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周長益5月20日表示,環境污染和資源匱乏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大障礙,目前工業節能減排距離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尚有差距。
在5月20日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工業節能減排科技創新大會上,周長益指出,工業節能減排的最主要途徑是技術進步。節能減排被確立為“十一五”期間的約束性指標,目前尚未完成指標,2009年將進入節能減排的關鍵期,必須緊緊依靠技術進步,改進工藝,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周長益提出三方面建議:樹立新的科學觀,減少工業“三廢”;推進結構調整、加快淘汰生產能力落后及高能耗的設備,支持和鼓勵高效益的技術、設備;此外,要加強管理。
國家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胥樹凡在會上強調,要轉換觀念,把以往的“重經濟輕環境”轉化為“經濟與環境二者并重”;把“先發展經濟后保護環境”轉化為“經濟環境二者同步發展”,真正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今后國家和部委將在政策和標準中對節能減排提供的支持和幫助。胥樹凡司長重點闡述了9大措施促進節能減排,包括實施綠色GDP、將總排量和濃度指標結合作為環保考察標準、進行區域環境評測來控制投資和建設、進行環保獎勵以及生態補償等措施。胥樹凡舉例,政策要求下如果治理費用過高就會促使企業淘汰落后技術與設備。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會長周竹葉稱,中國有望在2010年完成“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單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左右的約束性指標。據統計,在2008年,國內原油加工下降1.9%、乙烯下降2.2%、合成氨下降2.4%,燒堿綜合耗能下降4%、純堿下降5%,能源消費增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行業污染減排取得明顯效果,重點企業節能減排效果明顯。
當前,中國工業生產消耗能源已占國內能源消耗總量的70%,其中石油和化學工業距離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尚有差距。按計劃,“十一五”前3年全國單位GDP能耗下降10.1%,累計節能3億噸左右標準煤,少排放二氧化碳約7.5億噸,完成了“十一五”目標一半的任務。同期,全國二氧化硫、GOD排放總量分別下降8.95%和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