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9-11-05 09:35 來源:浙江省委黨校 林賽燕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高質量發展迫切要求制造業體系向高端轉型、向縱深發展。浙江作為制造業基礎扎實、制造業體系發達的省份,要以數字經濟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未來,推動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制造業與數字化、智能化融合漸成共識
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標準提高制造業水平,也就是實現“智能制造”。
這一理念在國際上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德國的工業4.0戰略,其核心理念是,利用物聯網系統,將供應、制造、銷售、適用的全流程實現數據化、智慧化和高效化。美國則推出了先進制造伙伴計劃(AMP)與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為了推動這些戰略的實施,提出建立國家級的網絡建設研究所、3D打印研究所、數字制造和設計創新研究所等服業性機構。
作為制造業的潛力大國,印度在生產性服務業方面取得了巨大發展,為制造業發展和競爭力培育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其中,以印度軟件業協會為代表的行業性協會扮演了重要角色。
數字化提升制造業存在誤區
可以說,國內數字經濟的趨勢已然初成,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有一些誤區:
認識上仍有局限。在一些商務成本較高的核心城市,普遍存在一種誤解或誤導。很多城市都聲稱要建立“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等,但很少提及“制造業中心”,造成一種與制造業不可兼容的假象。
發展方向上存在雷同。制造業發展的階段不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的重點和方式必然有所區別,要尋找適合區域產業特點的、能最大限度釋放產業疊加與倍增能力的突破點。但從各省市目前已明確的行動計劃和目標來看,仍有諸多相同之處,容易形成一哄而上、同質競爭的弊端。
企業自身動力不足。傳統產業特別是制造業已經耗盡基礎性紅利,僅靠自身很難優化升級。如制造業發達的廣東省在產能、工藝、成本控制等環節已經建立了強大的體系性能力,但也面臨許多發達經濟體曾經歷過的資源約束、發展放緩、產業外遷、綜合成本上升等潛在壓力,存在創新意愿不足、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
因此,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增強制造業專業技術實力和國際市場競爭力,應由政府牽頭搞好頂層設計,立足當前數字化、智能化的大趨勢,尋找制造業轉型的突破口。主要包括三個層面:
微觀層面,既要適應當前制造業的需求和技術要求,又要站在技術發展的前沿高度,更為主動積極地推動制造業的發展。
中觀層面,要根據我國產業結構中存在明顯地域性產業集群的特點,發揮規模效應,把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與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緊密結合起來。
政府層面,推動產業數字化的關鍵,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釋放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在生產率發展變革的同時,還必須改革現行的政府管理體制機制,包括建立更加包容開放的發展環境、更加適應新業態新模式監管的新型治理體系,形成區域體制機制的發展新優勢。
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因地制宜,以數字化、智能化重塑制造業。關鍵在于按照地區制造業基礎和特色全面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重點在于搭建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企業上云。要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為重點,深入實施“機器人+”、智能化技術改造,加快數字化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的創新和推廣;鼓勵發展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眾包設計、服務型制造等新業態模式。要充分發揮政府規劃引領和集聚引導作用,推動產業集群、園區數字化轉型,搭建數字化轉型服務平臺、完善數字化服務體系。圍繞產業創新、集群轉型、海洋港口等,推廣城市大腦、工業大腦、企業大腦等大數據、人工智能應用,探索一批促進創新、生產、經營等方面效率提升的大數據、智慧化解決方案。
技術引領,整體提升區域數字化、智能化水準。政府要加大支持和投入,推動重大技術成果轉化,促進共性、前沿、前瞻性技術突破,確保制造業企業始終保持技術創新的優勢和動力。地方政府要高水準推動數字技術創新突破,建設世界一流的數字技術基礎學科群,加快突破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技術成果,布局建設一批數字經濟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快推進共性技術突破和重大創新成果產業化。地方政府要大力支持并推動前沿基礎技術實現突破,以應用需求為牽引,推動大科學裝置、重大技術的攻關,推動智能云平臺、大腦觀察、量子計算的研發,加強基礎研究和前瞻性布局,在人工智能等重大技術方面實現突破,在跨學科、跨領域交叉融合技術研究方面加快構建等。
加強市場培育,培育新型獨角獸、準獨角獸企業。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尤其是資本市場對于新興產業、新技術企業的孵化培育作用,加快推動新型制造業企業、領軍企業成長。要完善建立政府引導基金,引導數字經濟領域優質企業對接資本市場,優先支持股改、掛牌和上市。支持上市企業開展資本運作、跨境投資和企業并購。對浙江來說,要注重發揮阿里巴巴的基礎優勢,加快信息技術在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領域的應用,推進支付清算領域發展,擴大金融服務跨境合作,構建數字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生態圈。
營造良好服務環境,提供政府服務保障。數字化浪潮對政府公共管理與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成為政府管理改革的新契機。比如,要推動數字經濟的地方立法,規范大數據共建共享、個人信息保護、社會信息安全、新業態發展等行為。建立各級政府數字經濟發展的管理服務機構,構建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政府管理機制和治理體系。實施開放的數字經濟發展格局,面向全球引進或實施高端的合作項目。要致力于政府服務的機制創新、管理創新和效率創新,放眼智能化,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用于政府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