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25-03-21 14:25 來源:科創板日報
今日(3月21日)上午,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聯合上海大學、清華大學,共同發布具身智能仿真平臺“格物”,推動人形機器人技術從實驗室邁向產業化。
資料顯示,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是國內首家聚焦于具身智能機器人核心技術、產品研發、應用生態建設的創新中心。由優必選、京城機電、小米機器人、亦莊機器人等企事業單位聯合組建,研發人員占比70%以上。
與智能駕駛類似,人形機器人同樣需要仿真環境來實施算法開發與測試、性能評估、控制系統優化等流程。根據發布會現場信息,“格物”平臺集成了先進的強化學習框架與多模態運動控制技術,并大致在以下幾方面擁有技術突破:
一鍵訓練:集成自動化訓練框架,算法迭代周期縮短50%以上,新機器人導入即訓練,無需重新編程;
多機復用:兼容127款主流機器人硬件,通過在線學習技術可同時對比各個機器人的構型和運動能力;
一機多腦:支持工業、服務、醫療等8大場景運動智能模型快速切換;
一鍵遷移:通過虛實映射校準技術,完成仿真到現實的無縫遷移。
近期,包括宇樹、眾擎在內的多家人形機器人廠商宣傳自家產品的運動控制能力。發布會上,“格物”平臺核心算法開源者葉林奇教授在談及這一點時表示,目前展示的機器人沒有持續學習能力,未來真正的具身智能需要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總經理熊友軍認為,具身智能的智能化水平仍處于初級階段,行業亟須一個具備多本體兼容性、多場景適應性、強泛化能力的通用智能平臺。
除“格物”外,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開放基金也同步發布。該基金將圍繞平臺技術、具身智能、數據集、訓練場四大領域及細分主要研究方向設置開放基金課題,對課題基礎性、原創性、應用前景和潛在影響加以綜合評估,篩選部分優秀可落地的項目資助。
開源證券機械首席分析師孟鵬飛近日表示,人形機器人是機器人的終極形態,也是AI時代最重要的載體,中國擁有大規模制造人形機器人的完整供應鏈能力、豐富的應用場景、政策支持和人才優勢,有望在量產環節實現領先。投資角度看,2025年是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預計2025年下半年開始,將是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快速推進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