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25-01-22 09:23 來源:中國電子報
1月21日,國新辦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云明在會上表示,2024年,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堅決扛牢實現新型工業化這一關鍵任務,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一系列新進展、新成效。
回顧2024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張云明用4個關鍵詞來概括:
第一個關鍵詞是“穩中有進”。工信部深入實施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支持工業大省“挑大梁”。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較2023年提升1.2個百分點,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40.5萬億元,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4.7%,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超四成,有效發揮了“穩定器”“壓艙石”作用。
第二個關鍵詞是“創新突破”。工信部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重大裝備有突破,C919累計交付16架,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點火成功,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花城號”實現全船貫通;基礎領域有突破,全球首臺25兆瓦級風電主軸軸承和齒輪箱軸承、全球最大打樁船主油缸等成功下線,高鐵、核電裝備用高性能緊固件開發及產業化填補國內空白;高新技術產業有突破,2024年48種創新藥、65個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1000千瓦級民用渦軸發動機取得型號合格證,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成功,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
第三個關鍵詞是“數字賦能”。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堅持“適度超前”,在城市發展千兆光網,在鄉村和偏遠地區擴大網絡覆蓋,累計建設5G基站425萬個,5G網絡不斷向農村地區延伸。融合應用深度拓展,5G已融入80個國民經濟大類。“5G+工業互聯網”全國建設項目數超1.7萬個,實現41個工業大類全覆蓋。數字產業持續壯大,2024年前11個月完成數字產業業務收入31.7萬億元,同比增長5.4%;數字產業實現利潤總額2.4萬億元,同比增長4.0%。
第四個關鍵詞是“助企強企”。工信部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推動出臺《關于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的意見》。現行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政策全年減稅降費及退稅超2.5萬億元。上線中小企業服務網,累計為70余萬家中小企業免費提供各類服務;加快優質企業培育,實施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14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1.46萬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557家,專注主業、聚力創新、梯次成長的培育體系基本形成。
2025年,工信部將對工業經濟穩增長工作有何部署?張云明表示,工信部將深入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聚力推動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落地見效,促進工業經濟持續平穩向好。
一是抓重點行業和重點地區增長。啟動實施新一輪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把這些行業規模大、關聯廣、帶動強的效應充分釋放出來。加大對工業大省、工業大市的支持力度。完善促進產業有序轉移政策機制,支持各地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為工業經濟增長多作貢獻。
二是抓有效需求擴大。研究制定建立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投入機制工作方案,加力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著眼“十五五”謀劃推出一批重大投資項目。深入實施消費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行動,分級打造中國消費名品方陣,促進歷史經典、時代優品、潮流新銳產業發展,加強工貿政策協同,穩定工業品出口。
三是抓發展環境優化。堅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產融合作,進一步發揮產業投資基金和國家產融合作平臺的作用。實施全國減輕企業負擔專項行動,推動落實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關措施,合理降低制造業綜合成本和稅費負擔。配合有關部門,推動市場化兼并重組,支持優質企業做強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