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8-12-18 17: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改革開放40年,也是跨國企業在中國發展壯大的40年,他們既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是推動者。
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到現在,在中國眾多的能源和基礎設施相關的工程中,包括三峽工程、西氣東輸、南水北調、嶺澳核電站,以及后來的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都出現一個共同的身影:施耐德電氣。
從最初專注于中低壓配電及工業自動化,到發展為今天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的數字化轉型領導者,施耐德電氣在中國也不斷發展壯大: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一家合資企業在中國起步,現已將中國發展成為自己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
“如果從40年的維度來看,不單是跨國公司,整個中國的營商環境都實現了巨大飛躍。政府政策支持、市場體量發展、創新氛圍打造等方面都提高到了全新的高度。”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表示,企業不僅要做改革開放的受益者,還應積極參與其中,變成貢獻者。
“本土化”取勝
1987年就進入中國的施耐德電氣,歷史性地為中國家庭帶來了斷路器技術,讓人們告別了“保險絲”時代;后將開關、面板帶進千家萬戶,結束了“拉燈繩”開關燈的時代。
談及施耐德電氣面對中國變化的政策、行業、市場環境如何保持領先,尹正總結為持續創新、全面和鮮明的本土化策略與模式,把自己作為一家真正的中國公司來運營。
首先,施耐德電氣在全球范圍內都把技術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每年將全球5%的營收用于研發,在中國也建立了上海、深圳、西安三大研發中心。2012年,為應對中國需求施耐德電氣推出“中國原創”戰略,現在中國研發的產品已走向全球,為其他國家所用。
其次,與中國合作伙伴共贏,共同推動行業以及全產業鏈發展。例如,在一個解決方案里,施耐德電氣會將集成方面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分享給盤柜廠、系統集成商,由他們做成套,施耐德電氣再提供其中的一些元器件。在搭建上下游合作伙伴體系的過程中,施耐德電氣引入國際先進技術和經驗,培育合作伙伴走上生產、銷售和管理規范化與模式化的道路,幫助提高中國制造業水平。現在,施耐德電氣有900多家分銷商網絡,1600多家本地供應商合作伙伴。
就供應商來說,為了找到穩固、高質量、高素質的供應商伙伴,施耐德電氣付出了大量的耐心和精力,包括從管理、培訓、技術等各個層面給予充分的支持和信任,與他們同步發展。
最后,注重人才本土化,培養本土人才,并充分授權。施耐德電氣之所以能夠敏銳捕捉政策動向和市場需求,推出更有針對性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采用靈活的商業模式、營銷手段,都源自擁有高素質的本土化管理團隊。
以“數字化”賦能產業
近些年,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以及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變為高質量發展,施耐德電氣以行業專長開始探索“數字化”創新,用數字化為更多實體經濟中的行業企業賦能,共同發掘物聯網的價值。
在這方面,施耐德電氣再次走在行業前沿。 2016年底,施耐德電氣在中國推出了全新的基于物聯網的架構和平臺EcoStruxure,由互聯互通的產品、邊緣控制和應用、分析與服務三層架構組成,在樓宇、數據中心、工業和電網等領域提供解決方案。
尹正認為,在推動數字化轉型方面,施耐德電氣有著自己的特色和優勢。首先給用戶提供一個像EcoStruxure一樣靈活、開放并且能夠上規模的平臺與架構;其次,IT技術和OT技術的融合,施耐德電氣一直對包括鋼鐵、水泥行業、機場、電子等在內行業應用場景有深刻的洞察;第三,構建“朋友圈”,與合作伙伴一起探索符合用戶特定需求的整體解決方案;第四,從設計、制造、運營到維護階段,把數據鏈打通變成全產業鏈,然后進行分析,以實現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基于此,施耐德電氣已經開啟了一系列的實踐,從傳統行業到新型行業,從行業龍頭到中小型企業遍地開花。寶鋼便是其中一例。通過應用施耐德電氣EcoStruxure工廠解決方案,寶鋼大幅減少了車間作業中的員工,有效保障了職工的人身安全,創造了全球首個無人值守智能車間。同時,平均日產量提升15%-30%。
來自中小企業的案例也非常多。其中,漢威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中等規模制造企業的代表。過去生產自動化水平較低,管理粗放、生產效率低,基于EcoStruxure解決方案,幫助其建立打通整個生產環節的綜合績效管理體系。實現了生產過程的透明化、規范化,能源消耗大幅降低,生產績效得到大幅提升,其中生產線人均產能提升14%、市場故障率降低 25%、及時交付率提升 35%、車間面積節省22%。
數字化轉型更需要“朋友圈”
對于施耐德電氣來說,與合作伙伴共贏的“朋友圈”模式,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是其在中國不斷發展壯大的法寶之一。
在尹正看來,這種合作模式對于雙方都是受益匪淺的。首先,這可以擴大業務規模,通過合作共同開拓市場;其次,客戶端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且需求比較定制化。有了合作伙伴的幫助,施耐德電氣不需要逐一去識別,就可以直接獲得客戶需要什么及技術改進反饋等,從而與合作伙伴一起整合出最契合特定需求的整體解決方案,并及時地響應,尤其對于中國的邊遠地區。
再次,通過這一業務模式,與合作伙伴在產品、技術、服務等方面全方位交流,相互促進和融合,可以幫助當地合作伙伴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尤其是技術能力,具備國際一流的制造能力。尹正希望通過這種模式讓施耐德電氣在助推中國企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更加“接地氣”。
施耐德電氣為構建中低壓配電領域更加完善的生態圈,于2016年推出EcoXpert合作伙伴認證計劃。通過對合作伙伴一系列認證體系以及專項培訓計劃的逐步升級,全面打造施耐德電氣渠道的核心力量,以攜手更多合作伙伴,加速數字化轉型。在智能配電領域,目前EcoXpert計劃已覆蓋 50家成套廠,9家系統服務商,800多位注冊工程師。
“開放也是施耐德電氣的DNA之一。我們的業務最初就是與合作伙伴從線下朋友圈開始的。”尹正表示,“隨著數字化的發展,合作伙伴由線下拓展為線上。我們的EcoStruxure是一個開放式架構,合作伙伴可以在上面編程,提供更多可用的應用給客戶。這也是與合作伙伴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