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25-05-16 10:16 來源:中國日報網
艾瑞咨詢近日發布了2025年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研究報告(簡稱《報告》),報告內容主要涵蓋幾部分: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市場規模與競爭格局、需求市場宏觀分析、 需求市場轉型現狀調研分析、供給市場產品及服務分析、供給市場典型案例展示、行業發展思考與啟示、一線企業專家的實踐分享與前瞻思考,核心內容要點如下:
一、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市場規模
2 0 2 4 年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市場規模達到 1 . 5 5 萬億,市場服務呈現出劃分體系更加清晰、產品更加豐富、解決方案更加系統化、大模型的落地應用探索逐漸深入等特點。 就市場規模而言,市場規模在 2 0 2 5 年預計達到 1 . 7 6 萬億,并將在未來 5 年維持1 4 % 左右的增速穩步增長,政策支持、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是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就供給市場提供的服務而言:
1 )產品側,產品伴隨市場技術更迭而迭代,且產品體系基本走向以數據或以場景為維度的高度統一;
2 )解決方案側,一方面呈現軟硬服一體化的態勢,另一方面也呈現出跨模塊融合 / 打通的趨勢;
3 )大模型側,供給端對大模型的應用探索逐步深入,主要通過智能體、大模型 + 大模型的強強聯合、大模型 + 產品的結合等方式紛紛探索大模型的應用落地。
二、制造業數字化市場競爭格局
盡管制造業的數字化已經進行了幾年,但市場競爭格局尚未出現任何改變,未來在行業層面、市場打法層面、產品及服務層面還有巨大的潛力,一切都是未知,一切也都有可能。
1 )市場機會層面:行業層面上,離散制造業中的高技術產業是高潛力行業;打法層面上,垂直行業攻堅和信創 / 國產替代行業相對容易出現領頭企業。
2 )產品層面:大模型具有非常強的可探索性,但還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供需雙方都在嘗試。大模型短期對市場競爭格局影響不大,但長期看,當大模型對實際應用場景具有支撐作用能力時,會加速市場變化,故企業需把握大模型機會。
3 )數據層面:目前市場上數據交易、數據開放的聲音出現比較多,但企業無需糾結是否跟隨,重要的是要基于數據(無論是自身 數據還是外部數據)構建自己的行業認知壁壘,即內化數據,完成數據 - 顯性知識 - 隱性知識構建的完整鏈條。
三、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端
需求端的核心需求沒有變,生產制造管理相關、供應鏈相關等是重點,也是離散制造業的核心訴求。只不過,行業經過幾年發展,需求端的對轉型認知和期望變的更加理性與聚焦。就需求端的需求而言,具有兩大特點:
1 )地域特色明顯,廣東、江蘇、浙江、山東既是制造業大省,也是積極嘗試轉型的省份,產業 / 區域協同發展、提升數字化轉型的 基礎支撐能力基本是其共性舉措; 2 )從需求場景來看,評優和招標市場有所區別:評優側更關注生產制造相關環節的具體落地操作;招標側則多由各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采購的,希望通過轉型診斷后找到企業在研發、生產作業、數據、組織戰略等環節開展診斷工作,進而給出相應的改造建議,引導企業順利轉型。
就需求端的轉型現狀而言,經過幾年發展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理性與聚焦并行。理性一方面是指需求端在考慮到實際需求后,在戰略上高度認可,并確定未來一年在轉型支出上增加投入,且供應商的選擇更關注產品及服務的實用性;另一方面則是指面對大模型的熱度,需求端雖然積極擁抱,但是是以客戶洞察與營銷管理這一大模型更適用的場景為主。聚焦主要是指需求端對自身的需求認知更明晰,即更加聚焦數據準備、供應鏈管理、生產管理等緊迫需求場景。
四、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供給端
市場特征1-解決方案一體化趨勢明顯,解決方案層面呈現兩大融合:軟硬融合、跨模塊融合。與前幾年相比,2024年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市場的解決方案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兩大特點:
1)產品層推動軟件+硬件組合;
2)業務層推動不同模塊的融合。
這兩大特點符合當前差異化的競爭態勢,更符合需求端對人財物、產供銷等核心模塊趨于聯動化、一體化管理的訴求。但供給市場需要注意的是:a、抓住具體實踐服務機會,通過正向工程構筑自己的行業認知理解與壁壘是長期競爭的關鍵;b、企業生產+運營的聯動管理在數字化轉型建設層面已經顯現,更是未來數據價值釋放驅動的運營管理的重點。
市場特征2-大模型的應用探索逐步深入
通過智能體、大模型+大模型的強強聯合、大模型+產品的結合等方式紛紛探索大模型的應用落地情況當前,大模型落地工業應用時主要聚焦在輔助代碼生成、知識問答、工藝設計/優化、AI檢測、設備運檢助手、圖片生成等方面,在軟硬服等方面都具備可結合性,具有較強的滲透性和發展潛力,因此市場玩家紛紛探索大模型的落地情況。目前市場主要有三種方式探索大模型應用深度:1)開發具有類人的執行任務能力的智能體;2)大模型+大模型強強聯合;3)供需雙方以大模型+產品探 索大模型的應用。雖然大模型的應用潛力具有想象空間,但也需正式大模型/智能體的定位:短期還是以工具屬性為主,長期還需要看其是否對實際生產過程有所支撐
五、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案例
軟通動力具備軟硬全棧能力,為制造業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如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物流協同平臺項目,提升了企業運營效率 。
天融信作為安全服務商,構建了層次化工業信息安全體系,融合AI打造出全系列網絡安全與云計算產品、服務及綜合解 決方案體系。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安全保障,如某集裝箱制造控制網絡安全建設項目 。
藍云軟件提供一站式項目數字化管理運營平臺(易趨),支持產品研發、合同交付、企業變革和數字化等各種類型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幫助制造業企業優化業務流程、提升組織效能,如某精密制造企業IPD產品研發項目管理,實現了從戰略到投產的業務貫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