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24-12-24 15:01 來源:前瞻網
去年10月,國家重磅發布《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將人形機器人定位為“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將對社會產業變革和全球競爭格局產生顛覆性影響。另一方面,在頂層設計支持以及巨大的潛在需求推動下,人形機器人賽道瞬間爆發。地方政府爭先恐后布局、相關企業雨后春筍般冒出、資本市場異常活躍、商業模式加速落地……人形機器人迎來史詩級風口。
12月20日,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研討沙龍在深圳隆重舉行。前瞻產業研究院院長徐文強、深圳市宏略創新管理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周爽、深圳市市機器人協會專職秘書長譚維佳,武漢理工大學深圳研究院執行院長盧順翔、深圳市芯片科技促進會秘書長孫映雪、前瞻產業研究院高級分析師廖子璇等參會,匯聚來自科技、產業、學術界的多位重量級嘉賓,共同為人形機器人產業的蓬勃發展獻計獻策。
前瞻產業研究院院長、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徐文強在會上提及,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市場需求持續上升,技術創新不斷涌現。同時也提醒業界需關注人形機器人產業化過程中面臨的技術、成本、安全倫理等挑戰,并呼吁各方攜手共克難關,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邁向新的高度。
最受矚目的是,前瞻產業研究院作為更懂產業的科技型決策智庫,在本次會議上,首發并由高級分析師廖子璇解讀了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藍皮書——人形機器人量產及商業化關鍵挑戰(以下簡稱“藍皮書”)和《2024中國人形機器人新質生產力系列榜單》,深入剖析了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現狀、發展趨勢、面臨的量產及商業化挑戰,并提出了針對性的策略建議,旨在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加速其從技術創新向產業化應用的轉變,為行業內外人士提供了詳盡、權威的參考與洞見。
根據有關信息披露,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約27.6億元。對于整個人形機器人市場未來的發展,工信部2023年11月發布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中明確,到2027年,產業加速實現規模化發展,應用場景更加豐富,相關產品深度融入實體經濟,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新引擎。
同時,據前瞻研究統計發現,中國人形機器人專利申請及公開數量呈波動上升趨勢,2023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專利公開數量為2903項,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專利公開進入爆發階段;申請機構方面,截至2024年11月,北京理工大學為人形機器人領域專利申請規模最大的機構,有181項。
但《藍皮書》強調,人形機器人在技術上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柔輪易疲勞斷裂導致機器人故障率增加、諧波減速器傳動速比受限影響精度與響應速度、無框力矩電機溫升控制困難導致整機能效下降等,以及數據采集方法的局限性和底層算法模型尚未統一也限制了人形機器人的學習和適應能力。
另外,人形機器人的制造成本和維護成本均較高。目前,市場上的人形機器人產品成本或售價普遍超過200萬美元,遠高于普通工業機器人。同時,人形機器人的維護保養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這些成本問題限制了人形機器人的大規模應用和產業化落地。
盡管如此,隨著技術進步、產業升級、政策支持以及市場需求的增長,人形機器人產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按照智能化程度,人形機器人可被分為L0至L5六個層級,目前人形機器人正在從L3向L4過渡。目前,人形機器人在細分市場率先商業化,如工廠生產、安防巡檢、物流配送、服務業引導等,初期功能單一,后逐步成熟轉為通用型機器人,由To B轉為To C,進入家政等市場;更遠的未來,人形機器人有望應用于航天航空領域。
根據前瞻研究發現,目前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還是比較局限,受限于交互能力及協同能力等技術的發展,人形機器人的市場滲透較低,只能從環境相對封閉,工序相對簡單且標準的場景開始,有標準的操作流程,有明確的評判標準,在自動化發展受限的情況下,替代部分的人工。
未來,預計人形機器人發展趨勢將呈現多方面特點。在技術上會有硬件與軟件的重大突破,像更先進的傳感器、電機、電池和材料等。2025年可能會開啟量產元年,隨著規模擴大和大模型成熟,成本降低且性能提升。其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從特種、制造場景延伸到家庭服務、教育、醫療護理等民用領域。具身智能讓其在復雜環境反應更智能高效。開源社區與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相互促進融合發展。同時,道德倫理與安全性方面的問題將隨其普及而受關注,相應法律法規的制定必不可少,人形機器人將變革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并重塑產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