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25-08-01 09:52 來源:DBC德本咨詢
中國機器人力控技術領域已形成“核心部件突破+場景方案深耕”的雙軌競爭格局。以下企業憑借自研傳感器、控制算法或系統集成能力在工業、協作、醫療等場景建立了壁壘,綜合技術實力、商業化進度及行業影響力綜合進前十。
突破“卡脖子”部件(硬件層),坤維科技打破美國ATI、日本BL Autotec壟斷,六維力傳感器國產化率第一;因時機器人,微型直線伺服電缸替代瑞士Cylindo,價格僅為1/3;來福諧波,力控諧波減速器良率達99%(對標日本HD),支撐了國產協作機器人降本。
算法創新定義場景標準(軟件層),算法突破,性能碾壓,如思靈機器人,機械臂末端抗擾動能力超傳統機器人5倍;非夕科技在未知表面實現恒力打磨(力波動<0.5N);埃斯頓,負載20kg時力控精度仍達±0.1N(國際±1N)。
綁定高價值場景商業化,醫療如思靈Diana7完成全球首例力控脊柱手術(誤差<0.3mm);半導體如珞石XB系列用于芯片測試座插拔(良率99.99%);新能源如節卡機器人在寧德時代電池模組裝配線(力控擰緊合格率100%)。
未來決勝點或為AI+力控融合(如優必選將強化學習用于人形機器人抗摔倒訓練)、跨行業滲透(如非夕科技將力控技術遷移至農業采摘)、標準化接口(如坤維推動六維力傳感器即插即用協議,替代PLC復雜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