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23-08-17 14:58 來源:太倉發布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適逢太倉對德合作30年。經過多年的努力與打拼,太倉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搶抓發展機遇,深耕德企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對德合作之路。
為深入挖掘太倉對德合作的故事與經驗,太倉市融媒體中心攜手太倉高新區和太倉市商務局,策劃了“一見三十年·而立再出發”——太倉對德合作高質量發展全媒體新聞行動。通過一條街、一座廠、一張圖等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一”,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和觸摸太倉對德合作高質量發展的特色與亮點,探索未來更好的對德合作發展之路。
在太倉,一提起舍弗勒
很多人都耳熟能詳
德國當地時間6月20日上午,第十一屆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在柏林舉行。在國務院總理李強同德國工商界代表舉行的座談交流會上,作為投資蘇州的最大德資企業,舍弗勒集團應邀參加,并與李強總理進行了面對面交流。
在全球一體化發展的新時代,舍弗勒公司能夠成為大國外交座談交流的座上賓,足見企業自身發展的強大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亦與“中國德企之鄉”太倉密不可分。
1995年9月28日,舍弗勒(中國)有限公司領到了其在中國的第一張生產營業執照。由此,舍弗勒這個來自德國的全球軸承巨頭正式拉開進軍中國市場的序幕。28年的精耕細作,借助太倉這方投資熱土,太倉基地成為舍弗勒在中國最大、最重要的生產基地。
在不斷深化拓展中德關系的戰略布局中,舍弗勒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推動者。它讓大國外交的宏偉藍圖,在江南小城有了生動的注腳。
今年3月,位于北京東路總投資3億美元的舍弗勒太倉新基地正式落成。隨著舍弗勒太倉新基地的落成,舍弗勒太倉一工廠技術主管朱浩的工作地點也從一工廠所在的朝陽東路搬到了北京東路。
作為舍弗勒在太倉的第一批員工,朱浩清晰記得他入職的日子:那是1997年7月2日,他前往公司報到,成為舍弗勒汽車發動機液壓挺桿裝配線上的一名調整工。“那時候整個廠就30多名員工,涉及的工藝較少。”朱浩回憶道。
不經意間,朱浩的青春與舍弗勒的成長“同頻共振”已有20多年,他親歷和見證了舍弗勒在太倉的一路崛起和壯大。
“得益于太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營商環境,舍弗勒在太倉規模不斷壯大,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跡。”舍弗勒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張藝林博士表示,基于太倉良好的發展環境、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帶來完善的產業鏈布局、良好的人才及配套等因素,太倉一直在舍弗勒發展戰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作為太倉對德合作的標桿企業
舍弗勒與太倉攜手走過28年
1995年,全球軸承巨頭舍弗勒集團從秀麗的萊茵河畔來到壯美的長江之濱。3年后,舍弗勒在太倉的第一座工廠正式投產。之后,舍弗勒在太倉不斷“開枝散葉”。截至目前,舍弗勒太倉基地面積已超28萬平方米,擁有5座工廠、1個雙元制培訓中心、1個綜合服務中心。舍弗勒在太倉累計投資110億元,年產值已突破200億元,成長為江蘇省最大的制造型德企。
在中國乃至全球,生產汽車零部件的企業不計其數,為什么各大汽車廠商紛紛選擇舍弗勒作為合作伙伴?張藝林表示,舍弗勒的成功,其核心靈魂在于創新。
“現在通過數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把許多‘手工’‘人腦’的工作交給了‘機械臂’和‘電腦’,很多流程只需要一臺電腦就能完成,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精度。”對于常年扎根生產一線的朱浩來說,生產上的變革與創新令他感受頗深。
不僅僅是技術、流程上的變化,這些年舍弗勒不斷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從最初只生產發動機零件的“單一產品”,逐漸擴展到覆蓋整個汽車動力總成的全系產品。
據介紹,目前舍弗勒在全球擁有20個研發中心和8000多名研發技術人員,緊跟市場開發新的產品、技術、生產流程和解決方案。在大中華區,位于安亭的舍弗勒研發中心可以實現德國先進技術與中國市場的有效結合。
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駛入“快車道”,而舍弗勒布局電驅動業務已有十年時間。過去十年,舍弗勒在中國市場創造了三個第一:第一個P2混動模塊投產、第一個兩擋電橋量產、第一個輪轂電機投產。在舍弗勒集團內部,一共創造了五個第一:除以上的三個第一外,還有第一個自制電機、第一個二合一電橋系統順利量產。
今年3月,舍弗勒太倉基地新廠房正式落成,將開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制造、汽車發動機零部件等業務,為舍弗勒的進一步發展注入新動能。
作為最早一批進入太倉投資生產的德資企業,舍弗勒的成長奮斗歷程也是眾多在太德企發展的縮影。
德國制造聞名于世。舍弗勒等德企嚴謹、精益求精的特質,不僅給太倉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更在產業發展、融合中引發了“漣漪效應”。
從傳統意義上來說,標準決定著產品的質量。而如今,標準早已上升為產業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事關產業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工作。作為在太德企標準化領軍標桿企業,近年來,舍弗勒積極推進實施標準化戰略,已參與制定GB/T 41392-2022《數字化車間可靠性通用要求》等2項國際標準、26項國家標準、1項行業標準、2項地方標準。2019年,舍弗勒授牌擔任數字化車間可靠性要求工作組組長單位。2023年,舍弗勒承擔建設的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智能工廠標準應用試點,成為全國首批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蘇州唯一獲批項目。
“一流的企業制造標準,二流的企業制造品牌,三流的企業制造產品。舍弗勒的成功經驗,帶動和影響了一批德企、外企參與到中國的標準化建設中。他們所傳遞的先進經驗和理念,也更好地促進了中德兩國產業之間的互動,帶動和引領著民營企業、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市市場監管局標準和計量科負責人顏明珠表示。
今年是太倉深耕對德合作30周年。“舍弗勒是太倉30年來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受益者。展望未來,我們希望為太倉下一個輝煌的30年和更加美好的明天作出新的貢獻。”張藝林堅信,以對德合作30周年為新起點,太倉與德企這場跨越山海的“雙向奔赴”,必將在未來激發出更多互利共贏的機遇、碰撞出更多驚喜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