ●用戶熟息 各個系統的時間同步也是很重要的問題。網絡時間服務器是用于所有網上工作站的高品質時間同步的設備。一般情況下,DCS系統的絕對時間是在操作站上(人機界面)形成的,控制器中只有相對時間。為了時間同步,可以把衛星時間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作為基準,來校對DCS的時間。具體實現辦法如下:通過衛星接收天線,時間服務器接收
GPS系統中各個衛星的原子鐘,再把時間信號送給動態數據服務器或DCS的操作站。通過動態數據服務器或操作站的DCS的驅動軟件,把時間信號送到DCS的網絡上。原來以太網在DCS網絡中比較少用,但現在也有用的。因為它比較廉價。它廣泛用于管理信息網(MIS),以太網也采用廣播式協議,但與令牌網有區別。它采用隨機訪問的鏈路控制。在以太網的網絡中,各結點可以隨機的發送數據。但當兩個或更多的結點同時發送數據時,就產生數據發送沖突。發生沖突的結點都退回去,用一個隨機延時的算法后再繼續發送。即采用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技術。隨機延時的算法有很多種,目前都應用于以太網。 目前MIS系統已經與DCS、PLC連接成一個系統,DCS、PLC數據通過動態數據服務器,送到以太網,它的傳輸載體大都采用光纖。調度室通常是中心區域,以它為基點,連成星形網絡結構。中心區域配置有服務器。如ORACLE、SYBASE、SQL等。在服務器中存有軟件,把軟件編制成子模塊形式。如財務管理子模塊、人事管理子模塊、原材料子模塊等。把DCS、PLC來的信號放在生產實時子系統模塊內。 生產實時的數據是海量的,既有實時的,又有歷史的。對于通用監控軟件都有歷史數據平臺。設服務器,它可以自成系統。最后再與MIS系統的數據庫相連,為數據安全,還應該有防火墻。目前傳輸載體也大都是光纖。敷設光纖的費用比較高(大約2萬元人民幣/公里)。在用光纖作為載體的MIS系統中,有些地方可能遠離中心區域,但有少數數據也希望送到中心來顯示,這時不一定用光纖,可以采用電話線。像地衡、輸煤、水處理等地方的數據,數量很少。只要在電話總機的交換機接入特殊的路由器,它有以太網的接口。在信息源加貓(MODEM),布線中要稍加調整就可以了。路由器、MODEM費用不很高。這時,光纖和電話線可以同時用于以太網。這就是SDSL(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技術。SDSL技術的特點是同時既能通電話,又能傳輸網絡。只要電話通了,網絡也就通了。這種技術應用于已經有電話線的廠礦,并有電話總機的情況。現在國外已廣泛用于工廠網。如果企業比較小,可以不用光纖,全部用電話線,通訊速率為2.3M。無論從信息端讀取數據還是傳到信息端的指令,速率是一樣的。路由器、MODEM之間的距離可以7000英尺。在使用時,不同時使用電話,距離還能延長。具體應用接線見下圖。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本站動態 | 友情鏈接 | 法律聲明 | 非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工控網客服熱線:0755-86369299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78.00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91|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美女av | 亚洲久久久|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 | 国产精品91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操夜操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视频 | 中文在线√天堂 | 国产中文字幕一区 | 91在线小视频 | 欧美一级免费看 | 91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 | 亚洲美女av网站 | 在线欧美日韩 | 91高清免费看 | 精品国产1区2区 | 精品粉嫩aⅴ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 日韩在线黄 | 亚洲午夜视频 | 亚洲毛片一区二区 | 在线视频日韩精品 | 欧美精品v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 |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 亚洲成人免费av | 日本在线不卡视频 | 欧美日韩综合在线 | 久久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 在线激情网站 | 亚洲免费在线播放 | 久久亚洲美女 | 自拍日韩欧美 | 日韩免费小视频 | av网站免费看 | 亚洲欧美综合色 | 亚洲成人日韩 | 色综合99 |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无遮挡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