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20-08-03 08:55 來源:中國科學報 趙廣立
組裝一臺高端服務器整機,需要多久?在曙光福建高端整機智能制造基地,答案是2分鐘。
“今天曙光生產的高端服務器整機,在智能生產線上2分鐘就可以完成組裝。”7月23日,中科曙光高級副總裁任京暘在首屆信息產業先進制造高峰論壇上透露,隨著曙光新一代智造工廠的落成,旗下服務器產品的生產效率和迭代效率大大提升。
服務器的裝配工作并不簡單,除了需要將各類處理器、內存、硬盤、網卡等部件組裝到主板上,裝配到機箱內,還需要確保機箱、主板及部件的完好無損,并通過先進的測試技術完成質量檢驗,整個制造工藝比較復雜——以前,這一系列工作都由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完成。
2分鐘組裝一臺高端服務器整機,曙光智造工廠是怎么煉成的?中科曙光副總裁、智能制造總工程師張迎華向《中國科學報》揭開了智造工廠的“神秘面紗”。
曙光福建高端整機智能制造基地現場實景 圖片來源:曙光公司
高效率裝配實現柔性制造
“高效率組裝一臺服務器,得益于工業機器人的自動化、智能化裝配。”張迎華對《中國科學報》介紹說,一臺服務器的生產可以拆分成多個工序,不同工序用時有別:“比如嵌入CPU可能需要90秒,裝配內存需要80秒等等。在流水線上,不同工站機器人、機械臂同時運轉,實現協同生產,整個裝配的節拍取決于速度最慢的那個工站,只要讓最慢的工站控制在2分鐘,那么整條生產線的節拍差不多就是2分鐘組裝一臺服務器。”
流水線往往青睞于同規格、同配置產品的大規模量產。然而,不同用戶對服務器的配置需求迥異,提交到曙光工廠的訂單也“五花八門”。面對這樣的問題,智造工廠如何應對?
“柔性制造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張迎華說,曙光智能工廠首先將銷售訂單信息轉成生產訂單信息,然后對訂單進行優先級排序,接下來智慧倉儲物流系統根據需要從庫房調度不同的原材料運送到流水線的各個工站,并智能調度不同的機器人、機械臂、治具等開展協同生產,實現最優化的生產排程和不同種類產品的混合生產。他透露,通過“合并同類項”和分配機器人用工,目前曙光智能化生產線可支持6種不同產品的柔性生產,同時支持復雜訂單排產模式。
“以用戶為中心,通過‘人—機—物—環境—信息’等的優化融合、互聯,個性、柔性地交付生產制造,是智能制造新模式。”在上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表示。
日臻完善的智能生產線
用戶訂單的高效率交付,離不開智造工廠日臻完善的智能生產線。
比如代號為“織女星一號”的智能硬盤裝配設備,依據仿真模型設計,通過多個機器手臂和CCD視覺協同,可以“包攬”以前10多人甚至數十人的硬盤裝配任務,可極大節省人員成本;代號為“天狼星一號”的智能內存條檢測設備,通過將人工智能算法“注入”檢測裝備,持續訓練獲得內存信號參數特征,可批量挑選出內存條中的不合格品,檢測準確度和速度遠超人工。
張迎華介紹說,除了離線型的智能設備,曙光還研制出高端整機的通用智能制造生產線。比如,由1個線邊立體庫和4個智能工位結合設計造就的“獵戶座一號”智能生產線,具有簡易化、小型化、智能化的特點,可以實現中高端產品年產能5萬臺的目標;升級版“獵戶座二號”復雜度更高,可支持的產品形態更豐富。
張迎華透露,通過智能制造生產線的建設,曙光福建高端整機智能制造基地已能夠實現年產量10萬臺高端整機的目標。
“曙光智能制造的技術能力,主要體現在6個維度:智能工廠的整體規劃設計、3D建模仿真、智慧倉儲物流系統解決方案、工業治具的設計和加工能力、機器人編程算法和控制技術、電氣規劃設計工藝和技術。”張迎華說,這其中包含了曙光智能制造的技術融合理念,即機器人設備與質量檢測技術的融合、先進制造與先進計算技術的融合等。
“融合”推動創新發展
“對于智能制造,最初我們是一個需求者——需要智能制造解決方案來幫我們實現高效率生產和高品質目標;然而,通過這幾年建設智造工廠的實踐,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將曙光最擅長的先進計算等技術融入到智能制造方案之中,實現了智能制造的融合和創新,曙光智能制造會逐步成長為業內的領先者。”張迎華說。
張迎華披露,近年來曙光承擔了多項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從2016年起,陸續承擔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智能工廠新模式等課題專項,最近又成功入選了工信部數字化車間方向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同時記者了解到,中科曙光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橫空出世”,除自身技術積累和實踐外,也離不開與上下游伙伴的積極合作,同樣孵化自中科院的科技創新企業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松機器人)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個。
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介紹說,新松機器人擁有豐富的機器人系列產品,而曙光對服務器的設計、生產、制造全流程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針對服務器產品快速迭代、小批量、多層次定制化生產這些痛點,雙方通過發揮各自優勢,打造業內領先的高端整機智能制造解決方案來實現服務器產品柔性、精細化的制造。
“通過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業的融合,可以產生更大的價值,孵化出更為先進的智能制造裝備和解決方案。”張迎華說,除了類似智能內存檢測設備這樣的技術層面的融合,產業鏈方面的融合也非常重要,產學研用一體,可以解決許多痛點問題。曙光在推進智能制造的過程中,倡導搭建了智能制造協同創新平臺,通過跟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新松機器人、和利時等合作伙伴的緊密合作和協同創新,可以很好的解決產業界的技術難題,并產生越來越多的創新成果。
在采訪中,張迎華進一步表示,目前我國在制造領域“軟實力”(工業軟件)的差距相比“硬實力”(硬件設備)更大,希望未來能夠與各合作伙伴協同創新,以一種更加開放的心態繼續攻堅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