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6-08-12 10:29
2016年8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2015年度中國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兩化融合發展總指數為72.68,比2014年增長6.54。其中,基礎環境指數為75.38,增長了3.67;工業應用指數為66.04,增長了6.34;應用效益指數為83.25,增長了9.82。
根據2011-2015年連續五年的監測評估,2015年我國兩化融合發展水平呈現六大特點:
一是全國兩化融合進入快速發展期。2012-2015年全國兩化融合發展總指數分別為59.07、61.95、66.14、72.68,2013-2015年指數增長量分別是6.34、2.88、4.19、6.54,增長率分別是4.88%、6.76%、9.89%,2013-2015年增長速度呈逐年加快態勢。這表明我國兩化融合正步入深化應用、變革創新、引領轉型的新階段,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模式新業態、增強企業創新活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強。
表1,2015年全國及各省份兩化融合指數
省份 |
基礎環境指數 |
工業應用指數 |
應用效益指數 |
總指數 |
廣東 |
94.94 |
82.40 |
135.62 |
98.84 |
浙江 |
91.64 |
94.04 |
112.88 |
98.15 |
江蘇 |
91.67 |
80.94 |
135.94 |
97.37 |
上海 |
94.46 |
84.25 |
119.19 |
95.54 |
山東 |
85.77 |
85.78 |
114.65 |
93.00 |
北京 |
97.01 |
74.68 |
120.02 |
91.60 |
福建 |
91.03 |
76.91 |
101.88 |
86.68 |
安徽 |
70.06 |
88.22 |
92.04 |
84.64 |
湖北 |
74.01 |
81.59 |
92.44 |
82.41 |
湖南 |
76.91 |
81.41 |
89.12 |
82.22 |
天津 |
79.36 |
70.09 |
106.89 |
81.61 |
四川 |
76.70 |
66.09 |
104.37 |
78.31 |
重慶 |
81.08 |
65.15 |
97.63 |
77.25 |
黑龍江 |
80.15 |
80.81 |
64.2 |
76.49 |
遼寧 |
85.49 |
60.16 |
96.59 |
75.60 |
河北 |
84.73 |
70.24 |
71.27 |
74.12 |
廣西 |
67.25 |
76.12 |
70.94 |
72.61 |
河南 |
76.54 |
63.9 |
83.13 |
71.87 |
江西 |
63.54 |
70.61 |
77.61 |
70.59 |
貴州 |
72.82 |
67.11 |
59.8 |
66.71 |
陜西 |
65.69 |
56.55 |
86.13 |
66.23 |
吉林 |
71.66 |
60.41 |
70.53 |
65.75 |
內蒙古 |
78.53 |
45.97 |
59.50 |
57.49 |
新疆 |
68.63 |
51.94 |
55.35 |
56.96 |
海南 |
68.12 |
45.27 |
58.04 |
54.18 |
寧夏 |
54.85 |
53.98 |
50.17 |
53.25 |
山西 |
64.04 |
47.44 |
53.83 |
53.19 |
甘肅 |
71.33 |
46.67 |
47.86 |
53.13 |
青海 |
72.80 |
40.00 |
45.29 |
49.52 |
云南 |
47.11 |
44.15 |
50.86 |
46.57 |
西藏 |
38.87 |
34.30 |
56.94 |
41.10 |
全國均值 |
75.38 |
66.04 |
83.25 |
72.68
|
數據來源: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數據來源: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二是基礎環境建設效果明顯。固定寬帶端口平均速率指數已連續兩年大幅增長,城(省)域網出口帶寬和固定寬帶普及率指數均有不同程度增長,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全面實施“寬帶中國”專項行動,加快推進全光網城市建設,狠抓網絡提速降費。截止2015年底,8M以上、20M以上寬帶用戶總數占寬帶用戶總數的比重分別達69.9%、33.4%,比2014年分別提升了29、23個百分點。
三是工業電子商務成為發展亮點。我國電子商務正加速從消費領域向工業領域延伸,已成為整合產業鏈資源、引領生產方式變革、增強制造業發展活力的重要途徑。2015年,重點行業典型企業采購環節和銷售環節電子商務應用指數分別增長8.37和10.28,均高于2014年的5.41和4.75的增長量。
四是工業互聯初步形成。根據連續五年的監測和評估,2015年全國絕大部分工業企業使用互聯網開展業務,大中型企業普遍使用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系管理(CRM)等基于互聯網的管理信息系統,依托互聯網開展的按需制造、眾包眾設、協同設計等模式不斷涌現。從2015年區域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結果看,代表網絡普及和應用水平的基礎環境指數為75.38,比2011年增長了23.45,年均復合增長率7.33%(參見表3)。這說明,寬帶互聯網在工業中的應用基本普及,工業互聯網已經形成。
表2 2011-2015年全國兩化融合基礎環境類指標指數
數據來源: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五是工業信息系統大幅提高集成互通水平。2015年重點行業企業裝備數控化率提高到51.3%, ERP、MES等信息系統普及率分別達到62.71%、69.67%,跨企業跨平臺的SCM、PLM等以綜合集成、互聯互通為特征的信息系統普及率均接近60%。這說明,我國工業企業信息化已從單項業務信息技術應用向多業務多技術綜合集成轉變,從內部信息系統集成向跨企業互聯互通轉變,從單一企業信息技術應用向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應用轉變,并正在拓展出工業云、工業大數據等新型商業模式和產業形態。在工業信息系統大型化、集成化和互聯互通的基礎上,工業生產出現了網絡化、虛擬化和協同化新特點,融合信息網絡和生產設施的信息物理系統(CPS)開始形成,發展智能制造的條件趨于成熟。
表3 2011-2015年全國兩化融指標指數合工業應用類
數據來源: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六是東中西部兩化融合發展水平差距進一步擴大。2015年東部兩化融合平均指數是86.06,中部是73.40,西部是59.93,東中、中西、東西部差值分別擴大為12.66、13.47和26.13,這表明我國東中西部兩化融合發展水平差距在逐漸加大。
表 4 2011-2015年我國東中部、中西部、東西部兩化融合發展指數差值
數據來源: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東部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中部省份包括山西、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省份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
從各省數據來看,2015年多數省份兩化融合發展總指數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廣東、湖北、云南、山東、浙江發展總指數增長最快,天津、貴州、黑龍江、四川、甘肅、安徽、河北、北京、福建發展總指數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在基礎環境方面,重慶、內蒙古、河北、貴州、甘肅增長最快。在工業應用方面,廣東、云南、湖北、浙江、天津增長最快。在應用效益方面,西藏、安徽、河北、廣西、山東增長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