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8-11-20 17:42 來源:財聯社
站在歷史的時間軸上,2018年6月22日,也許只是一個平凡的日子。
就是這一天,正泰 “基于物聯網與能效管理的用戶端電器設備數字化車間的研制與應用”智能制造專項項目,通過國家工信委、浙江省經信委組織的專家驗收。這是目前智能化技術、自動化水平,均處于業內領先的低壓電器生產線,也是中國制造業智能制造自主創新的又一個新注解。
有行業專家在參觀后表示,“正泰在該領域的自動化水平,即使與國際同行比,在節拍、效率、性能等方面也優勢明顯,而且正泰完全自主研發,因此在實力、水平上更勝一籌。”
歷史需要不斷地書寫,未來會記得,正是眾多中國優秀企業的不懈努力,推動著中國制造業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
正泰數字化車間的實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一方面證明了低壓電器產品可以實現全制程自動化生產,一舉將低壓電器行業帶入智能化時代;同時正泰憑借其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有力推進產業鏈的協同升級,進而提升整個行業的發展水平,增強對國際品牌競爭的實力。
中國低壓電器行業起步較晚,其在品質、價格等方面與動輒擁有百年歷史的國際巨頭存在差距,外資企業在中國設廠、銷售,發展的風生水起,但以正泰為代表的溫州低壓電器產業集群讓這種“國內市場國際化”的局面有所松動。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中國低壓電器行業進入智能化時代,正泰等中國品牌的國際化進程更為動力十足,國際市場格局或將呈現“國際市場國內化”的嶄新局面。
回首歷史,創新鋪就成功路
從一家小廠成長到可與國際巨頭抗衡的國際化集團,正泰35年的發展歷史堪稱傳奇。
論起步時間,正泰只能算是較早,1984年求精開關廠創立時,柳市鎮已經有上千家低壓電器廠,最早的一批創業者已經在市場中摸爬滾打了三四年。
論企業規模,求精開關廠亦不占優,20平方米的廠房面積,全廠連職工帶老板只有8人,絲毫看不出百億產值集團的發展潛質。
而其他如堅守、責任、專注等特質,柳市鎮的那些與正泰一起發展至今的低壓電器企業身上也有所體現,但為什么只有正泰成就了今天的影響和地位?
回顧正泰發展歷史可以發現,從集團化、品牌化、精益化、信息化,乃至最近的智能化,正泰的每一步成長最終都能追溯到創新的根源,創新是其保持可持續競爭力的動力之源。
正泰走的是一條從“跟隨”到“引領”的創新路徑。
在沒有資源,沒有市場,沒有技術,沒有資金的時期;在群雄并起,市場被國企、國際品牌占領的市場格局下,跟隨、模仿是生存唯一的選擇。
南存輝常說的,“聽中央的,看歐美的,干自己的”實際上揭示的就是正泰的創新之道:聽中央的,就是要認真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深刻領會黨中央的精神;看歐美的,即認真向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學習,學習先進的技術,特別是發展經驗;干自己的,即企業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別人,要充分結合實際,發揮創新思維。
初創期,正泰便思慮深遠,為了能獲得合法生產資格、做好產品質量,正泰向原國家機械工業部申領了機械工業生產許可證,千方百計從上海請來退休的工程師。
為讓更多優秀科技人才執有“恒產”保持“恒心”,正泰在1996年開民營企業先河,通過技術入股、資金入股、股權激勵、產融結合等方式,建立共享機制。截至目前,已有近千名骨干技術人員獲得股權激勵。
在“存錢不如存技術”共識之下,根據不同產業屬性,集團每年拿出銷售收入的4%~12%用于研發。2017年,正泰集團把企業年會開成了科技創新大會,在總結上一年工作的同時評選科技創新項目、科技創新人才并授獎,以及發布下一步重點科研項目規劃,更是彰顯正泰對科技創新的重視。
圍繞技術創新,正泰構建起多層次、開放式的創新網絡,形成以正泰電器技術研究院、專業研究所為主體的多層次、開放式技術開發網絡,并以此為核心將科研、培訓、開發整合成“技術創新鏈條”,使產品開發從“跟隨型”向“領先型”發展。
截至目前,正泰已參與制定和修訂190多項行業標準;擁有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獲得各種認證近1600項,專利授權近4000項。
本次兩個數字化車間的建成,是正泰多年來堅守、專注實體制造的厚積薄發,也是其一貫創新意識的絢麗綻放。
著眼當下,“大數據+”撬動數字化轉型
在全球制造業向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之下,正泰也描繪了基于大數據之上的戰略藍圖——構建“一云兩網”,希望企業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商。
按照這一構想,正泰圍繞能源“供給-存儲-輸變-配售-消費”體系,構筑區域智慧能源綜合運營管理生態圈。
屆時,新能源、能源配售、大數據、能源增值服務會成為正泰的核心業務,而光伏設備、儲能、輸配電、低壓電器、智能終端、軟件開發、控制自動化將成為其有力的支撐。
而“大數據+”已成為正泰畫下的開篇之筆。
此前,集團各產業公司、業務板塊數據分散,口徑不一,如果要統計、整理一個數據,往往需要兩周以上的時間。隨著企業和業務的發展,產業公司內部和集團定期要求上報的數據內容和頻次較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精力;而且,數據缺乏進一步的分析,沒有發揮反映、解決問題的價值。
在制造業走向智能化、信息化的大趨勢下,數據在支持管理決策,降低維護成本和改善客戶服務方面的價值更為凸顯,成為數字化轉型要攻克的首個難題。
為順應現代能源、智能制造和數字化技術融合發展大趨勢,正泰在“一云兩網”的發展戰略中,將“正泰云”作為智慧科技和數據應用的載體,實現企業對內與對外的數字化應用與服務;依托工業物聯網(IIoT)構建正泰智能制造體系,踐行電氣行業智能化應用;依托能源物聯網(EIoT)構建正泰智慧能源體系,開拓區域能源物聯網模式。
“大數據不是一場革命,而是一系列的發展進化。”正泰大數據部總經理孫欽輝表示,“一云兩網”是正泰數字化轉型的核心。
圍繞“一云兩網”戰略布局,正泰加快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的高質量發展藍圖正徐徐展開。
從數據驅動管理、數據驅動技術研發、數據驅動生產到數據驅動運營,再到數據驅動戰略,制造業+大數據,正泰正在創造云計算下的無限可能。
謀勢未來,知識產權運營新探索
善弈者謀勢。
正泰在2016-2018年度,連續三年榮登全球領先的智能信息服務提供商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發布的“中國大陸創新企業百強”榜單。這樣的成績,離不開企業多年來的謀篇布局。
在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不斷涌現具有標志性意義重大科技成果的同時,和創新有直接關聯的知識產權被正泰提高到戰略高度。正泰早早成立了知識產權部,引進培育專業人才,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將知識產權管理嵌至立項、研發、采購、制造、銷售、并購等各過程,開展知識產權風險管控和保護,推進知識產權文化建設。正泰積極探索專利協同運用體系建設,嘗試通過建立知識產權協會、產業知識產權聯盟、參與知識產權運營聯盟等多種途徑,加強內外部資源整合,構建產業專利池,推進知識產權運營,提升核心競爭力。
“未來,知識產權已經不僅關系企業活得好不好,而是企業能不能活下去的問題。”正泰知識產權部負責人表示,“強化知識產權管理和運用,有效支撐企業創新和公司戰略目標的達成,也是衡量一個企業管理成熟度的標志之一。” 目前,正泰進一步完善本地專利數據庫并建立知識產權數字平臺,從跨數據庫的海量專利和非專利數據中,檢索分析收錄正泰涉及領域的專利等知識產權數據,為知識產權規劃和運營等提供決策支持。
經過多年努力與探索,正泰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為首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首批國家專利運營試點企業,率先通過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獲全國第一張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多項專利獲中國專利獎等獎項。對于正泰來說,多年積累的知識產權是一筆豐厚的無形資產,時機成熟會轉化成巨大的紅利,通過合理的運營進一步反哺創新。
恢弘中,正泰大棋局漸次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