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9-08-12 14:48 來源:中國工業報 周寶冰
很多人說3G成就了微信,4G成就了小視頻。再到5G高速率、低延時、大連接,下一個成就將會在哪里,是AR、VR、無人駕駛還是工業互聯網?
其實,5G的到來,影響最大的是電信運營商。6月6日5G商用牌照的發放,標志著5G從之前的理論、技術研究正式轉向實際應用。但顯然,這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移(上海)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豫蓉認為,雖然我們已經進入商用元年,但并不意味著全產業都已經做好了全面充分的準備。5G從標準的制定到產業應用成熟將是一個長周期的過程。
對運營商的挑戰
當前,5G對運營商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時間和任務的矛盾。5G從標準到商用部署,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而4G用了5年。從場景的角度,5G更多元,部署更多樣化,5G核心網也是一個全新的架構,所以時間緊、任務重。
二是成熟度和高預期之間的矛盾。各級政府、很多企業都對5G有很高的預期,但實際上從標準到整個產業,到整個行業終端的成熟,其實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三是投資和收益之間的矛盾。5G基站和功耗,成本是4G的3.5-4倍左右,而且5G的頻段高,覆蓋密度更多,整個投資非常大;同時,商業模式也不明確,所以運營商壓力非常大。
四是資源的矛盾。隨著套餐不清零、不限量套餐等產品服務的推出,用戶使用的流量在激增,不同運營商之間需要進行協作與溝通。
行業場景
陳豫蓉認為,5G對行業的應用影響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帶來突變的影響的行業,如移動監控、高清視頻、AR、VR等;第二類是幫助行業進一步優化,像醫療、教育等等;第三類是帶來更多創新的行業,如能源、制造、車聯網等。
當前,工業領域亟需構建新一代無線通信,現有無線通信協議眾多、各有不足且相對封閉,設備互聯互通難,制約了設備上云。通過5G第一是實現機器換人,降本增效;第二能以移代固,助力柔性制造;第三是機電分離,實現設備的快速迭代。具體場景包括機器視覺、工業焊接、遠程現場、遠程控制等。
一是機器視覺,這是在工業方面能夠快速落地的一個場景。5G以其大帶寬、低時延特性,將工業相機獲取的高清圖像、點狀云圖等現場數據信息,快速精準的送至云端,經過深度學習、圖形圖像處理等技術,實現質量缺陷檢測、機器精準引導、OCR等功能,最終將計算結果重新通過5G反饋給前端執行。
“5G+AI+機器視覺,能夠改變整個工業的質監環節。”陳豫蓉說。
二是遠程現場,尤其像煤礦企業,或者生產環境比較差的港口,他們非常需要5G+遠程現場的服務,以解決工人的工作體驗。遠程現場能讓操作者同步感知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永遠在場。
三是5G+車聯網,目前,要真正實現商用級的自動駕駛可能要到2030年左右。但是現在,很多工業企業如煤礦企業,很多都是封閉場景的自動駕駛。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把5G作為一個必不可少的通信網絡條件。基于5G和人工智能,實現一個園區、一個產區的自動駕駛。
5G造城
據悉,中國移動于2018年新成立了三家產業研究院。第一家在上海,主要三個方向:工業能源、智慧交通和金融科技。第二家在成都,方向是農業、醫療和教育。第三家在雄安,做的是智慧城市。這三家產業研究院的目標,是聚焦于“5G改變社會”。今年6月,中國移動正式發布5G+行動計劃,全面推進5G商用。
第一是5G+4G,即通過5G和4G的相互協同構建網絡基礎設施。“我們想服務好工業企業,但不是所有的事情必須都在5G上去做。5G+4G能夠給大家帶來一個更好的無線的環境,更好的網絡體驗。”
第二是5G+AICDE(A:人工智能AI,I:IoT,C:Cloud,B:BigData,E:邊緣計算)。陳豫蓉表示,工業企業要的不僅僅是5G這張網,他要的是復合的端到端的能力,5G+AICDE就是為企業提供端到端的能力提升。
第三是5G+生態。4G是修路,5G是造城,修路可能是運營商一家在修,但是造城一定是合作伙伴一起做,這個合作伙伴既有來自行業的頭部企業,也有來自于華為等設備廠商,更有在傳統垂直領域做應用和集成的企業。
“5G的應用其實是分階段成熟的過程。”陳豫蓉表示。當前,由于eMBB的標準最先成熟,所以AR、VR、高清視頻這塊將最先能夠應用起來。隨著剩下的標準的推進,低時延、大連接會廣泛普及,但整體依然是逐步發展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