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25-05-28 14:04 來源:魏德米勒
前情梗概:
19世紀末,紡織業的黃金時代逐漸褪色,訂單縮水、利潤微薄,曾經飛轉的織機開始放慢節奏。當電氣時代的齒輪開始轉動,魏德米勒自主研發的按扣系統攜專利破局,而這枚閃耀著金屬光澤的小零件,正悄然叩響工業聯接的新大門。
(圖為Gläsel和Staffel二人的研究場景)
閣樓里的“電流種子”
1948年,在德國代特莫爾德小鎮的閣樓里,戈特弗里德・格拉澤爾(Gottfried Gläsel)與工程師威廉・施塔費爾(Wilhelm Staffel)俯身于工作臺前,盯著易碎的陶瓷端子發愁,陶瓷天然脆性大,該如何抵御工業環境中的頻繁震動呢?
歷經無數次試驗后,泛著光澤的塑料絕緣端子終于誕生!當他們將樣品進行強度測試時,不是預料中的碎裂聲,而是塑料外殼與鋼鐵碰撞的堅實回響。
(1952年魏德米勒發布的首款產品目錄)
(1952年魏德米勒首次亮相漢諾威工業博覽會)
十字路口的抉擇
1952 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現場,魏德米勒首次公開亮相便引發熱烈反響。展會的空前關注印證了塑料端子對市場需求的精準契合,卻也讓團隊在行業熱度中敏銳捕捉到危機——當眾多企業開始紛紛涌入端子行業,是踩油門擴產沖量?還是深耕創新?
(“開關柜線夾”(SAK))
SAK的“鐵三角”破局
經過深思熟慮,魏德米勒選擇在端子領域深耕細作 —— 以技術創新為引擎,重磅推出開關柜線夾(SAK)系列,以熱固性塑料打造耐高溫鎧甲,專利壓線框結構穩扛震動,搭配TS 32 導軌。
該系列產品連續暢銷多年,25 年專利保護期后仍是眾多客戶的堅定選擇。
如今,若您在智能工廠的控制柜里瞥見那抹橙色標識,不妨輕輕叩擊兩下,聽聽半個多世紀前閣樓里的回響,那是煤油燈下繪制圖紙的沙沙聲,更是“小零件撬動大時代”的宣言。
從紡織按扣到接線端子,魏德米勒始終相信:真正的創新,始于對 “不可能” 的叩問,就像那枚在閣樓誕生的端子,用塑料殼鎖住電流的躁動,卻讓工業聯接的可能性無限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