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22-06-21 14:50 來源:北青網
工廠車間熱火朝天、產業鏈供應鏈有序恢復、開放新試點加速落地……誕生了“特斯拉速度”的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正努力“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成為上海穩經濟促發展的一個縮影。
企業生產快速“回血”
明黃色的機械手臂上下揮舞,靈活地焊接著挖掘機的零部件。在上海三一重機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約300臺機器人正在作業,現場一片繁忙景象。
在上海疫情最為嚴峻的階段,這家工廠的產能一度滑落至正常水平的20%左右。隨著疫情得到控制,人員返崗、供應鏈恢復,企業生產快速“回血”。
今年5月,上海三一重機生產挖掘機3300多臺,已超過疫情前的平均水平。其中,出口占比接近50%。上海三一重機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彪說:“依托新片區的區位和政策優勢,我們正大力拓展國際市場。得益于智能制造水平的提高,我們可以通過不間斷生產,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
在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機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一臺高度逾15米的船用低速發動機正在抓緊組裝。就在6月初,中船三井交付了全球首臺新一代帶智能控制廢氣再循環系統的雙燃料主機。
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機有限公司總經理江軍說:“綠色化是目前船用發動機的趨勢。我們要抓住‘雙碳’機遇,通過合理安排生產,力爭今年產值同比增長25%。”
目前,臨港新片區1220家工業企業已全面恢復生產,合計返崗超9.7萬人,重點企業產能恢復率達到90%以上。
擴大開放又有新舉措
6月初,一艘裝載有725噸青豌豆等貨物的集裝箱船從上海洋山港出發,駛往目的地天津港。這標志著我國首單外資班輪公司“沿海捎帶”業務正式落地,成為國際航運領域開放的一次重要突破。
馬士基集團首席執行官施索仁說:“此項政策的推行能夠助力航運公司優化航線網絡,縮短貨物的運輸時間,從而幫助緩解供應鏈瓶頸。”
到2021年年底,《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分解出的78項任務已完成90%。臨港的制度型開放“試驗田”角色愈發彰顯。
記者從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了解到,臨港新片區將通過接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等國際經貿規則,在外資準入、資金跨境流動、人才往來、特殊稅收制度等方面加快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