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23-06-05 11:18 來源:機器人大講堂
當前,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逐步滲透到千行百業中,正極大改變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今年初,工信部等十七部門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其中提出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機器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
響應著國家的號召,各地也相繼推出了發展機器人產業的政策方案,包括北京、上海、深圳這三大機器人產業集中地,今天就來看看,到2025年,這三地對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有著什么樣的期待吧。
北京機器人核心產業收入要達300億
《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指出,到2025年,北京市要培育100種高技術高附加值先進產品、100種具有全國推廣價值的示范場景、1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建成5個國家級機器人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形成創新要素集聚、創新創業活躍的發展生態。全市機器人核心產業收入達到300億元以上,打造國內領先、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機器人產業集群。
《方案》從五個方面提出了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的具體舉措:
一是聚焦發展機器人“1+4”產品體系,發揮人工智能融合創新優勢,加緊布局人形機器人整機,加快發展醫療健康、協作、特種/公共服務、物流四類優勢產品,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品體系。
二是著力提升機器人關鍵支撐能力,堅持問題導向,增強機器人關鍵零部件、關鍵技術等產業基礎能力;建立關鍵技術、關鍵零部件和整機應用一體化貫通機制,以需求帶動機器人產業穩鏈、補鏈和強鏈。
三是全面實施“機器人+”應用示范,面向醫療、制造、建造、商貿物流、養老、應急、農業等重點領域需求,支持企業與用戶聯合開發典型應用場景,推動機器人創新產品應用示范和系統集成模式推廣。
四是深入完善機器人產業發展生態,聚焦機器人研發設計、中試驗證等產業配套環節,建設一批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提升產業要素配置水平,促進優質企業等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優化產業創新發展生態。
五是優化機器人產業空間布局,聚焦產業組織優化和產業鏈協作,推動全市機器人產業布局與區域資源高效匹配,提升產業空間承載能力,培育打造一批機器人產研結合、產用結合特色集聚區。
上海實現1000億機器人關聯產業規模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表示,到2025年,上海將力爭打造10家行業一流的機器人頭部品牌、100個標桿示范的機器人應用場景,1000億元機器人關聯產業規模。
圍繞以上目標,未來上海將牽頭開展工業智能提升行動、服務場景拓展行動、集群生態優化行動等三項重點行動,支持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
聚焦工業智能提升行動,上海正全面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智能工廠領航行動計劃,已打造3家國家級標桿性智能工廠、10家市級標桿性智能工廠和100家市級智能工廠。
據悉,未來三年,上海市將圍繞汽車、高端裝備等六大重點產業,“一業一策”“分級分類”推進工業企業智能制造轉型,累計建設20家市級標桿性智能工廠、200家市級智能工廠,帶動工業機器人應用量新增2萬臺,工業機器人密度提升100臺/萬人。
開展服務場景拓展行動,未來三年,上海將聚焦醫療、建筑、農業、商業、家用、應急等重點方向,促進服務機器人規模化落地應用,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一是支持創新投入,通過首臺突破、人工智能等專項支持機器人企業投入技術攻關、開發新款產品、搶跑創新賽道。
二是促進場景開放,鼓勵機器人企業與用戶單位積極對接,打造智慧醫療、智能建造、智慧社區等特色場景。
三是打響行業品牌,滾動遴選發布第二批、第三批智能機器人標桿企業與應用場景推薦目錄,形成家喻戶曉的機器人“上海品牌”。
深圳智能機器人產業增加值達到160億
《2022年深圳市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22年深圳市機器人產業鏈總產值為1644億元,相比2021年深圳市機器人產業總產值1582億元,同比增長3.9%。
具體從產業鏈細分領域來看,機器人工業系統集成、本體、核心零部件分別產值占比分別為42.32%、37.91%、19.77%,如今深圳機器人產業鏈條建設基本完備,基礎技術實力充足,在自動化控制器、無人化設備等領域具有一定優勢,并且培育壯大了一大批優秀本土機器人企業。
此前《深圳市培育發展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指出,要完成四項工作目標:
(一)產業規模躍升。到2025年,我市智能機器人產業增加值達到160億元,其中無人機產業增加值達到百億級規模,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實現快速增長。
(二)創新能力提升。到2025年,我市智能機器人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產品精度、可靠性、平均壽命等關鍵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新增1個省級或以上制造業創新中心,1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獨角獸”企業,20家企業技術中心。
(三)產業應用拓展。到2025年,組織實施一批電子信息、汽車、教育、安防、物流等領域智能機器人應用示范項目,培育形成一批智能機器人深度應用案例,實現智能機器人在重點行業的規模化應用。
(四)產業生態優化。到2025年,打造一批檢測認證、標準制定、知識產權運維等公共服務平臺,智能機器人配套支撐體系進一步完善,智能機器人高端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計劃》提出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強化示范應用推廣、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加快支撐能力建設等四大重點任務,并提出核心零部件與系統集成自主創新工程、人工智能技術融合應用工程、智能機器人示范應用工程、智能機器人云化協同工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工程、質量品牌提升工程、知識產權與標準體系建設工程等七大重點工程。
空間布局上,在福田區、南山區、前海布局研發設計環節,在寶安區、深汕特別合作區布局研發設計和生產制造環節。發揮南山區創新型企業集聚優勢,重點打造我市智能機器人研發創新集聚區。支持福田區重點發展智能機器人產業,打造智能機器人產業科創高地。將寶安區打造成為覆蓋機器人研發設計、生產制造、應用示范的機器人全鏈條集聚區。依托深汕灣機器人小鎮,建設智能機器人研發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