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open中國組織通過一年的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集合了數十家優秀的業內企業。為了更好的推廣標準,宣貫技術,PLCopen中國組織結合幾家優勢企業組織了06年工業控制編程語言標準IEC61131-3推廣應用研討會,借此機會,中國自動化網記者就業界普遍關注的問題采訪了PLCopen主席Mr.EelcovanderWal及PLCopenChina主席彭瑜教授。
記者:PLCopen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全球自動化控制領域最權威的國際組織之一,但由于進入中國相對較晚,因此,對于許多中國用戶來說還比較陌生,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其大致情況。
Mr.EelcovanderWal:PLCopen成立于1992年,總部設在荷蘭,是一個獨立于廠商和產品的國際性組織。PLCopen的使命是解決與控制編程相關的主題,用以支持該領域內國際標準的使用。中國是繼PLCopen國際組織在歐洲、北美、日本后的本地化的組織機構。在PLCopen組織內部無論會員規模大小均推行“一員一票制”的投票制度,組織機構的上一級主要有全體大會、管理委員會及執行主席,下一級則包括6個技術委員會和5個推廣委員會。6個技術委員會為:TC1(標準),TC2(功能),TC3(認證),TC4(通信),TC5(軟件安全),TC6(XML)。5個推廣委員會為:PC1(歐洲),PC2(培訓),PC3(北美),PC4(日本),PC5(中國)。
記者:十多年來,PLCopen在全球范圍發展狀況如何與其它同類組織相比,PLCopen的主要特點和優勢在哪里
Mr.EelcovanderWal:14年前,PLCopen是從接受IEC61131-3標準開始的。當時,我們是從用戶是否能接受的角度來考慮,但是也必須保證有足夠的廠商供用戶選擇。因此要使廠商愿意使用這個軟件標準。為了避免市場對此的混淆,我們從認證開始著手,通過認證的程序我們希望用戶能容易地辯識出IEC系統,廠商能生產出符合IEC標準的產品,或者他們的設計能符合標準的要求。但在市場上這個舉措沒有起到作用,反而帶來了市場的混淆。認證必須保證用戶一方沒有出現混淆,它能把使用IEC標準的系統找出來。9年前我們做了一個很大的舉措就是開始了運動控制技術。我們在IEC的研發環境里加入了運動控制。把PLC和運動控制的功能加以組合,形成了運動控制的5個標準。此舉給了PLCopen一個嶄新的定位,使其在推廣IEC標準的基礎上,增加了技術。也正是因此,PLCopen在方向上和以前有所不同,它不僅著重于IEC標準,還有標準以外的其他附加,XML和安全性就是例子。PLCopen的運動控制部分在市場上的成功重新定位了這個在工控界獨一無二的國際組織。其他很多組織如現場總線組織在國際上也非常活躍,但在其背后通常都有大公司支持,但PLCopen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組織,沒有任何一個公司能在這個組織中享有特權。
記者:IEC6113-3標準包含有廣泛深刻的先進工控軟件工程技術思想,但是實現的難度似乎很大,您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Mr.EelcovanderWal:IEC61131-3是一個不斷進步和變化的標準,但變化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比較難接受的。這個標準為解決控制問題提供了結構化的方法,但前提是你要愿意使用,這樣才能為用戶提供好處。然而,首要的是對編程者進行系統的培訓,然后他們才能據此標準實行。這在規模較大的組織中往往容易進行,但為了使其適用于人數相對較小公司,也做了許多工作,在這種公司,大多數情況下是體現不出軟件的整個生命周期的。這樣,快速的解決方案逐漸就會顯露其副作用。因此用其他方法如結構化的方法就會好一些,但前提是人們必須接受一種新的結構。
記者:自PLC誕生35年來,PLC軟件跨公司技術平臺共享、繼承、移植、維護的要求越來越多、難度越來越大。IEC6113-3標準有望解決這些問題嗎?
Mr.EelcovanderWal:答案是肯定的。IEC標準的結構化方法在上個問題中已經提到了,并且解決了部分問題。另外,PLCopen的技術工作也會解決部分問題。例如,PLCopen的運動控制為運動領域增加了感觀的和諧性。通過XML,我們為其他軟件環境和軟件工具開辟了一個開發環境。
記者:您認為目前中國本土相關企業的技術水平與產業規模距離IEC6113-3達標差距比照國際水準有多大?如何盡快提高?您有哪些指導意見?
Mr.EelcovanderWal:我剛剛談到了變化,我認為中國的變化還是體現出了較高的水平。中國的工業自動化水平和其他地區如歐洲、美國、日本相比有所不同,為了達到一定水平并保持這種水平,必須將工控納入生產制造的核心角色,軟件也應占有重要地位。好消息是中國許多古老的優良傳統還依舊得以保持,這對工業控制的發展也是有好處的。從西方國家引進生產線方面,也可以看出中國的工控水平。這也體現了中國在持續的生產中達到的水平。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會涌現出大量工程師,這對于創造出一批適應中國工控水平的工程師來說是很好的機會。教育才是根本。從工程師的角度來說,學習IEC標準不僅僅是學一個系統,而會為工程師開辟一個很寬的產品范圍,不僅限于PLC,而且延伸到整個工控領域。簡單來說就是你經過一次學習,就可以進行跨系統應用。這和不斷學習在市場上出現的不同的系統相比,有更大意義。
記者:IEC61131-3標準在國際上和中國的使用狀況如何?
彭瑜教授:根據前些年幾個國際著名技術商情調查公司相關調查報告所披露的數據加以綜合,全球PLC市場中接受IEC61131-3的,在美國占23%,在歐洲占45%,在日本占22%。這兩年接受的份額又有進一步地提高。《控制工程》(中國版)2004年第二期一篇題為《一旦編成,重復使用》的文章中指出,在歐洲大約有70-80%的工程師在使用IEC61131-3。日本已把IEC61131-3列為日本工業標準(JISB3503《可編程序控制器——編程語言》)。1998年以后,由于IEC61131-3在國際控制業界的影響越來越大,在中國國內有影響的PLC品牌開始提及自身品牌符合或兼容IEC61131-3,若干新推出的DCS系統公開宣稱符合或兼容IEC61131-3。于是,人們才關注這個標準。中國的工業過程測量和控制標準化委員會按與IEC國際標準等效的原則,組織翻譯出版工作。于1995年12月29日以GBT15969.1,15969.2,15969.3,15969.4頒布了PLC的國家標準,該標準只涉及IEC61131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部分。GBT15969.5《通信服務規范》在2003年5月頒布出版;GBT15969.8《IEC61131-3語言的實現導則》正在報批;第七部分模糊控制編程軟件工具尚未納入工作日程。
目前正在開展該標準第一至第四部分的修訂和補充工作,為第二版的正式頒布進行準備。2003年3月、4月和9月中國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協會在PLCopen國際組織的支持下,分別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組織了有關IEC61131-3的研討會活動,參與者有:Siemens、KW、Phoenix、富士電機、Beckhoff、研華等公司。這對于促進IEC61131-3的推廣,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記者:PLCopen中國組織成立的背景條件和使命各是什么?
彭瑜教授:目前成立PLCopen中國組織的條件已經很成熟,主要有三點:一是中國是個PLC應用大國;二是中國的PLC應用水平不低;三是中國PLC的發展還有很大空間。成立PLCopen中國組織,是為了進一步推廣應用工業控制的編程語言的國際標準,提升PLC的應用水平,擴大PLC的應用領域。這是PLCopen中國組織的責任。
記者:PLCopen中國組織將會通過哪些方式來推廣其標準?
彭瑜教授:作為PLCopen國際組織的分支機構,PLCopen中國組織的任務和職能是與總部完全一致的。但是由于具體情況不同而有所側重。在近期計劃主要開展以下方面的工作:加強宣傳,擴大影響,推動IEC61131-3標準在我國PLC和工控市場的應用。具體地說,每年組織有關IEC61131-3標準及其應用的研討會在全國各地巡回交流,盡快推出PLCopen的網站的中文版。
根據已經建立的對編程系統進行符合IEC61131-3程度的判據,PLCopen將它劃分為3個等級,即:基本級(BaseLevel,BL);符合級(ConformityLevel,CL);可重復使用級(ReusabilityLevel,RL)。不過,CL級是和RL級組合使用的。如果能在IL(指令表)、ST(結構化文本)、SFC(順序功能圖)、LD(梯形圖)和FBD(功能塊圖)這五種語言均達到CL級和RL級,則該編程系統即達到了全兼容、全開放的高度。為此,PLCopen也相應開發了具體測試程序和方法。鑒于國內近年來已呈現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編程軟件平臺的趨向,PLCopenChina應該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指定相關單位進行符合標準的測試應用。接下來,著手在國內開始推廣應用PLCopen提出的有關運動控制的行規庫(motioncontrolprofilelibrary),以適應國內近年來已經出現的發展運動控制編程軟件的客觀需要。如向會員單位提供符合IEC61131-3的PLC編程系統的服務和咨詢;配合全國工業測量和控制標準化委員會制定、維護和修訂有關的PLC標準,特別是有關PLC編程語言的標準。PLCopen中國組織應大力扶植和支持開發國產PLCPC控制的公司和開發符合IEC61131-3標準的工控軟件的公司,抓幾個有典型意義的應用項目,如規模較大的制造業生產線,成功后加以總結推廣,讓業內人士認識到國產符合IEC61131-3編程平臺的的優越性。
記者:非常感謝Mr.EelcovanderWal和彭瑜教授接受我們的采訪!祝愿PLCopen以及IEC61131-3標準在中國的推廣工作取得巨大成功。
來源:PLCopen 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