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20-08-21 11:12 來源:長江日報
位于光谷的武漢施耐德全球“燈塔工廠”可生產2000多種產品,5分鐘完成型號更換,以高效的智能化工廠保持著產品在全球的引領地位。
兩個多月前,武漢首場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現場推廣會在光谷施耐德工廠拉開序幕,連續十周,一場不落下,相繼在裕大華、仟吉、華域視覺等武漢智能工廠典型示范企業召開高級別推廣會,線上線下相結合,向全市工業企業推廣智能改造經驗,同時由上海電氣、寶信、格創東智、聯想智能、華中數控及5G服務提供商等專業機構現場推介智能工廠解決方案,加速推進武漢智能化改造。
快
端午節錯過了“周五之約”,節后的周日趕緊補上
“今天來現場參觀,睿馳的智能制造,確實值得學習。”第十場智能化改造推廣會在蔡甸區武漢睿馳新能源動力蔡甸工廠舉行,武漢恒發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秦偉在參加活動時表示,受益良多,活動期間與多家企業展開跨行業的交流,智能化改造作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需求已成為共識。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滾滾而來,武漢作為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以光電子信息、大健康、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新興產業近年來快速增長,但是在武漢的產業結構中,裝備制造、鋼材及深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占比依然較大,傳統產業占比越重,對智能化改造需求也就越大。
10周連續開10場推廣會,如此高頻次地開推廣會,只為快速推進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動計劃。目前,從已走過的10家示范工廠來看,集中在紡織、食品、汽車零部件、醫藥等武漢極具代表性的支柱產業,這些產業的智能化改造空間大、時間緊、任務重,它們的智能化改造推進速度與效益直接關系著武漢工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進程。
每場智能化改造推廣會必是進工廠看車間,觀產線,分享智能工廠建設經驗。6月19日,智能化改造推廣會走進裕大華紡織服裝集團,這家在漢有著百余年發展歷程的紡織企業,是一部武漢紡織工業的“活歷史”,從曾經紡織廠的萬人“穿梭”,到如今看不見幾個工人的智能生產線,百年蝶變,裕大華再度崛起為國內領先的智能紡紗企業,從槍林彈雨到大城崛起,百年工廠彰顯著武漢的城市“韌性”。
武漢智能化改造推廣會走進仟吉是在6月28日,由于在端午節正逢“周五之約”,節后的第一天就趕緊給補上。
近3年,仟吉從智能化工廠改造到新零售布局,總投資超過2億元。仟吉建成了華中最大的烘焙工廠,成為華中地區烘焙行業引領者,就在端午節前,仟吉用9條智能化生產線生產了1394萬個綠豆糕,去年同期是1040萬個,增長超過30%。
仟吉所在地食品行業是武漢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傳統企業占比較重,但“嘗鮮”智能化較早。如今已上市的“良品鋪子”,當初還只有幾間門店時,就開始用大品牌的軟件來提升供應鏈管理效率,良品鋪子的信息化發展戰略,長久以來也備受武漢食品企業推崇,武漢食品企業也率先受益,如今除了良品鋪子,涌現出仟吉、周黑鴨、大漢口等數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品牌。
“傳統優勢產業的優勢要保持下去,可以通過智能化改造成為先進產業,如今智能化的全球浪潮不可抵抗,武漢必須要搶在前列,以智能化改造為手段,全面提升‘武漢造’競爭力。”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武漢企業智能化改造啟動較早,也走在全國前列,工業是城市經濟的壓艙石,今年是武漢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動計劃的攻堅之年,起步早,更要在行進途中加速快跑,今年力爭實現全市1000家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提升項目,完成項目累計投資300億元。
高
力求極致服務企業智能化改造
城市發展看產業,產業發展看企業。智能化改造是武漢邁步產業新賽道上的必經之路,更是每個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從近期走訪的武漢數十家工業企業來看,必須要走智能化改造之路已成為企業共識,但是企業在智能化改造上仍面臨著怎么改、從哪里開始改等問題。“智能化改造至少要投入數百萬元,這個投資額度往往不下于再造一座工廠,這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和謀劃。”武漢一位規上工業企業負責人說,如今人力成本上升,市場對產品質量要求提升,對生產效率的要求在高升,市場競爭要素比拼的都是企業生產效率及產品創新能力的硬實力,而“智能化”可以用來倒逼企業全面提升競爭力。
“一萬個企業,就有一萬個智能化改造的路徑”,對于企業來說不可能有千篇一律的智能化改造模版提供復制,最適合企業的智能化之路只有每個企業自己去開辟。
“世上沒有兩片一樣的樹葉,但樹葉生長都離不開陽光雨露。”8月7日,第九場智能化改造推廣會在位于武漢開發區的納鐵福武漢公司舉行,該公司總經理王亞哲在會上分享建設智能工廠的經驗,他認為,智能化改造的基礎是精益制造,用智能化手段來提升工廠管理的精益水平,提升生產效率,贏得市場競爭力。
“企業不是為了智能化而進行智能化改造,一定是為了解決企業發展問題來選擇智能化改造路徑。”王亞哲的觀點得到了在場眾多參會企業的高度認可。
“高起點、高標準、高頻次推進智能化改造”。企業為主,并不是說政府在智能化改造中難有作為,恰恰相反,去年武漢率先在全國推出“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動計劃”,遴選出上海電氣、武漢寶信、聯想智能、格創東智、華工賽百等5家全國知名智能化改造專業服務機構,面向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免費開展診斷服務,給出智能化改造解決方案,降低企業的智能化改造成本,讓企業少走彎路、少踩坑,快速提升智能化的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能力。
實
到工廠一線當“施工隊長”推廣智能化改造經驗
“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落地也是武漢營商環境建設的真實寫照,“認準的事,一干到底”。
經濟重振,產業先行。目前,智能化改造已走過東湖高新區、武漢開發區、臨空港經開區等三個工業經濟重鎮及黃陂、江夏、蔡甸、新洲等四個新城區,每到一區都受到當地政府、企業的高度重視,各區都把工業企業的智能化改造作為當前經濟重振的重要抓手,在政策、資金等方面都有配套舉措。今年以來,武漢開發區企業智能化改造步伐明顯加快,示范項目、智能化改造項目均居武漢第一,都聚焦在武漢開發區支柱產業汽車零部件,著力以智能化改造推進該區產業高質量發展。
企業不知道怎么進行智能化改造?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搭建智能改造診斷咨詢平臺,免費為企業提供服務,深入企業調研,“一企一策”量身定制智能化改造方案。
企業對高投入的智能化改造信心不足?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評選出40家示范工廠,組織現場推廣會,市區聯動,線上直播推廣,這些在國內極具競爭力的示范工廠以身示范,現身說法,將智能化改造的經驗毫無保留地拿出來分享,供廣大企業作為參考。移動、聯通、電信等工業互聯網運營商現場推介5G工業互聯網應用的成功案例,大幅為企業降低智能化改造成本。
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缺乏資金?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提供銀行精準對接智能化改造項目,給予貸款貼息支持,為企業的智能化改造提供金融服務。
從智能化改造診斷咨詢平臺的一個點,到各區政府、銀行、工業互聯網運營商的服務鏈條,再到從企業需求出發建設的智能化改造服務生態圈,每場推廣會都是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主要領導和各區政府主要領導到工廠一線推廣,廠區負責人分享經驗,帶頭當好“施工隊長”,做好“店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