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自動化復蘇,國產替代迎來重要窗口期
復盤海外:2020年疫情以來,下游需求旺盛,推動以發那科、基恩士、SMC、西門子等為代表的歐美日自動化企業營收和營業利潤均創新高。我們統計了15家海外重要自動化企業業績公告,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 疫情期間下游企業受影響無法正常開工,復工之后又因勞動力短缺及工資成本上升導致用人成本大幅上漲,企業開始謀求自動化程度更高的生產設備。
- 疫情凸顯無人接觸的重要性,下游行業對自動化設備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出現飛躍式的提高,促進了自動化滲透到更多的應用場景和工藝。
- 受疫情影響中斷或阻滯的供應鏈和產能在正常復工后迎來回補。而且疫情后政府均會出臺相應的產業支持政策,“機器換人”的性價比不斷提升。尤其是2022年第一季度,北美地區售出超過 1.15 萬臺機器人,總價值約為 6.46 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 28% 和 43%。
跟蹤國內:根據我們構建的通用自動化數據監測體系,2022Q1受上海疫情影響,制造業數據顯示疲軟,隨著上海疫情緩解及后續穩增長政策的落地,全面復工復產后通用自動化將迎來復蘇。與上輪明顯的不同是,國產替代迎來重要的窗口期,確定性更強;自動化細分龍頭優勢更加明顯。最受益的是三個方向:
- 工控伺服,疫情導致外資發貨困難,而下游高增長領域鋰電、光伏等處于產能強擴張期。在主要外資難以應對的情況下,國產替代加速滲透;
- 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占比總計超過40%的外資“四大家族”總部和重要工廠均在上海,受疫情沖擊較大。國內機器人本土化供應完善 ,國產機器人產業鏈積極調整,及時填補新能源車、鋰電、光伏等高增長下游擴產帶來的需求空缺。由于外資占優勢的產品是大負載重型六軸機器人,本輪國產替代也以重型機器人為主,有望帶來量價齊升;
- 刀具及自動化部件,國產刀具本身受益于金屬加工機床數控化率的提升,疊加疫情導致海外刀具供給不足,加速國產刀具的進口替代。從下游金屬切削機床銷量來看5月份以來有所反彈。同時自動化設備必不可少的零部件及輔助設施也受益于本輪需求帶來的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