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9-09-25 09:31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敢于自我否定,不斷對過去成功的模式、經驗進行顛覆,找到新的路徑,是美的能夠走到今天的根本原因。”
工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崢嶸歲月,我國工業實現了歷史性地飛躍發展,正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跨步邁進。2018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世界的份額達28%以上,成為驅動全球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在歷史發展長河中,深耕華南地區的代表性制造企業順應時代的發展,積極謀求轉型發展之道,更是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作為中國家電制造業的龍頭企業,美的集團通過50年的發展,實現了從一家鄉鎮企業到世界500強的蛻變。
“五十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而是順應時代變化,把握稍縱即逝的機會,在規模領先的基礎上建立新的競爭優勢。”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表示,技術進步帶動產業升級,中國傳統制造業不斷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新視角、新格局正應運而生。
去家族化傳承路徑
廣東順德,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中部,池塘密布,河涌交叉的自然條件不僅造就了順德遍地美食,毗鄰廣州的區位優勢更是推動了順德成為中國民營經濟崛起的“發源地”。何享健正是在這片沃土上孕育出了“美的集團”。
1968年,26歲的何享健為了解決群眾就業問題,帶領著23名街道居民,籌資5000元,創辦了“北滘街辦塑料生產組”,專門生產藥用玻璃瓶蓋和塑料瓶蓋,這便是美的集團的前身。
1979年,改革春風吹遍大地。身處中國沿海地區改革開放前沿的美的集團,在時代浪潮的推動下,憑借著技術優勢,在1980年自行研發生產出了第一臺金屬風扇,并于1981年注冊了“美的商標”,開啟了邁向家電制造業的新征程。
在何享健看來,“企業要壯大,一定要跟著時代發展。”1992年,美的主動提出改革訴求,被廣東省政府定為全省首批內部股份制改造企業試點單位之一。翌年,美的集團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制而成的上市公司。
上世紀90年代,伴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家電購買力急劇上升,一大批家電品牌涌現,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獲得了融資的美的也加速提高技術水平和新產品開發能力,憑借著市場和渠道,以及“薄利多銷”的策略,很快占據市場的一席之地。
2012年,陪伴美的走過44年的何享健退休了。不過,這位馳騁業界多年的掌舵者并沒有把“接力棒”遞給自己的子女,而是選擇了職業經理人方洪波。在這之前,方洪波已經與美的一起成長了近20年。
然而,剛上任的方洪波便遇到了“業績大考驗”。2012 年,美的實現營業收入680.71 億元,較上年同期銳減250.3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4.77 億元,同比減少 6.25%。一時間,外界對方洪波能否掌管美的產生了疑問。
彼時,方洪波認為,“中國家電業靠低成本規模擴張的模式,已經走到了死胡同。轉型意味著實現產品的領先而非繼續做大規模。”于是,美的賣掉了與主營業務不相關的全部資產,停止了生產線的建設,退還政府6000余畝地,將大家電、小家電、電機、物流四大板塊業務整合,開始了自己的轉型模式。
方洪波坦言,“轉型就像在一條高速公路上跑著,突然告訴你前面是盡頭,沒有路了,但速度不能慢下來的同時,還要找到一條新的出口,那么就必須要找到另一條道路。”幸運的是,美的沒有跑偏。
在經歷了兩年多的陣痛調整之后,美的集團在2015年一舉扭轉頹勢,實現營業收入1384.41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7.07 億元,同比增長21%,接近2011年的三倍。這一年,在《財富》中國 500 強榜單中,美的排名第 32 位,位居家電行業第一。
不僅如此,美的集團通過收購與兼并重組,加快其全球化進程。目前已形成包括小天鵝、華凌、東芝、庫卡、威靈等在內的多品牌組合,每年向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家庭提供超過4億臺家電產品和服務。
對于美的集團的傳承問題,方洪波多次對外表示,“美的的模式是不可復制的,你們也學不了。”而對于集團未來的傳承,方洪波也花費了更多精力在人才培養上。“在公司每一個層級,我現在講得最多的就是用年輕人。”
從傳統制造到智能制造
在中國,改革開放后,許多制造業的成功,和美的集團一樣,最初依靠的是中國廉價的成本優勢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成本差異,迅速地從低端制造業起步并逐步發展。
然而,受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過往制造業發展模式的兩個前提,即規模效益和成本優勢都發生了變化,市場增長速度趨于平穩,低成本優勢喪失,傳統模式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
“制造業要轉型升級,傳統的模式已經失效了,沒有競爭力了,怎么辦?我們就必須要尋找,轉型升級就是要尋找新的模式,尋找新的能夠生存下去、持續發展的能力。”方洪波認為,中國制造業的轉型路徑主要包括,尋求新的成本優勢、培養建立差異化的能力以及實現產業間轉型升級。
圍繞著“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三個方面,美的在2011年開始進行了第一次轉型。通過不斷改變投資方式、戰略方向,美的把所有資源用在新的經營活動上,其中包括技術進步方面。
隨著智能制造革命的風起云涌,2017年,美的斥資292億元收購全球四大機器人(14.900, -0.13, -0.86%)巨頭之一的德國庫卡,成為其在智能制造領域的重要著力點。2017年,美的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為2407.12億,同比增長51.35%,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2.84億,同比增長17.70%。
在工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催生下,美的集團在2018年度戰略發布會上指出,人與機器將轉變為更深入、更融合的協作關系,提出“人機新世代”戰略,引發全球家電企業對中國家電智能制造的聚焦。
同年,美的集團正式對外發布工業互聯網平臺“Midea M.IoT”,成為國內首家集自主工業知識、軟件、硬件于一體的完整工業互聯網平臺供應商。美的集團表示,未來,美的將進一步在機器人及自動化、智能物流、IoT等領域進行投入布局,建立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形成全價值鏈數字化解決方案。
方洪波表示,“Midea M.IoT平臺不僅推動美的由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轉型,起到了試點先行、示范引領作用,并通過美云智數向20多個行業200多家大中型企業推廣美的轉型成功經驗,促進工業互聯網發展。”
如今,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和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在素有“世界工廠”之稱的廣東,除了美的集團,一大批制造企業轉型正帶動著廣東工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穩健步伐。
轉型科技集團
近年來,國家《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臺,讓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熱度持續不減。
方洪波認為,“中國的傳統制造業要想在數字化時代占得先機,有兩點比較重要,一是增長的方式必須要發生轉變,要從增量紅利向存量裂變的方向發生轉變;二是中國制造業的商業模式,必須要在這個產業鏈重構的大背景下進行改變,從以制造主導、生產主導轉向用戶主導。”
事實上,美的集團自2012年便開始加入探索工業互聯網、數字化轉型的道路,目前已累計投入超100億元。但美的并不僅僅滿足于在內部實踐數字化和智能化,更希望開辟出產業的“第二跑道”。
“敢于自我否定,不斷對過去成功的模式、經驗進行顛覆,找到新的路徑,是美的能夠走到今天的根本原因。”方洪波表示,未來美的要構建新的競爭能力,從一條高速公路拐到新的高速公路上去。
2017年3月,美的開啟了新一輪的戰略轉型升級,首次提出轉型科技集團,即由傳統的家電制造商,轉變成為一家覆蓋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智能供應鏈的科技集團。
美的集團CIO張小懿表示,“美的已經具備了工業互聯網基礎,擁有從硬件到軟件的全產業鏈布局,實現了零庫存生產、100%物流追蹤和C2M定制。更重要的是,美的工業互聯網不僅應用于自身,還在通過美云智數對外輸出。”
“目前整個數字化轉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包括:對數字化的價值認知問題;資源投入問題;IT技術、IT轉型問題;面臨投入大或者水平低的局面以及供給側問題。”美云智數總經理谷云松認為,數字化并不是企業變革的工具而是企業變革的能力,一個好的企業必須具備這方面的能力。
在過去5年,美的集團投入研發資金超300億元。2018年美的集團共申請專利15895件,發明專利6102件,累計擁有授權專利達4.4萬件。巨大的研發投入為美的技術創新提供了良好支持。
“企業核心就是轉型升級,就是要不斷提升競爭力,人類歷史發展證明,只有技術進步才能驅動各個行業發生顛覆和發生變革。整合、淘汰,優勝劣汰和大浪淘沙,這些都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方洪波表示,美的將進一步在機器人及自動化、智能物流、IoT等領域進行投入布局,建立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形成全價值鏈數字化解決方案。
“我們已經看到了質變的曙光。隧道盡頭的那道曙光,就在前方。”方洪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