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力控的實時數據庫中,一個基本的數據對象為“點”。一個點由若干參數組成,一個點參數對應一個客觀世界中的可被測量或控制的對象。力控的變量系統則增加了平臺的靈活性,提供數據庫數據引用處理、DDE數據交換、變量的間接訪問、數據的臨時存儲以及系統級信息訪問等能力。<BR> <BR> 一、力控的變量<BR> <BR> 力控監控組態軟件的變量分為:中間變量、實時數據庫變量(DB變量)、間接變量等類型。<BR> <BR> 1、中間變量<BR> <BR> 中間變量是一種臨時變量,它沒有自己的數據源,中間變量一般用于保存臨時數據。中間變量的作用域范圍為整個應用程序,不限于單個窗口。<BR> <BR> 其中窗口中間變量,是一種中間臨時變量,它沒有自己的數據源,通常用于保存臨時結果。其作用域限于應用程序的一個窗口,即在一個窗口內創建的窗口中間變量,在其他窗口是不可見的。<BR> <BR> 2、 DB變量<BR> <BR> 在引用和處理DB數據時,需要創建DB變量。一個DB變量對應一個DB點參數,DB變量是數據庫DB的點參數值在界面系統中的引用。<BR> <BR> 以上變量又分為實型、整型、離散型和字符型4種類型。<BR> <BR> 3、間接變量<BR> <BR> 間接變量是一種可以在系統運行時被其他變量代換的變量。當間接變量代換為其他變量后,間接變量則等效于所引用的其他變量。間接變量的賦值形式:<BR> <BR> @VarName=@abc.PV。<BR> <BR> 恰當地使用間接變量,可以大大簡化構建復雜參數傳遞的過程。<BR> <BR> 二、力控的點類型<BR> <BR> 力控數據庫的點類型分為:模擬I/O點、數字I/O點、控制點、累計點、運算點等類型。<BR> <BR> <BR> <BR> <BR> 1、 模擬I/O點<BR> <BR> 輸入和輸出量為模擬量,可完成輸入信號量程變換、報警檢查、輸出限值等功能。<BR> <BR> 基本參數<BR> <BR> 模擬I/O點的基本參數頁中的各項用來定義模擬I/O點的基本特征。<BR> <BR> 點名(NAME):唯一標識一個工程數據庫中點的名字,最長不能超過15個字符。<BR> <BR> 單元(UNIT):單元是對點的一種分類方法。例如,在VIEW程序的總貌窗口上,可以按照點所屬單元分類顯示點的測量值。<BR> <BR> 量程變換(SCALEFL):如果選擇量程變換,數據庫將對測量值(PV)進行量程變換運算,運算公式為:PV = EULO + (PVRAW - PVRAWLO) *(EUHI - EULO)/(PVRAWHI - PVRAWLO)<BR> <BR> 轉換方式(SQRTFL):規定I/O模擬量原始測量值到數據庫使用值的轉換方式:線性——直接采用原始值;開方——采用原始值的平方根。<BR> <BR> 統計(STATIS):如果選擇統計,數據庫會自動生成測量值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的記錄,并在歷史報表中可以顯示這些統計值。<BR> <BR> 報警參數<BR> <BR> 模擬I/O點的報警參數頁中的各項用來定義模擬I/O點的報警特征。<BR> <BR> 具有報警死區(DEADBAND)設定、報警優先級設定、變化率報警、偏差報警等功能。<BR> <BR> 數據連接<BR> <BR> 模擬I/O點的數據連接頁中的各項用來定義模擬I/O點數據連接過程。其外觀如下:<BR> <br><A HREF="/editor/uploadfiles/learns01/20047911352037302.jpg" TARGET=_blank><IMG SRC="/editor/uploadfiles/learns01/20047911352037302.jpg" border=0 alt=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80)this.width=580"></A><BR> 左側列表框中列出了可以進行數據連接的點參數及其已建立的數據連接情況。<BR> <BR> 對于測量值(即PV參數)有三種數據連接可供選擇:I/O設備、網絡數據庫和內部鏈接。<BR> <BR> 歷史參數<BR> <BR> 模擬I/O點的歷史參數頁中的各項用來確定模擬I/O點哪些參數進行歷史數據保存,以及保存方式及其相關參數。<BR> <BR> 2、數字I/O點<BR> <BR> 數字I/O點,輸入值為離散量,可對輸入信號進行狀態檢查。<BR> <BR> 數字I/O點的組態對話框分為:“基本參數”、“報警參數”、“數據連接”和“歷史參數”。<BR> <BR> 3、累計點<BR> <BR> 累計點,輸入值為模擬量, 除了I/O模擬點的功能外,還可對輸入量按時間進行累計。<BR> <BR> 累計點的組態對話框分為:“基本參數”、 “數據連接”和“歷史參數”。<BR> <BR> 基本參數<BR> <BR> 累計點的基本參數頁中的各項用來定義累計的基本特征。<BR> <BR> 累計/初值(TOTAL):在本項設置累計量的初始值。<BR> <BR> 累計/時間基(TIMEBASE):累積計算的時間基。時間基的單位為秒。時間基是對測量值的單位時間進行秒級換算的一個系數。比如,假設測量值的實際意義是流量,單位是“噸/小時”,則將單位時間換算為秒是3600秒,此處的時間基參數就應設為3600。<BR> <BR> 小信號切除開關(FILTERFL):確定是否進行小信號切除的開關。<BR> <BR> 限值:如果進行小信號切除,低于限值的測量值將被認為是0。<BR> <BR> 累計增量算式為:測量值 / 時間基 * 時間差。時間差為上次累計計算到現在的時間,單位為秒。<BR> <BR> 4、控制點<BR> <BR> 控制點,可以有多個輸入多輸出。這些值對應點的參數為PV、SP、OP、MODE、P、I、D 等。可對輸入信報警檢查,輸出限值檢查。控制點的輸入一般為其它點的輸出,SP、OP、MODE、P、I、D等參數一般來自于其它I/O點的輸出。控制點本身并沒有任何控制功能。<BR> <BR> 控制點的控制參數中的各項用來定義控制點的PID控制特征。各項意義解釋如下:<BR> <BR> 運行狀態(STAT):點的運行狀態。可選運行或停止。<BR> <BR> 控制方式(MODE):PID控制方式,可選自動或手動。<BR> <BR> 控制周期(CYCLE):PID的數據采集周期。<BR> <BR> 目標值(SP):PID設定值。建議設定在-1~1之間。<BR> <BR> 輸出初值(OP):PID輸出的初始值。<BR> <BR> 控制量基準(V0):控制量的基準,如閥門起始開度,基準電信號等,它表示偏差信號。<BR> <BR> 比例系數(P)、積分常數(I)、微分常數(D):PID的P、I、D參數。<BR> <BR> 輸出最大值(UMAX):PID輸出最大值,跟控制對象和執行機構有關。<BR> <BR> 輸出最小值(UMIN):PID輸出最小值,跟控制對象和執行機構有關。<BR> <BR> 最大變化率(UDMAX):PID最大變化率,跟執行機構有關,只對增量式算法有效。<BR> <BR> 積分分離閥值(BETA):PID結點的積分分離閾值。<BR> <BR> 濾波開關(TFILTERFL):是否進行PID輸入濾波。<BR> <BR> 濾波時間常數(TFILTER):PID濾波時間常數,可為任意大于0的浮點數。<BR> <BR> 純滯后補償開關(LAG):是否進行PID純滯后補償。<BR> <BR> 滯后補償時間(TLAG):PID滯后補償時間常數(>=0),為0時表示沒有滯后。<BR> <BR> 補償慣性時間(TLAGINER):PID純滯后補償的慣性時間常數(>0),不能為0。<BR> <BR> 補償比例系數(KLAG):PID純滯后補償的比例系數(>0)。<BR> <BR> PID算法(FORMULA):PID算法,包括:位置式,增量式,微分先行式。<BR> <BR> 補償開關(COMPEN):PID是否補償,如果是位置式算法,則是積分補償,如果是位置式算法,則是微分補償。<BR> <BR> 克服飽和法(REDUCE):PID克服積分飽和方法,只對位置式算法有效。<BR> <BR> 動態加速開關(QUICK):是否進行PID動態加速,只對增量式算法有效。<BR> <BR> PID動作方向(DIRECTION):PID動作方向,包括:正動作和反動作。<BR> <BR> 5、運算點<BR> <BR> <BR> 運算點,用于完成各種運算。含有一個或多個輸入,一個結果輸出。根據算法不同,輸入項的個數和含義也不同。目前提供的算法有:加、減、乘、除、乘方、取余、大于、小于、等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PV,P1,P2三操作數均為實型數。對于不同運算P1和P2的含義亦不同。<BR> <BR> 6、自定義類型點<BR> <BR> 自定義類型點是用自定義點類型創建的,其參數可能是標準點參數,也可能是自定義點參數。<BR> <BR> <BR> 基本參數頁由一個列表組成,構成自定義類型點的所有點參數均顯示在列表上。列表由兩列組成,左側標明點參數名稱并附帶提示信息,右側為編輯區,可以直接對點參數值進行修改。
|
|
狀 態:
離線
公司簡介
產品目錄
|
|
公司名稱:
|
力控科技
|
聯 系 人: |
張平
|
電 話: |
010-59835588
|
傳 真: |
010-59835566 |
地 址: |
北京市海淀區農大南路33號興天海園二層 |
郵 編: |
100193 |
主 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