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23-02-20 11:20 來源:貝殼財經
廣東不僅是我國經濟第一省,也是人口、外貿、科技創新、工業大省。雖然廣東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但也面臨發展難題。
近3年,廣東經濟增速不及江蘇,粵、蘇差距不斷縮小。2019年粵、蘇生產總值差距最大為9330.1 億元,2020年至2022年,廣東GDP增速為2.3%、8.0%、1.9%,連續三年低于江蘇增長。在江蘇奮力追趕之下,粵、蘇差距三年連降,2022年兩者差距縮減至6243億元。
細看兩省各產業的生產情況,變化主要出現在工業領域。2020年,粵、蘇GDP差距從9330.1 億元降至8343.9 億元,縮小986.2億元,兩者工業增加值差距縮小760.3億元。2021年,江蘇工業增加值超過廣東,工業第一大省易主江蘇;2022年,江蘇保持領先地位并拉開差距。
除了被江蘇趕超的“危機”壓力,廣東的發展也走到“從量到質”的關鍵時刻。在2023年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表示,“量的增長到了平臺期,質的突破還處在醞釀期,我們同發達經濟體的差距主要也在質上。”
全能型“優等生”廣東,拼經濟的突破口在何處?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先進制造業是廣東的突破口。
今年廣東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努力建設制造強省。先進制造業一直是廣東工業的重點,2018年至2022年,先進制造業在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一半。2022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3.95萬億元,同比增長1.6%,先進制造業起到支撐作用,增加值增長2.5%。
放眼全國先進制造業發展,廣東、江蘇并駕齊驅。
貝殼財經記者發現,2022年11月,工信部公布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江蘇占據十席,廣東產業集群入圍數量全國第二,涉及通信、家電、智能裝備、電池、醫療器械等多個領域。
2023年,廣東表明“決心”,將圍繞狠抓重點項目、重大平臺建設,全力推動有效投資落地落實,推動產業高端化發展。據廣東發改委數據顯示,2023年重大制造業項目在年度投資計劃中的數量、投資占比以及項目平均年度投資金額均大幅提高。
目前,廣東《關于新時代廣東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尚未發布,部分地級市已經“搶先”出臺拼經濟相關政策:中山市強產業穩增長行動和擴投資增動能行動并舉,對優秀制造業企業進行現金補貼;深圳市不僅給予現金獎勵,還幫助企業開拓市場,聚焦消費電子、面板、芯片制造等行業,一季度開展5場以上專項產銷對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