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24-08-16 10:53 來源:羊城派
在美的廚熱洗碗機順德工廠的鈑金車間,碗籃、內門、側板等零部件“奔跑”在生產線上,最終有序地匯流到總裝車間,以最快18秒一臺的速度下線。經歷多年數字化建設,該工廠實現了場景沒變、人員減半、產量翻倍、產值翻倍的數字化轉型成果。
數字化并不止步于工廠之內,而是沖出圍墻,啟動“鏈式改造”賦能上游供應商。依靠龍頭牽引,美的廚熱洗碗機順德工廠帶動上下游供應商實現供應鏈制造浪費減少68%。
不止于此。工業機器人產量占到全國一半以上,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30萬輛,新增60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增量全國第一……一系列亮眼數據的背后,是廣東企業用實際行動證明“鏈式改造”是貼合制造企業改造需求、傳統行業轉型發展的可行路徑。
廣東進一步提出,到2024年底將累計推動超4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努力為全國輸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廣東方案”。
何為“鏈式改造”?加快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廣東為何選擇以“鏈式改造”為核心?
定“鏈”,廣東深化數字化轉型生態
作為制造業大省,廣東擁有充分的市場規模、豐富的應用場景優勢,這是廣東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潛在動能,也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近年來,廣東持續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創新探索從“單點突破”(龍頭骨干企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到“鏈式改造”(產業鏈供應鏈整體數字化轉型)的實踐模式。
推動3萬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一大批中小企業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降本提質增效,數字經濟規模、產業數字化規模、工業互聯網平臺區域發展指數等關鍵指標位列全國第一。依托的就是“鏈式改造”。
什么是“鏈式改造”?通俗地說,就是龍頭企業“老大哥”發揮帶頭作用,帶動產業鏈供應鏈的“兄弟們”一起轉型。在這種“友好”模式下,龍頭帶動和集群成本共攤,讓中小企業得以“拼車”實現轉型。甚至,一家龍頭企業能夠牽動起一條產業鏈的快速轉型升級,大大提升“智改數轉”的效率。
廣東以制造業起家、當家,全省工業規模約占全國1/8。其中,不同領域行業所面臨的問題都有所不同,要做好轉型升級,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此,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尤為重要。
2018年開始,省政府就在全國率先出臺《廣東省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實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措施》。2021年印發《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明確龍頭企業、中小企業、產業園區、產業鏈供應鏈等四類轉型路徑。2022年,廣東創新性開展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工程,建設以“工業互聯園區+行業平臺+專精特新企業群+產業數字金融”為核心架構的新型制造生態系統。
針對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廣東圍繞電子信息、先進裝備、食品醫藥、輕工材料等典型場景,開展數字化集成應用創新,集中力量培育轉型標桿示范,為行業企業提供可供借鑒的經驗,累計培育300多個“燈塔式”標桿項目,其中100多個項目入選國家級試點示范。
政府搭好臺,輪到企業上臺唱戲。
強“鏈”,龍頭企業牽引拉通轉型路徑
經歷多年數字化建設,美的廚熱洗碗機順德工廠實現了場景沒變、人員減半、產量翻倍、產值翻倍的數字化轉型成果,并于2022年10月獲評世界經濟論壇(WEF)“燈塔工廠”。與此同時,工廠帶動上下游供應商實現供應鏈制造浪費減少68%。
作為洗碗機配套零部件的供應商之一,東賽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利用美的數字化平臺,對排產訂單的處理更加及時,出貨效率能與下游客戶需求相匹配,庫存周轉率整體提高了10%以上。
據美的集團企業數字化平臺應用中心總監周曉玲介紹:“在企業內部數字化取得一定成效之后,我們發現價值鏈上下游庫存信息沒有拉通、物流配送不準時等問題比較突出,希望通過產業鏈的數字化變革,來打造一個具有彈性、韌性且可持續性的供應鏈。”
美的提出的問題并非個案,而是行業的長久共性。事實上,在實踐中,抓龍頭企業、牽引企業,多產出“燈塔式”標桿項目的同時,也要關注多元需求,讓更多中小企業搭上數字化便車。基于此,針對行業集聚度高、鏈條比較完整的產業集群,廣東從產業集群資源共享、協同制造等重點環節切入,推動東莞松山湖電子信息、廣州花都獅嶺箱包皮具、佛山順德小家電等16個產業集群率先試點,探索集群整體高效轉型的創新路徑。
以美的為例,據了解,美的于2022年開始構建虛實結合的產業數字化新生態,建設以廚房電器為鏈主的家電產業集群和以威靈電機為鏈主的機電產業集群,兩個集群各自搭建了產業集群平臺,目前接入的供應商設備已經有1000臺上下,有幾百個開發者以及幾十個工業模型的應用和推廣。
“在過去,我們跟供應商之間更多是一種買賣關系,現在不一樣了,要共同面對用戶以及消費者千變萬化的需求。”美的集團副總裁兼CDO張小懿介紹。
不掉“鏈”,中小企業強化轉型內生動能
龍頭企業主動擁抱數字化對于“鏈式改造”至關重要,但中小企業轉型的內生動力和改造意愿也決定了“鏈條”的完整性和能動性。
工信部電子五所軟件與系統研究院院長楊曉明表示,在實踐中,不少企業、機構反映,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很復雜,比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需要既懂制造業需求又懂信息技術應用,精準改造的要求較高;龍頭企業主動擁抱數字化,但中小企業轉型的內生動力和改造意愿不強;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關鍵供給受限,有效產品和適用服務相對缺乏。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一項對約300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調研顯示,超過半數的企業認為存在轉型自身能力不足的問題,而且轉型成本高企,抑制企業轉型需求。
今年年初,廣東下達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資金7.74億元,重點支持推動中小企業在各環節數字化升級,實現“鏈式轉型”。
與此同時,隨著全國各地加快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腳步,廣東在全國率先啟動廣州、珠海、汕頭、佛山、韶關、梅州、惠州、東莞、中山、江門、湛江、茂名、肇慶、揭陽等14個省級試點城市建設。
據介紹,廣東還新增設立了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專項資金,支持試點城市組織“1個數字化牽引企業+1個集成服務企業+N個軟硬件企業”的“1+1+N”聯合改造模式,共同推動30多個細分行業中小企業的設計、制造、銷售、服務、管理、安全等各個環節數字化升級,向“專精特新”方向提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繼深圳、東莞兩市去年成功入選全國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名單后,廣州、中山也被納入了第二批試點范圍。截至目前,廣東已有4個城市入選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
實踐證明,抓住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契機,廣東正在積極實踐“鏈式改造”模式。廣東提出,到2024年底將累計推動超4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努力為全國輸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廣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