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9-05-27 18:06 來源:央視財經 于小曼 武洋
1999年互聯網泡沫破裂,納斯達克股指暴跌,諸多著名網絡公司的股票從100美元跌到10美元以下。此后,很多投資轉向材料、生物、能源等領域。
但20年過去,網絡,風景依然獨好。而如今,互聯網的新機遇又在哪里?
在2019數博會“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工業智變,數化未來”高端對話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余少華對此展開演講。
工業互聯網,時不我待!
余少華院士表示,有數據顯示,中國是不折不扣的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其規模超過美、德、日三個國家的總和。而目前各個國家都以制造業為核心拓展實體經濟,包括美國、歐洲、日本都在紛紛出臺了制造業的戰略來推動先進制造業的發展。
余少華院士講到,現在幾乎所有的行業都掛到網上了,所有的人都上網了,我們的工廠、制造業不可能不上網。發達國家紛紛搶抓機遇,以巨頭企業為牽引,建立了一個生態和集群來占領這個制高點,形勢對我們的壓力很大。我們國家的工業互聯網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稍晚一些,我們在標準的架構、測試、安全、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總體來看我們跟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一些差距。所以,我們要借這個機遇迎頭趕上。
究竟什么是工業互聯網?
余少華院士介紹,工業互聯網簡單地說就是把機器、原材料、控制系統、信息系統、產品、人(員工、客戶)之間的網絡互聯,以它為基礎,通過工業數據的全面深度感知來實現智能生產、運營的優化和生產方式的變革。
工業互聯網簡單理解有三種概念:一個是小概念,就是一個工業網絡。中概念,它是工業、產業智能化發展的一個關鍵的基礎設施,它同時也代表一種新模式和新業態,大概念就是智能制造。
余少華院士還提到,在智能階段里,進入高級階段以后,我們給它定義了一個名字,叫企業智能體EAI。它的定義簡單地說就是企業整體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它面向產品制造企業管理的全過程,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系統,在關鍵環節具有自主的感知、學習、分析等能力,要構建一個智能的制造系統。
發展到高級階段以后,整個企業按照智能的態勢來運作。從大數據來看,通過企業的大數據進行推理、分析,改變生產方式、人機關系和商業模式,精準滿足用戶的動態需求。
更高層來講,就是把企業里的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人、網、物三元一體化大數據的智能化的系統,解決供應鏈、資金鏈、制造裝備、倉庫、產品、用戶、員工等一個大的管理的系統,一個大量升級的系統。
工業互聯網,企業究竟該怎么做?
在了解到什么是工業物聯網之后,余少華院士接著就如何進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提出建議。他提到,聯網了以后不是為了聯網而聯網,聯網以后要建兩個工廠,一個是物理的工廠,把原來的物理工廠要完善,在物理工廠的基礎之上要關聯地建一個智能的工廠,包括網絡、平臺、安全等等,在原來物理工廠基礎之上疊加一個神經層,它能夠把物流、資金流、任務流、數據流、人流交匯在一起,把效率不斷地提升。生產方式將會大變身,從大規模生產向個性化轉型;從生產型的制造向服務型的制造轉型;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
余少華院士還提出了目前中國企業存在的問題:中國企業在很多方面特別是生態化方面做的是不太好的地方。大數據有一系列的工程科技問題,到現在還沒有解決。所以,現有的理論和技術無法應對指數級增長的大數據,需要新理論、新數學、新技術、新裝置、新工藝發明出來,來解決這些問題。用企業的大數據來預測未來,能夠把握趨勢,甚至能夠創造未來。所以,企業大數據是企業產業的突破口。
人類的工具一直在改進,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上看,過去的一萬年里,人類的基因演化的速度比之前的六百萬年大概快了近100倍。下一步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實現對信息世界的管控,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提升。
工業互聯網是各個發達國家正在重塑制造業實現數字化的一個著力點,多國皆在推進,尚處在發展的初期。所以,發展工業互聯網的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對中國制造的國際地位和轉型升級意義重大,時不我待。
總而言之,工業互聯網實際上逐漸地是要建兩個關聯的工廠,一個是智能的,一個是物理的。建企業之腦,樹立企業大數據,是領軍企業打造平臺、掌握生態圈的一個難得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