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背景
污水物聯網系統、農村污水智能管理系統、鄉鎮污水智能運維系統、農村污水數字化管理平臺、污水站遠程控制系統。
我國環境污染日趨嚴重,污水處理行業作為國家新興戰略產業之一,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醫療廢水等各種類型的污水處理站在數量上保持了持續高速增長的態勢。然而,由于各種原因,污水處理行業普遍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大量的污水處理站點未能正常運行,污水處理效率低下,并未真正起到改善環境的作用,還浪費了大量的建設資金。
對于其他類型的水處理設施的運營管理,傳統的做法主要靠人力巡檢、本地調控等方式解決,往往存在勞動強度大、管理粗放、運營成本高等問題,且無法保證工藝設備實時運行在最佳狀態,保證水處理的效率和質量。因此,無論是水處理設備的廠商、維護商還是用戶,都需要建立一種新式的運營管理模式。
當前環境下,物聯網技術作為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可幫助企業快速搭建水處理設施智能化運營管理中心,隨時隨地實時了解站點工藝的運行情況,及時發現工藝運行異常情況,并對現場的負載設備和關鍵參數進行遠程調控,保證水處理設施運行在最佳工況模式,同時為設施維護工作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撐。物聯網運營新模式是傳統水處理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趨勢。

鄉鎮農村污水處理站物聯網遠程監控管理方案

一、技術框架
感知層
安裝水質傳感器(COD、氨氮、pH值、濁度等)實時監測進水/出水數據。
部署流量計、液位計監控處理站水量平衡。
設備狀態監測(水泵、曝氣機、污泥脫水機運行狀態及能耗)。
傳輸層
采用低功耗廣域網技術(NB-IoT/LoRa)解決農村網絡覆蓋弱的問題。
通過4G/5G或光纖回傳數據至云端平臺。
平臺層
搭建物聯網云平臺(如阿里云IoT、華為OceanConnect),集成數據看板、報警系統、歷史數據存儲功能。
結合AI算法優化處理工藝(例如根據水質動態調整曝氣時間)。
應用層
遠程控制:通過手機/電腦端啟停設備、調節參數。
智能運維:故障自動報警派單,生成運維報告。
二、典型案例
案例1:浙江某鄉鎮污水處理站
痛點:站點分散、人工巡檢成本高,故障響應滯后。
方案:部署30套物聯網終端,實時監測15個站點水質和設備狀態。
成效:運維成本降低40%,故障響應時間從24小時縮短至2小時。
案例2:四川山區農村污水處理項目
痛點:山區網絡信號差,設備易受環境干擾。
方案:采用LoRa自組網+太陽能供電,數據每10分鐘上傳一次。
成效:實現無人值守,年節約人工成本超20萬元。
三、核心價值
降本增效:減少人工巡檢頻次,降低運維成本。
精準管控:實時監測水質達標情況,避免環保處罰。
智能決策:通過數據分析優化能耗,延長設備壽命。
本系統可最大限度保證系統運行穩定性,減少非計劃停機導致的用戶損失,可很大程度上解除用戶對使用水處理系統后的顧慮。同時幫助廠商往智能化設備轉型,增強了廠商設備的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