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20-04-15 17:30 來源:南方都市報 楊靜雨
富加宜連接器(東莞)有限公司內,工人們正在趕訂單。5G市場來臨、線上辦公興起,市場對于連接器的需求增大,公司訂單同比增長30%。
慕思寢室用品有限公司車間人工智能機器人正在工作中。
中央密集部署,資本市場熱捧,新冠肺炎疫情“催化”,“新基建”站在風口之上。當前國內多省市的2020年重大項目計劃出爐,“新基建”成為高頻詞。在東莞也不例外,梳理369個重大項目,包括華為數據中心項目、華為云工業互聯項目等多個項目涉及新基建。
“新基建”是立足于高新科技的基礎設施建設。短期來看,新基建能穩投資,對沖疫情的經濟影響,更重要的是,長期來看,新基建有望促經濟結構調整,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有望改變城市競爭力,帶來新一輪的城市洗牌。
作為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東莞,新基建的建設情況如何?能否乘著新基建的風口在灣區城市中再上一層樓?南方都市報調查了東莞的新基建及相關產業鏈,梳理東莞新基建發展機會,看東莞城市競爭底牌。
東莞謀劃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基建
“新基建”一詞在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被首次提及,“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亦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新基建”是立足于高新科技的基礎設施建設。當前普遍將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納入“新基建”的討論范圍。
5G要用起來,需要5G基站,電動汽車要開起來,需要充電樁,制造工廠要智能化,需要底層大數據構建,這些新基建東莞人并不陌生。疫情之下,“新基建”成為地方政府穩經濟促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從另一角度來看,基建適度超前,未來發展或能更從容。
2020年,東莞市重大項目計劃全年完成投資850億元,力爭突破900億元。這里面有華為東莞臺科數據中心項目,京東都市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等,未來這里將5G信號全覆蓋,建設“5G+智慧園區聯合創新實驗室”,研究探索5G網絡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領域全方位探索與應用。還有紫光芯云產業城項目(一期),一批新基建項目已提上日程。
“通過明確提出全年投資增長15%的預期目標,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全力推動投資項目落地建設”。東莞市發改局副局長肖必良表示,東莞將謀劃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支撐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松山湖是東莞全市首個鎮街(園區)推出“保穩定、促增長”措施的,《2020年經濟“保穩定、促增長”工作方案》中提及大力推動5G基站升級工程、500千伏生態變電站、華為數據中心項目、華為云工業互聯項目等一批新基建項目建設。
“平心而論,基建本無新舊之分”。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表示,新基建的新在于與過去的老做法有所不同,即使地方政府還是強調基建的意義,可是這次強調的不局限于有形的基建,還包括無形的基建。無形基建和有形基建實現融合以及無縫對接,剛好契合包括東莞在內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升級,也有望改變東莞的城市格局,實現城市地位的上升。實際上,智慧城市的建設不能離開鐵路、公路、機場等傳統意義上的基建(老基建),但是如果沒有無形基建,包括數字城市、智慧城市等軟件建設,城市地位就難言有實質性的提升。
莞企尋找新基建產業機會
日前召開的莞商·市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上,兩位莞商大佬均提及“新基建”。東莞市政協常委、世界莞商聯合會會長、嶺南生態文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洪衛建議,實行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代表的公共服務領域投資。
另一位是,東莞市政協常委、廣東步步高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青松,他表示希望東莞未來加大對于新基建領域投資的支持,帶動和培育新型產業在東莞發展壯大。最近各地陸續公布的今年重點建設項目中,“新基建”項目占比明顯上升。以信息基礎設施為主的“新基建”將在上下游兩個方向對經濟產生帶動作用。信息基礎設施將直接帶動信息設備制造、電子元部件制造等多個行業發展。信息基礎設施建立起來后,又將大大提升各行各業生產能力及效率,如“互聯網+效應”,從而惠及整個經濟社會。
東莞不僅提前鋪設新基建,這里也有一條與新基建緊密相連的產業鏈。信息設備制造、電子元部件制造這一些是東莞強項,南都記者調研發現,一條與新基建緊密相連的產業鏈已經在東莞成型,且隨著新基建的推進,有望迸發出新的能量,而且這一條產業鏈在本次疫情下“逆勢而上”。
“新基建和我們有什么聯系?它們不少的底層是線路板,涉及兩個重要工序:鉆孔加工、成型加工,需要微型鉆刀和銑刀,這兩個是耗材,我們公司都有做”。廣東鼎泰高科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總監陳漢泉介紹,因為疫情影響,5G基站鋪設速度加快,將后面幾年的訂單提前,雖然當前消費電子受到抑制,但5G基礎道路提前鋪設好,后續消費電子都會跟上。去年公司微型鉆刀月產能達到4000萬支,未來有望進一步提升。
富加宜連接器(東莞)有限公司內,工人們正在趕工訂單。公司總經理李忠全介紹,因為5G市場的來臨、當前線上辦公的興起,市場對于連接器的需求增大,公司訂單比去年同期增長30%。
除了5G基站,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應用端也在產生相應的機會。去年,華為以27.41億元奪東莞“數字政府”超級大單,以政府數據資源扶持產業發展、帶動行業創新,形成大數據驅動、智能化運行、多主體協同、內生性治理的“數字政府”可持續發展路徑,引領東莞“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新發展。隨著項目落地,這背后有望釋放大量的商業機會。
新基建項目逐步推進所帶動的新動能隨之上漲,新基建之間彼此融合,工業互聯網需要5G網絡,需要大數據支撐、云服務等,他們的融合賦能產業,有望形成新業態,帶來新動能的布局,機器人、智能裝備企業這一些“智能設備”迎來機會,加快智慧工廠打造。
如此背景下,林江建議,企業要把握新基建的機會,首先是需要了解東莞新基建的內涵以及對其產生的各種商業機會;其次是了解自身企業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相關的新基建,并且選擇哪一個具體基建項目作為突破口;三是需要在何種程度上開展企業之間的合作,共同推進東莞的新基建建設。
摸底
5G基建、云計算、工業互聯網、新能源充電樁,東莞人并不陌生。隨著廣深第二高鐵選址進行、東莞1號線建設推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的新基建也在東莞顯現。南都記者采訪多部門,摸底東莞新基建布局,發現新基建產業鏈機會。
5G基建
全年沖刺10000座基站
東莞作為廣東首批5G商用城市之一,目前5G網絡建設已火熱啟動,近期RCS概念興起,RCS有望成為最快落地的5G應用,一定程度上刺激市場關于5G應用的開發。
“今年前三季度計劃建設5G基站7400座、全年沖刺10000座”。來自東莞市工信局數據顯示,2019年廣東省下達東莞市5G基站建設任務為1511座,東莞市實際建成開通2244座,完成率148.5%,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今年一季度,東莞市已完成632座基站建設,累計開通2876座,規模居全省第三。
東莞移動、東莞聯通、東莞電信、中國鐵塔是東莞基站的建設主力。東莞移動方面介紹,今年1月底,東莞移動已實現東莞5G網絡“鎮鎮通”。接下來,東莞移動將在實現核心城區連續覆蓋的基礎上盡快擴大覆蓋范圍,實現主城區(東城、莞城、南城和萬江街道核心區域)、一般城區(東城、莞城、南城和萬江非核心區域+松山湖區),以及百強鎮(28個鎮區)核心區域連續覆蓋,力爭上半年實現東莞各鎮區核心區域5G連續覆蓋,預計可建設完成基站達4000多個。
南方電網廣東東莞供電局正把握5G來臨的機會,計劃聯合運營商在松山湖區域開展大規模的5G基站規劃建設工作,打造變電站、配電站數據中心、儲能、5G、邊緣計算等新型多站融合體,就近滿足用戶電力、計算、存儲、連接等服務需求,為社會提供云服務及海量數據處理能力。
不過,5G基站建設推進上存在一定的難點,包括基站選址落地難,5G基站建設運營成本較高等。
針對這一問題,東莞工信局方面回應,將積極幫助運營商、鐵塔公司降低成本,如將與市發改局、市供電局密切配合,盡快落實省關于5G基站用電優惠政策,切實推動公共物業開放。對已公布的1600多處公共物業開放情況,開展政策落實情況檢查。適時更新完善公共物業開放目錄,并視情況擴大目錄范圍。另外,積極推動智慧燈桿項目落地。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5G社會影響力》測算,2030年,5G將帶動的總產出、經濟增加值、就業機會分別為6.3億元、2.9億元和800萬個。早前南都記者就曾對東莞的5G產業鏈進行梳理,東莞有逾120家5G相關企業,構成了東莞5G產業鏈上中下游,知名的有上市公司生益科技、正業科技、易事特等。而本次疫情下,多家企業訂單比同期有所增長。
人工智能
2025年關聯產業帶動效應超5000億
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是近年來東莞高質量發展中的三個重要方向,三者緊密相連。
4月13日,南都記者走進慕思公司睡眠產業基地,基地投資18億元。這里每一層車間負責不同的工藝,通過四層高的立體倉庫,進行流程對接。如一層車間的工藝完成后,通過自動倉庫調度送至下一個工藝,如此鏈接成一個全自動的產線。“我們聯合工業巨頭,包括IBM、西門子等對生產工藝進行梳理,將能夠標準化的工序進行標準化”。東莞市慕思寢室用品有限公司總裁姚吉慶說,目前工廠內還需要一定的人手配合,隨著更多工藝梳理自動化,預計未來1-2年項目將會完成,一個真正工業4.0工廠將會落地。
重大項目中,有京東都市科技金融創新中心項目、東莞維科電池有限公司的聚合物電芯生產線智能化技術改造及產業化項目等,都與工業互聯網緊密相連。東莞工信局介紹,大力推動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尤其是指導長安、橫瀝兩鎮進一步做好模具產業集群推廣、實施和總結工作,培育刻畫典型應用場景,并將這種模式向家具、食品、毛織等其他復制推廣,帶動東莞市傳統行業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升級。
“工業領域應用場景豐富,是東莞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最大優勢”。東莞科技局分析,人工智能主要應用場景包括軌道交通、制造業、大飛機、大船、醫療五個領域。其中,制造業被認為是人工智能應用的藍海。東莞規上工業企業超過1萬家。龐大的工業企業規模,可以為人工智能提供良好的應用測試場景和海量的數據資源,將有利于推動東莞“制造”向“智造”轉變,提升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東莞市科技局介紹,截至2019年底,東莞市擁有人工智能產業鏈基礎層、技術層及應用層配套企業351家。351家人工智能企業中,有20家企業涉及超過一個領域。如華為終端涉及整個產業鏈所有環節、多個領域;易事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涉及大數據、云計算、智能交通、智能醫療和智能教育5個領域;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涉及芯片、模組、傳感器和人機交互4個領域。
不過對比周邊城市,廣州、深圳是廣東人工智能的主要集聚地,東莞與廣州、深圳相比較仍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東莞人工智能產業整體規模偏小,缺乏龍頭企業;二是前沿研發能力較弱,軟件算法薄弱;三是應用側未充分打開,仍需刺激引導;四是人才體系尚不健全,高端人才緊缺。
針對此情況,東莞市科技局表示,探索創建東莞市人工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爭取與人工智能領域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人工智能專項領域技術研究所,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東莞落地轉化,設立人工智能原始創新研發專項,鼓勵東莞企業開展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研發。
圍繞東莞人工智能產業優勢,以華為、OPPO、vivo等優勢企業上下游為重點,開展精準招商,形成圍繞人工智能優勢領域的完整產業鏈。
按照東莞市科技局印發《東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2019-2030年)》(以下簡稱《發展規劃》),提出力爭到2025年關聯產業帶動效應超過5000億。
新能源充電樁
2020年全市建成充電樁3865個
特高壓在資本市場也被追捧,對普通市民而言,還是比較陌生。在我國,特高壓是指±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電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電的電壓等級。特高壓的建設不僅可以形成直接投資帶動,還可以滿足下一階段經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特高壓要實現涉及多方的技術,對于產業鏈技術提升也有引領性的作用。
當前,就有一條特高壓在東莞穿行而過。滇西北至廣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2017年11月21日貫通,滇西北工程東莞段新建直流架空線路總長約42千米,共105基鐵塔,全線最高的直線塔和轉角塔均在東莞段內。
根據設計,滇西北線路工程投入運行后預計平均年送電量約20億千瓦時,每年可減少珠三角地區煤炭消耗67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45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2萬噸,可有效緩解珠三角地區包括東莞地區的環境壓力。如果說特高壓與市民直接聯系有限,那么新能源充電樁則與市民生活緊密相連,可以直接為電動車主解決“里程焦慮”。
當前東莞的充電樁建設由東莞供電局和部分社會投資組成。來自東莞供電局方面數據顯示,在東莞全市范圍內投資建設充電站162座,充電樁1094個。國家多次對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出部署,網省公司積極響應關于加強新基建投資建設的要求,繼續加大充電樁投資建設力度,計劃全年投資建設充電基礎設施200個,并做好電力供應,2020年全市建成充電樁3865個。
另外,東莞供電局推出“共建、共贏”的能源合伙人的合作模式,向社會各界發出合作共建充電樁邀請,與網約車企、新能源車企等相關合作正在積極推進,歡迎社會資本加入。
高鐵和城市軌道交通
廣深第二高鐵正在選址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推進,城市間互聯互通亟待解決。此前東莞2020年市政府“一號文”發布,廣深第二高鐵規劃提升日程。
廣深第二高鐵是強化廣深港主軸高速通道功能的高鐵線路,起于廣州北站,經白云機場、魚珠新客站、東莞市,引入深圳寶安機場站,線路全長132公里,其中東莞市境內約48.4公里,并規劃在中心城區南城至厚街附近設置始發主站。目前,東莞市正在進行站位方案比選研究,暫未最終確定選址方案。通過在東莞市中心城區設置高鐵始發樞紐站,將強化東莞市與灣區中心城市的互動合作,共同提升灣區城市群發展質量。
根據《東莞市交通發展白皮書》透露了最新的軌道規劃和進展,城際軌道方面,佛莞城際于2014年開工,目前工程進展順利,計劃2020年完成主體工程施工建設。
城市軌道方面,與廣州對接線路有:東莞1號線二期對接廣州5號線及25號線,東莞4號線延伸至廣州增城,廣州3號線、22號線、27號線、28號線等延伸至東莞;與深圳對接線路有:東莞1號線三期對接深圳6號線支線,東莞1號線支線對接深圳22號線,東莞2號線三期對接深圳20號線,東莞3號線支線對接深圳11號線,東莞5號線對接深圳13號線,深圳10號線延伸至東莞。
目前,東莞1號線一期工程已全線開工建設,東莞1號線二期、1號線三期、2號線三期、3號線支線已納入東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調整并上報省發展改革委審查;廣州5號線、深圳6號線支線已開工建設,其余對接線路需在兩市下一輪線網規劃和建設規劃中進行研究。
“東莞需要從系統性謀劃交通形成新的發展格局”。東莞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陳尚榮介紹,東莞將連續三年每年綜合投入300億元以上建設資金,加快推動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重點項目建設和專項工作實施。未來10年東莞交通發展目標是建成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成為大灣區品質交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