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9-11-06 14:49 來源:人民郵電報 王欣
在2019年中國國際通信展覽會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互聯網的發展與移動通信的能力、規模、部署息息相關,當下,處在互聯網發展的關鍵期,而5G來得正好。5G登場,將開啟互聯網下半場。
5G商用恰逢其時
鄔賀銓表示,目前是互聯網發展的關鍵時期,而5G商用恰逢其時。
當下,中國互聯網的用戶增長速度正在下降,移動用戶的普及率接近天花板,移動應用(App)類項目的投資已經不是風險投資的重點,移動互聯網似乎風頭不再。
他認為,社會生活的快節奏激發了網民對短平快類應用的追求,提速降費減輕了寬帶上網的資費壓力。如今,短視頻、小程序、今日頭條的風頭正勁,但是很難擔當互聯網新業態的大任。中國的消費電商已經處在全球領先地位,但是企業電商、文化教育、醫療、養老、旅游等發展仍然滯后,互聯網下一步發展,需要一些新動能、新商業模式。
目前,被看作互聯網下半場的工業互聯網剛起步,它帶來的新動能還不足以彌補消費互聯網發展下滑,現在處在互聯網發展新舊動能的接續期,在社會互聯網需要深化和工業互聯網需要起步的時候,5G來得正好。
5G加速新興技術融合
鄔賀銓認為,得益于邊緣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的技術,5G將實現更高的速率、更高效的運維,同時,5G與新興技術的融合,帶來了豐富多樣的行業應用。
與4G不同,5G將創新性地引入多種新興技術,例如在空中接口方面,引入MIMO(大規模天線)等技術;在無線接口方面,引入多種無線接入技術,實現異構網絡;在網絡層面,引入移動邊緣計算、網絡切片、區塊鏈等技術,實現SDN(軟件定義)和NFV(網絡功能虛擬化),加強網絡安全性;在運營維護方面,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網絡異常智能檢測,提升網絡管理、網絡優化、網絡部署、網絡運營效率,改善用戶體驗。
同時,5G還將與這些新興技術融合,賦能千行百業。例如5G與8K、AR/VR技術融合,能夠促進超高清直播、3D合成、云游戲、數字創意、環保監測,支撐文化旅游、教育培訓、遠程醫療等應用發展。5G與人工智能及物聯網融合,可以支撐產業協同設計、機器視覺、機器人、數字雙胞胎、車聯網等應用。
5G與區塊鏈融合,可以支撐數字貨幣、產品溯源等。5G+區塊鏈+人工智能,可以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貸款貴的難題。大量的中小企業并沒有任何不動產,沒有質押,銀行不敢給他們貸款。但是有了5G網絡之后,在企業的倉庫加上高清攝像頭,通過5G實時將視頻傳到銀行,銀行可以根據視頻內容,看到倉庫里的產品有沒有離開倉庫,將原來的動產變成了短期的不動產,這樣銀行敢于給企業貸款,中間利用區塊鏈來管理。之前,中小企業通過民間借貸利率高達15%,而利用5G+區塊鏈技術之后,利率降低到7.1%,解決了中小企業的貸款難題。
“總之,超高清視頻和VR/AR因為5G而激活,物聯網和人工智能因為5G而無縫融合,AI跟IoT結合形成AIoT,將開啟萬物互聯時代。”鄔賀銓表示。
此外,5G還將推動新一代專用工業信息技術融合,諸如傳感器與反應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監控與數據獲取SCADA、制造執行系統MES、企業資源規劃ERP等,支撐工業生產中的諸多生產要素,包括材料、機器、方法、測量、維護、管理、建模,助推工業互聯網發展。
在工業互聯網領域,5G的網絡特性,正賦能電網、港口、煉油、建筑、冶金、制造和化工等各行各業。例如在一個月前,上海商飛建成了全世界首個5G+工業互聯網園區,在22個環節應用了5G技術,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
5G產生巨大經濟效益
鄔賀銓認為,單一的5G技術并不能產生大的爆發力,而5G與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并肩發展,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物聯網需要連接海量終端,產生千億級的數據,在后臺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進行分析判斷,傳統移動通信技術,沒有足夠的帶寬和時延保障,數據無法實時送到后臺,使得物聯網能力大打折扣。
5G時代,依托高速率、低時延、高可靠以及大連接特性,與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結合,使5G終端直接上云,將云端的能力虛擬化下沉到終端,增強萬物互聯的能力,助力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突破傳輸瓶頸,迎來高速發展。
權威預測公司指出,在2030年,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分別給全世界帶來12萬億美元、13萬億美元、14萬億美元的經濟貢獻,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
移動通信與互聯網相伴而行,3G時代,帶火了淘寶、京東等移動電子商務,興起了微信等自媒體業務和社交應用;4G時代,激發了視頻業務和移動支付,催生了掃碼支付、刷臉支付,點燃了共享經濟,加快了短視頻業務發展。
那么,5G時代殺手級應用將是什么?鄔賀銓認為,移動通信帶來的應用爆發不能預先規劃,而是網絡能力具備之后,逐漸發展而成的,5G登場一定會催生目前無法想象的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