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21-01-14 15:46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302家機器人企業在中關村發展壯大,聚集了上游核心零部件制造企業6家,中游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74家,下游系統集成企業222家,形成了核心技術研發、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裝備、核心工業軟件等與企業生產工藝、管理流程深度結合的機器人產業鏈,產業集群優勢凸顯,開啟了與全球機器人產業并跑甚至部分領域領跑的全新局面。這是記者日前從中關村了解到的“十三五”發展成績單上的內容。
為經濟增長添動力
工業物流智能化賽道在2020年疫情催化下,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
極智嘉研發的訂單到人揀選方案產品,通過機器人搬運料箱或播種墻到達揀選點,輔助操作人員完成訂單的接力揀選,不僅幫助操作人員減少在倉內不必要的行走、提高操作靈活性,同時也實現了揀選效率2-3倍的提升。“技術創新和商業落地是保障極智嘉持續高速發展的兩大核心競爭力。”極智嘉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CEO)鄭勇說。
機器人如何更好地服務生活一直是業內探討的重要話題。在機器人產業的另一條賽道上,中關村企業獵戶星空(Orion Star)的服務機器人正悄悄改變著公眾的生活。
獵戶星空(Orion Star)旗下的智能語音服務機器人、智能送貨服務機器人、智能勞動服務機器人等明星產品服務于文旅景區、大型商場、學校、展會、博物館、醫療機構、酒店等20多個行業場景。截至2020年9月底,全國范圍內使用的獵戶星空智能服務機器人超過15000臺,日均語音交互頻次達780萬次,總服務人次超2億。
在智能短交通和服務類機器人領域具備技術優勢的納恩博智能公司,正在攻堅配送機器人面臨的難點技術,加速配送機器人投入量產的進程,努力研發及測試用于智慧出行、無人配送等領域的機器人產品。
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
長期以來,機器人核心零部件被發達國家的企業壟斷,自主研發成為我國“十三五”期間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的關鍵環節。
機器人關節使用的高精密RV減速器作為核心關鍵零部件,約占機器人整機成本的40%,此類產品長期被日本企業占據絕對市場。“十三五”期間,北京智同精密傳動科技公司在這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我們生產的高端減速器,在精度上與日本企業一樣。”北京智同首席科學家張躍明表示,智通的RV減速器產品目前已正式進軍日本和歐美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展示“中國力量”。
與人一樣,“眼睛”對移動機器人而言同樣重要。激光雷達則是機器人環境感知系統中的核心部件,同樣被國外主流激光雷達廠商控制。如何制造出一雙充滿“智慧”的機器人“眼睛”,也成為機器人關鍵點之一。
中關村企業北醒光子自主研發的激光雷達產品,性能數據均超過國外同類企業的激光雷達產品,可實現國產化替代,擺脫了進口依賴。
梅卡曼德機器人科技公司聯合創始人兼商務副總裁徐婷婷介紹,梅卡曼德經過潛心研發,推出了全新的高精度3D視覺定位系統,對常見反光黑色等物體均具有較好的成像效果,能夠替代國外的大部分產品,且售價僅為同類解決方案的1/3。
“十三五”期間,在機器人上游核心零部件領域,中關村已經形成了一支生力軍:控制系統有珞石機器人;傳感器有梅卡曼德、北醒光子、坤維、藍點觸控等;伺服系統有和利時、清能德創等;減速器有中技克美、北京諧波、智同精密等一大批企業,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領地在不斷擴大。
產業集群效應凸顯
機器人靈巧手作為機器人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部件,價格動輒超過10萬元,嚴重掣肘了國內許多機器人企業向前的步伐。為此,國家設立了“面向服務和工業領域的實用多指靈巧手研制”專項,支持低成本實用化靈巧手的研發和落地應用。
因時機器人作為核心成員參與了該項目,成為國產商業級靈巧手的開拓者,并成功研制出國內首款商業級五指靈巧手,讓靈巧手的成本大幅下降,為國產機器人商業化提供了更多可能。
遨博智能憑借強大的技術實力和深厚的技術積累,研發的i5機器人的重復定位精度為0.026毫米,性能對標國際同類型工業機器人,優于國際同類型協作機器人。
華航唯實自主研發的PQArt工業機器人離線編程軟件,打破了國外產品在該領域的技術封鎖與壟斷,使國內用戶使用離線編程軟件的成本降到原來的1/3,被廣泛應用于焊接、打磨、切割、去毛刺、噴涂、折彎、制孔等行業,并在飛機起落架3D激光熔覆、機身自動制孔工序、高鐵車廂噴涂、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鋼構件表面處理等國家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得到應用。
“十四五”期間,中關村在機器人領域,將努力突破諧波減速器、伺服電機及驅動器、編碼器、力傳感器、末端工具等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及機器人操作系統、離線編程軟件等技術,同時不斷壯大機器人產業集群,形成具有更強的創新力、更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引領產業健康發展,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再添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