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20-04-14 16:50 來源: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4月10日,周末將至,然而在中油國際西非公司乍得采油二廠卻依然進行著緊張忙碌的工作,全球疫情下無法倒休的員工們比平時有了更多責任。
這個采油廠位于乍得共和國沙里—巴吉爾米大區,距離首都恩賈梅納380公里。2017年開始,這里陸續投產Daniela、Raphia和Lanea 3個油田10個區塊,總面積495平方公里。目前產能規模達280萬噸,占到了乍得上游的54%。整體投產后,產能有望達到360萬噸。作為乍得上游油田最偏遠的采油廠,廠里中方員工、乍方雇員和國際雇員加起來,僅70多人。
如何在疫情人員輪轉停滯的狀況下,提升傳統的辦公方式效率?節省人力、物力,加快辦公自動化步伐是一項無法回避的任務。經可行性討論后,采油二廠成立了由劉超明領頭,采油部門、支持工程師崗等各路人員共同參與的油田生產辦公自動化系統攻關小組,課題主要有“生產動態分析自動化系統”“化學藥劑費用結算系統”“電泵租費核對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及“油田生產經濟技術分析系統”等。
結合油田動態分析規范、合同、人員組織結構等,通過EXCEL、PPT、ACCESS等辦公軟件,各部門員工共同協作,利用休息時間展開工作。劉超明更是加班加點,有時半夜腦子里突然閃現靈感,他會趕快起床寫下來,輸入程式進行驗證。經過三個多月的連續攻關研究,采油二廠油田生產辦公自動化系統初見模型,油田生產動態分析自動化系統、化學藥劑費用結算系統、電泵租費核對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和生產經濟技術分析系統五大模塊自成體系,各有功用。通過幾個月的“磨合”,各部門員工之間協同工作能力進一步提升,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日常辦公更加方便、快捷和高效。各種報表的電子化、規范化、自動化,使工作精準度大大提升,杜絕了費用結算誤差,促進了開源節流、降本增效工作的創新實踐。
以生產動態分析自動化系統為例。以往,油田動態分析資料多、統計過程繁雜,每次動態分析都需耗費大量時間,工作效率不高。生產動態分析自動化系統上線后,實現自動生成油田生產動態曲線、重要參數動態跟蹤比對表、單井產量月度比對表和油田開發綜合數據報表等,用最少的操作完成了大量的數據分析,工作精準度大大提高。
由于疫情在全球蔓延,導致原油價格暴跌。采油二廠積極響應項目公司“開源節流、降本增效”號召,進一步加強成本管理工作,提升綜合管理水平,使降本增效達到預期效果,并形成長效機制。這個廠結合生產經營實際,系統編制了降本增效匯報系統,涵蓋控制員工總數、全年預算計劃匯總表、具體降本增效措施等內容,全廠降本增效工作有了新抓手,明確了具體目標,未來也必將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