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21-12-31 09:22 來源:南方日報
到2025年,美的集團內將再造一個千億產業集群。
12月30日,在佛山順德舉行的美芝空調壓縮機年銷一億臺暨美的工業技術戰略愿景發布會上,美的機電事業群宣布更名為“美的工業技術”,現場推出2021年的第1億臺美芝(GMCC)空調壓縮機,并發布了美的工業技術的戰略愿景和路線部署。
位于順德大良的美芝壓縮機數字化車間 南方日報 熊程 攝
“我們的愿景是‘科技驅動萬物’。”美的集團副總裁、美的工業技術總裁伏擁軍表示,美的工業技術已擁有美芝壓縮機、威靈電機、高創運動控制、合康新能等多個行業的一線品牌,將聚合技術創新力量,在智慧交通、工業自動化、綠色能源、消費電器等領域成為全球領先的解決方案提供商,2025年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
一個小小的壓縮機,成為產業升級的前驅。從1988年美芝壓縮機項目的前身籌建,到1996年首臺空調壓縮機在德勝河畔下線,再到如今年產銷空調壓縮機超過1億臺,美芝壓縮機用了30多年。這既是美的從家電企業走向綜合性科技集團的30多年,也是順德乃至中國制造業加速掌握核心技術、邁向產業中高端的30多年。
這個即將誕生的新千億集群,將給順德、給制造業帶來哪些新東西?
從0到100000000:世界每兩臺空調就有一臺使用美芝壓縮機
12月30日,在位于順德大良的美芝總部數字化車間里,一臺臺壓縮機飛速下線,運往全球市場。
城市家庭里,空調幾乎是戶戶必備的電器。一臺空調中,最核心的零部件就是壓縮機。盡管在今天,空調壓縮機的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市場格局也趨穩定,但在30多年前并非如此。
順德制造業在20世紀80年代后飛速發展,很快從“三來一補”過渡到部分核心零部件本地化的階段,空調壓縮機就是其中之一。1988年,美芝空調壓縮機的前身項目開始籌建,引入日本東芝的技術、設備等。1992年,開始產出了樣機。1996年,美芝第一臺量產的壓縮機正式下線。
為何從項目籌建到量產下線用了這么長的時間?除開當時的種種外部影響因素,產業本身的基礎薄弱是重要原因。伏擁軍清楚地記得,在該項目安裝第一條生產線時,95%的設備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在該項目最早投產時,壓縮機內的零部件超過50%也需要進口。此外,最初的壓縮機技術幾乎完全掌握在海外合作伙伴手中,一開始中方更多是“引進”,連“吸收”都難講,更別提自主創新。
30多年過去,情況已發生了徹底的轉變,伏擁軍也終于敢于說出“全球領先”的口號。“我們在技術上經過引進、消化吸收、聯合開發到完全獨立自主研發,如今擁有全行業、全球最大的研發團隊,有全行業最多的專利技術。”伏擁軍說。幾乎100%的零部件,美芝壓縮機都能找到適合的國產供應商,許多重要部件成本下降達80%之多,同時其生產設備也達到了95%以上的國產化率。
如今美芝在全國有3個壓縮機工廠,每秒鐘有4臺壓縮機下線,平均每3天就有一項專利誕生。美芝壓縮機占據全球近50%的市場份額,相當于世界上每兩臺空調就有一臺使用美芝壓縮機。
在壓縮機產業的成功,使得美的在工業技術領域更有深耕的信心。
從1億到千億:“四面出擊”打造全球工業巨頭
從世界范圍內看,家電企業巨頭的發展方向,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從主要面對消費者,轉向工業技術巨頭,為其他企業提供核心零部件和解決方案。西門子、通用電氣、飛利浦都是如此。
在美芝壓縮機的基礎上,美的近年來將多個行業的一線品牌整合到一起。2015年,美的內部合并威靈電機與美芝壓縮機,強化了家電核心能力。2017年,美的收購以色列高創,具備了工業自動化部分核心技術。2018年,美的布局了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和家電用芯片。2020年,美的收購合康新能。2021年以來,美的繼續布局助力自行車核心部件、電池及儲能相關產品,初步具備了一個提供核心部件和解決方案工業技術企業雛形。
今年,美的工業技術不但下線了第1億臺空調壓縮機,而且還量產了第一臺汽車空調壓縮機、第一臺汽車主驅電機、第一片控制芯片。“能否憑借科技驅動萬物的愿景,帶來更多的百萬、千萬甚至新的一億臺,將美的工業技術帶向千億乃至更高目標?”伏擁軍認為,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此之前,美的已經成立了機電事業群,將相關業務整合到一起。隨著美的機電事業群正式更名為“美的工業技術”,美的從家電巨頭向工業巨頭邁出了新的一步。
伏擁軍發布美的工業技術的戰略愿景 南方日報 熊程 攝
美的工業技術當前將面向四個方面發力。其一是消費電器領域,美的在之前積累的空調冰箱壓縮機、電機基礎上,今年陸續增加了渦旋壓縮機、家電用芯片、各類閥件等業務。其二是智慧交通領域,美的5年前就開始布局了電動汽車主驅電機、電動汽車空調壓縮機、各類車用微電機和電子泵等,今年全部實現量產。
針對工業自動化領域,美的將高創運動控制器、合康新能變頻器等整合,完善從信息層、控制層、驅動層、執行層的工業自動化全產業鏈路的布局。“通過工業自動化技術,讓低成本自動化成為可能,讓中國制造業即使在勞動力成本大幅度上升的前提下,仍然具有全球很強的競爭力。”伏擁軍期待。
在綠色能源領域,美的正在布局光伏發電集成、儲能系統及核心部件。伏擁軍認為,碳中和是未來30年乃至40年最大的一個賽道,無論是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還是儲能、還是綠色發電,都是萬億級的賽道。
在工業技術領域的客戶上,美的采取了“高舉高打”的策略。如電動汽車行業,不僅多家國際老牌汽車巨頭與美的建立了合作,而且國內三大“新勢力”品牌均已成為其客戶。
“賽道已經鋪就,好風憑借力,我們的2025千億目標順勢而出。”伏擁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