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20-06-02 16:30 來源:覽潮網
不就是網速更快么?
怎么解決就業問題?
這樣的認知真是大錯特錯了!
當前,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使各國的經濟都受到嚴重影響,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沒有哪個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方才從復工復產中見到轉機的我國也面臨著就業壓力。李克強總理在兩會期間說過,要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我國近期推出的“新基建”龐大投資無疑是擴大穩定就業的利器。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聯合發布通知,將全面提速 5G 創新應用工程建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5G 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顯示,預測2030 年新增 5G 就業機會 800 萬。5G 網絡建設按下“快進鍵”,5G 技術下沉產業、完善業務布局,需要海量創新型、實戰型人才提供智力與技能支撐。
5G將推動產業鏈發展,擴大就業
很多人說,5G來了,世界變得更為智能了,人工智能將替代人類。5G時代,我們會為世界失去工作嗎?當然不是!沒有什么比以某種方式宣稱人類不再有任何工作要做的更為荒謬。但是,為了完成需要完成的工作而支付工作,并培養工人完成這項未來工作所需的技能是另一回事。簡單而言就是,5G將成為新創造就業機會的重要推動力。
5G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產業鏈,它的上下游包括設備制造商、終端制造商、芯片廠商、元器件廠商以及應用場景相關廠商。5G技術的發展,將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拉動投資,增加就業。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估算,未來5年,中國的5G網絡總投資額將在0.9萬億—1.5萬億之間。預計到2030年,5G將能創造6.3萬億元的直接經濟產出,并帶來10.6萬億元的間接經濟產出。
未來5—10年,將是5G產業投資發展的黃金期,據投中研究院不完全統計,當前與5G主題相關的產業基金目標規模已經接近1000億元。據獵聘統計,最近幾年,5G領域企業人才需求量正逐年攀升。預計到2030年,5G直接創造的就業崗位將超過800萬個,間接提供的就業機會約為1150萬個。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通信專家鄔賀銓認為,新基建促消費惠民生。新基建將在在線教育、云上文旅、電商體驗、食品溯源、智慧醫療、智能交通、智慧安防、生態治理等領域得到應用。
鄔賀銓稱,“新基建能創造新的就業崗位,擴大就業機會。比如,中國信通院預測2020年至2025年中國因5G將新增就業崗位300萬人。Gartner2017年報告顯示,AI影響就業崗位,累計到2025年凈增200萬崗位。”
他認為,新基建將起到拉動社會投資,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打造我國長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承載了激發新消費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未來產業、改進民生服務、擴大就業機會等使命。
我國5G新基建人才缺口大
20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原本處于經濟結構轉型和貿易戰壓力下的中國經濟又遭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沖擊,新基建作為重要的逆周期調節手段,在多次會議中被頻繁提及。近半月來,包括江蘇、上海、天津以及廣州、昆明等多地連出新政,圍繞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投資規劃一批千億、萬億級新基建項目,并謀劃千億級產業集群。
5G的發展會帶動一個非常大的產業鏈,從這些產業鏈發展的基本面來看,想象空間還是非常大的。比如,在5G時代,大量傳統行業企業需要進行網絡化、智能化升級,這個過程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涉及到研發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另外,5G時代會有更多的企業專注于各種創新,這同樣會開辟出更多新的就業崗位。
通俗來講,4G網絡出來的時候,要覆蓋與比3G規模更大的網絡,4G大面積覆蓋,3G網絡需要維護。同理,5G要建設比4G更大的規模,4G也同樣需要維護。這樣就會需要大量的投資和崗位人才需求。況且第四大運營商“中國廣電”也在建設和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同規模的網絡。更是需要大量的通信人才,也帶來的通信行業大量的投資。
“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產業的核心技術人才近年來處于供不應求狀態。”智聯招聘近日發布的2020年新基建產業人才發展報告預測,2020年底,信息基礎設施產業核心技術人才的缺口將達到417萬人。
中國電信就表示,今年的招聘需求較去年增加10%以上,重點擴大在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領域引進人才的力度。同樣、華為、中興、阿里、騰訊、vivo等5G產業鏈上不同的企業都在搶奪5G人才。
如何培育5G實戰型人才?
“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對人類生產、生活和生存方式,產生變革性影響,這種影響的廣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這其中包括對大學的功能特別是其根本職能——人才培養產生深遠影響。”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如是說。
新基建既是發展的機遇也是挑戰。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表示,新基建相對傳統的基建有六個方面的“新”。第一,基礎設施的范疇增多,包括融合、計算等新技術;第二,技術迭代更快,融合的影響大;第三,投資的持續性增加;第四,互聯互通,集聚網絡效應;第五,安全要求更高,因為全部連通到網上,作為國家的關鍵基礎設施,安全要求更高;第六,要求人才是新型的,要求有跨界(能力)的相關性人才。
在5G時代,工業4.0、物聯網、智慧城市、大交通和金融科技等領域,作為絕佳的技術應用場景,將獲得充足的“投資彈藥”,有望獲得長足的發展,新時代的“美團、滴滴、抖音”很有可能就會從這些領域中涌現出來。
技術的競爭,實際上也是人才的競爭。尤其是移動通信技術領域作為一個人才密集型的產業,5G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背景下,唯有通過校企深度合作、融合多方之力,才能持續培養滿足產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海量 5G+ 新人才。
一方面
要加快推進大學人才培養改革。人工智能、5G等新一輪科技革命核心技術的“賦能萬物”特性,既為各個領域研究能力跨越式提升提供了更高效的技術工具,也進一步加劇了未來學科體系的交叉、融合與新生。“近年來,為了適應社會對大學畢業生更加多元的需求,培養學生更具兼容性的知識體系,我國的大學專業學科設置正不斷從精細劃分向大平臺寬口徑轉變,但與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學科融合趨勢相比,我國當前的學科設置仍有很大的改革布局空間。” 林忠欽表示。
另一方面
如何搭建5G人才團隊,成為了5G時代企業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5G的發展才剛剛開始,而5G帶來的整個產業的變化和新的業態,也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未來如何在這萬物互聯的“星辰大海”航行更遠,成為一艘ICT產業中的巨輪,人才培養和儲備都是一個巨大的、需要長遠布局的工程。
總而言之,5G時代雖然會逐步取代掉一些傳統崗位,但是也會帶來大量新的就業機會,而且這些新的就業崗位往往有更高的崗位附加值,這也為掌握新技術的年輕人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從這個角度來看,5G時代將全面促進高端人才走進產業領域,從而促進產業領域的創新。當然,對于普通職場人來說,要想在5G時代保持自身的崗位競爭力,應該注重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