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20-04-29 12:00 來源:“西部網” 張濤
智能制造是未來制造業發展的趨勢,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技術融合的系統應用,是生產設備進入了智能感知時代。智能制造最為重要的基礎是傳感器。傳感器使設備具有了“眼、耳、鼻、舌”的功能,具有了觸覺、嗅覺和味覺等感知功能,其水平高低影響著智能制造業的發展水平。
當前,我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傳感器產業鏈,但我國傳感器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較,整體水平相對較低,傳感器制造行業主要是中小企業,規模以上大型制造企業數量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有限,一些領域的傳感器科研與生產脫節,面對工業化基礎性開發、商品化開發水平不高。中高端傳感器主要依賴進口。據資料顯示,我國傳感器市場七成被外資占有。在世界各國加速智能制造領域布局之際,傳感器產業的競爭日趨緊張。特別是在“逆全球化”趨勢影響下,我國要推動制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就需要重視傳感器產業在中高端領域的自主研發和創新應用。
面對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我國已經將加強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和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等作為擴大有效投資,提升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舉措。其中在新型基礎設施領域的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建設發展都離不開傳感器這個“感官”做基礎。
為提升加快我國智能制造業的水平,在“十四五”期間應重視支持傳感器產業的研發、生產和應用。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要建立集中協同研發攻關的機制
要著力加大我國在汽車、航空、能源、電力等裝備制造業領域,以及市政、醫療健康領域的中高端傳感器及芯片技術自主研發力度。發揮我國制度優勢,集中科研力量,加強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建設,支持在裝備制造業及科研力量集中的西安、重慶建設國家級傳感器技術研發中心。
要加強工業化基礎性開發水平
要著力于促進我國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業改造提升的潛力和空間,與我國老工業基地改造提升裝備制造業的實際需要結合起來,加大制造業領域傳感器的研發、生產及創新應用。
支持中小型傳感器生產企業發展
要精準施策支持從事中小型傳感器生產企業,激勵扶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瞪羚類”企業,支持中小企業建立技術協同創新研發實驗室,鼓勵國有大型裝備制造類企業與其配套協作的中小企業在傳感器研發、生產及創新應用領域成立混合所有制企業,支持帶動中小型傳感器生產企業的發展。
加大國產傳感器的市場推廣應用
著力抓住我國城市建設在電力、熱力、供冷、燃氣等基礎設施智慧化建設,以及智能倉儲物流產業的高速發展機遇,在相關領域鼓勵推廣應用國產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