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9-08-16 17:38 來源:中國機器人峰會
機器人正在從傳統作業進入人機協作時代,作為工業機器人的一個分支,協作機器人比傳統機器人更能適應小批量、多任務的應用需求,非結構化的應用環境和工作空間日益重疊的人機協作。據國際研究機構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數據統計,到2024年底,全球協作機器人的市值將達到95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0%。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未來市場空間巨大,尤其是新一代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所副研究員、工學博士張華良
目前工業機器人未滲透性的領域,是不是換一種思路能夠滲透進去?除了工業場景,在非工業產品的協作機器人應用領域,協作機器人會不會爆發式增長?雖然還沒有特別多的應用差異化,但大家在協作機器人上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張華良表示,如今中國工業機器人雖然增長量和保有量都不小,但是還是有很多的行業,沒能用上機器人。
受宏觀因素影響,2018年協作機器人增速放緩,但未來仍有廣泛的應用面和可能性。張華良以汽車行業為例,指出雖然該行業是機器人應用最大的傳統市場,但滲透率可能不到20%,這是個很好的潛在機會。我國有超過所有世界上其他協作機器人產品數量,或許是其他國家的總和,依然是一個蓬勃的態勢。
協作機器人典型應用:軸孔裝配
但協作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上仍有不少痛點,需要力、位協同控制,應用場景包括裝配、修坯、手術,不好用、不接地氣、不好玩、不夠開放、不智能、不夠靈活……這是不少企業引入協作機器人時會產生的擔心。
張華良分析指出,因為我國協作機器人市場規模大,所以一些企業想著趕快出一套完整的產品,去做應用去賺錢。對此,張華良認為部分國外企業的做法值得借鑒,他們專注于做某個環節的產品,然后賣給全世界,而中國企業相反,經常買零部件后自己組裝。
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中,協作機器人需要在動態非結構環境下,高智能、高安全、高精度地與人協作完成復雜任務。張華良總結強調,協作機器人是技術進步與市場需求推動的必然結果,是當前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共同熱點之一,但在技術的完善、實用化、應用推廣等方面,仍然任重道遠……
隨著“機器換人”的深入推進,人機協作成為大勢所趨,未來協作機器人市場競爭格局未定,它會成為新藍海嗎?
編后語:此文是根據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所副研究員、工學博士張華良于2019年5月在浙江寧波余姚舉行的第六屆中國機器人峰會上的《下一代工業機器人關鍵技術及其應用》報告錄音整理摘編部分而成,題目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