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為解決偏遠地區電力工業薄弱,無法滿足生活用電需求的問題,我國建設了大量無電地區離網光伏電站。電站建設地區不僅地理位置偏遠,人員的區域分布也極不集中,除了相對較為集中的用戶外,還分散著游牧農戶和人數較少的寺廟,為改善這一現象,利用這些區域內得天獨厚的日照資源,采用離網型光伏發電系統,使當地擺脫無電或少電狀況,保障居民的生活基礎用電。

二、項目背景
本項目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場址海拔約1060m~1150m,場址附近有興巴高速、烏漫線經過,對外交通條件較便利。本次施工主要包含遠程照明、微氣象監測、視頻監控、電子圍欄、門禁系統。
三、安防痛點分析
1. 電站運行維護人員成本高,巡檢準確率低,
2. 人車管理難,傳統工廠出入口管控弱,外來人員非法闖入危險區場所,監管困難;
3. 場景多,貴重物品多,現場的建筑材料、建筑設備等財產安全,容易發生材料、設備失竊事件;場景分散數量多、較分散,部分點位存在監控覆蓋盲點,事后取證難;
4. 意外事故頻發,回溯難線操作安全意識薄弱,對采用安全措施存在僥幸心理;
5. 運維人員工作環境危險源多;
6. 地處偏僻,安防壓力大。
四、700WKV光伏升壓站智慧安防(遠程照明、微氣象監測、電子圍欄、視頻監控、防火監控、門禁系統)
700WKV光伏升壓站智慧安防(遠程照明、微氣象監測、電子圍欄、視頻監控、防火監控、門禁系統)是一套集成度高、智能化水平高的一體化生產運維管理系統, 實現設備管理的實時、可視、移動、互聯, 700WKV光伏升壓站信息遠程集中監控、自動化巡檢、人工智能識別異常告警,實現精細化和動態管理, 及時準確反映電力設備的運行狀態、環境狀態, 實現對站內數據智能感知、信息智能分析、智能輔助決策,達到減員增效的目的。

系統包含以下主要功能:
1.遠程照明通過安裝燈光控制單元實現燈光照明狀態、遠程控制燈光照明;
2.微氣象監測在控樓樓頂宜配置 1 套一體化微氣象傳感器,采集室外溫度、 濕度、風速、風向、氣壓、雨量等數據。?
3.智能控制:實現繼電器模塊內置大電流繼電器,對流扇、抽水泵、紅外燈、照明燈等設備進行聯動控制或遠程控制,以及空調控制功能。
4.安全防范:主要由電子圍欄、紅外對射、振動探測器、紅外雙鑒等設備組成,結合門禁可視對講系統采用人臉識別一體機,增強出入口管理。
5.視頻存儲回放:前端設備的視音頻接入硬盤錄像機存儲,支持不間斷錄像,錄像存儲時間不少于90天;中心平臺按需進行錄像檢索,并通過流轉發方式回放或下載指定時間的錄像。
6.環境在線監測:通過傳感器實時采集相關環境數據,例如溫濕度、水浸等相關信息,在動環監控主機實現信息匯聚并轉發至調控中心,生成曲線和報表,方便實時監控、歷史查詢、統計分析,數據出現異常時可以聯動報警。
7.現場智能聯動:通過視頻監控系統和其他輔助系統的關聯,能夠提供豐富的視頻預案:聯動視頻或圖片推送并實時存儲、客戶端聯動彈出視頻或圖片等。
8.消防數據遠傳:通過增加用戶信息傳輸裝置,能夠實現不同消防報警主機的協議統一轉換及遠傳中心。
9.門禁人臉比對:人臉識別一體機內置人臉庫,當識別出是在庫人員,聯動電鎖開啟。
10.門禁可視對講:不在庫人員或未被識別人員,可通過人臉識別一體機內置的可視對講呼叫運維班值班人員,出示工作票和工作證并經過驗證,運維班值班人員遠程開啟門禁。
11.環境監測子系統:由設備終端和系統平臺兩大部分組成,主要監控重要場所和設備的工作環境,如溫度、濕度、漏水、水位、有害氣體、含氧量、風速風向、煙霧、明火等。當出現異常時,系統會及時顯示、警示,并將數據上傳至市級和省級調度中心。
12.視頻監控:提供人臉抓拍、紅外補光、聯動監控、細節抓拍等功能,實現對變電站的全景視頻監控。
13.告警管理功能:中心平臺接收變電站前端系統的信號,能夠形成告警事件,并支持告警信息儲存管理;支持處理多事件多點告警,告警信息不得丟失和誤報。
14.遠程維護功能:通過平臺軟件能夠對前端設備進行校時、重新啟動、修改參數、軟件升級、遠程維護等功能。設備提供遠程訪問功能,運維人員不必到達設備現場,就可修改設備的各項參數,提高的設備維護效率。
15.系統管理功能:通過平臺軟件能夠對前端設備進行校時、重新啟動、修改參數、權限配置、軟件升級、遠程維護等功能。設備提供遠程訪問功能,運維人員不必到達設備現場,就可修改設備的各項參數,提高的設備維護效率。

五、項目亮點
“ 無人值班、少人值守、集中監控 ” 的智能運維管理新模式
電科恒鈦-700WKV光伏升壓站智慧安防(遠程照明、微氣象監測、電子圍欄、視頻監控、防火監控、門禁系統)基于前端監測體系,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綜合監管監察“大安全”格局,達到“主動安防、智慧巡檢、集中管控”目標。
充分利舊,降本增效,7*24h輔助人工巡檢,助力企業優化管理。借助視頻AI賦能,實現設備、人員、環境的立體化巡視與全方位監管,高效賦能,算法準確率>90%。
通過打造“無人值班、少人值守、集中監控”的智能運維管理新模式,在提高巡檢效率的同時,確保升壓站安全穩定運行,推動新能源場站數字化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