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8-06-29 12:06 來源:北京日報
日前發布的《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排前三位的專業是軟件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綠牌專業有哪些
綠牌專業指的是失業量較小,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的專業,為需求增長型專業。紅牌專業指的是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的專業。紅綠牌專業反映的是全國總體情況,各省區、各高校情況可能會有差別。
行業需求增長是造就綠牌專業的主要因素。2018年本科就業綠牌專業包括:信息安全、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技術、通信工程、數字媒體藝術。其中,軟件工程、網絡工程、通信工程連續三屆都是綠牌專業。
2018年本科就業紅牌專業包括:繪畫、化學、美術學、音樂表演、法學、歷史學。其中,美術學、音樂表演連續三屆都是紅牌專業。
近五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滿意度持續上升, 2017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67%。其中,本科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68%。2017屆大學畢業生的月收入為4317元。其中,本科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月收入為4774元。2014屆大學生畢業三年后(即2017年時)平均月收入與其畢業時相比漲幅為82%。其中本科漲幅為87%。
吸納畢業生最多的行業
從吸納大學生就業的行業來看,教育業對畢業生吸納程度不斷擴大。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后就業最多的行業類是“教育業”(就業比例為14.7%),且在“教育業”就業的本科生比例從2013屆的10.0%上升到了2017屆的14.7%,其中有六成左右集中在中小學教育機構。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比例增長最多的是教育業。進入“教育業”就業的高職高專畢業生比例連續五屆保持上升趨勢,較2013屆增長了2.8個百分點(2017屆的就業比例為6.5%)。
與此同時,制造業對大學畢業生需求減少。與2013屆相比,2017屆進入制造業相關行業就業的本科畢業生比例降低了6.6個百分點(2013屆為25.8%,2017屆為19.2%)。同時,伴隨著產業結構升級,制造業中信息技術相關崗位占比增加,其中本科增加了4.3個百分點。
文、理、工科專業就業分析
■人文社科
經管類薪資有優勢
人文社科類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的文科生可以選擇的專業。2017屆就業量較大的前10個人文社科類本科專業中,就業率最高的專業是“財務管理”(94.2%)和“市場營銷”(94.1%);“法學”就業率相對較低,為85.3%。
月收入方面,經管類專業相對更具優勢。十大人文社科類專業中薪資優勢較為明顯的專業包括“金融學”(5094元)、“市場營銷”(4839元)和“國際經濟與貿易”(4590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求職和收入上相對具有優勢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和“工商管理”專業工作與專業相關度較低,僅分別為54%和59%。建議高校在此類專業的培養中進一步加強專業認知教育,同時也建議相關專業學生在本科學習期間注重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這有助于未來拓寬就業領域。
■工科
電氣信息類正當紅
麥可思數據顯示,2017屆就業量較大的前10個工學門類本科專業中,電氣信息類專業(包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軟件工程、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無論是就業率還是月收入,優勢都較為明顯。其中“軟件工程”專業表現尤其突出,就業率(96.7%)、月收入(6259元)、就業滿意度(75%)這三項指標均居十大工科專業首位,工作與專業相關度(85%)位列第二。
電氣信息類專業表現搶眼,這與當前“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重大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蓬勃發展對相關領域人才需求旺盛關系緊密。
■理科
工作與專業相關度低
2017屆就業量較大的前10個理學門類本科專業中,“信息與計算科學”的綜合表現較好,其就業率(92.7%)、月收入(5454元)、就業滿意度(71%)均處于前列,但工作與專業相關度較低,僅為57%。
事實上從數據分析上看,2017屆理學門類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與專業相關工作的比例整體偏低,為64%。沒能“學一行干一行”的理科生中,29%因為“專業相關工作不符合職業期待”,因為“專業工作崗位招聘少”的比例也較高,為27%。未能學以致用的理科生中近三成因為崗位需求少,這個現象從側面反映出目前高校在專業設置上可能存在不合理的情況,同樣也建議相關學科培養中注意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或進行跨專業學習,以彌補單純的基礎學科教育在求職中的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