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8-04-13 09:00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作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關鍵基礎,近期,工業互聯網板塊在新經濟扶植政策以及富士康擬A股上市等消息的刺激下集體大爆發。數據統計,自2月24日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設立以來,截至4月3日,該板塊實現超過23%的漲幅,僅次于日前大熱的“獨角獸”板塊,在同期Wind概念指數分類表現中位居第2位。在一片“漲”聲中,業內人士表示,工業升級乃國家級戰略,主題行情仍有望持續發酵。
政策加碼,工業互聯網加速落地
“我國的工業互聯網具有自主可控的特點,受外部市場沖擊有限,在全球貿易不穩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受益于工業互聯網的相關標的,兼具了成長性、相對確定性和景氣周期長的特征,這波也是未來工業互聯網行情的基礎。”談及工業互聯網板塊近期的良好市場表現,萬博兄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對《紅周刊》記者如是解釋。
在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悄然發生之際,世界主要工業化國家都在戰略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這其中以“美國工業互聯網”、“德國工業4.0”、“中國制造2025”等制造業國家戰略為典型代表,均旨在構建自身的智能制造體系,特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劉哲認為,“工業互聯網帶給企業的變化不僅是生產效率的提升,其還將在企業經營模式、資產管理模式、核心競爭力培育、就業組織方式等方面對工業發展帶來巨大革命性轉變,這種變革甚至比工業革命的影響更為深遠和迅速”。
鑒于發展工業互聯網與“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高度契合性,工業互聯網獲得了國家層面的支持。2017年11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2018年2月24日,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設立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專項工作組成員由25位正副部及司局領導任職,力度空前,標志著我國工業互聯網領域政策層面最高決策機構成立。
而繼國家頂層設計之后,涉及工業互聯網的地方產業政策也是紛紛出爐。3月20日,廣東出臺《廣東省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方案》和《廣東省支持企業“上云上平臺”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的若干扶持政策(2018—2020年)》,成為工業互聯網專項地方政策的先行兵。太平洋證券劉國清表示,作為“十九大”后首個系統性的地方工業互聯網相關專項政策,表明廣東省作為全國先進制造業的集中地區之一在實施智能制造、產業升級上的推進力度和領先性。就在此之前,制造業集中的長三角、山東以及大數據蓬勃發展的貴州等地區也出臺了相關產業政策。各地政策的相繼落地,表明我國工業互聯網的實施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測算,2017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直接產業規模約為5700億元。在2017年到2019年期間,預計產業規模將以18%的年均增速增長,至2020年時將達到萬億元規模。截至2017年末,全球工業互聯網平臺數目已超過150個。研究機構普遍表示看好工業互聯網產業長期發展,并稱其有望成為貫穿全年的投資主題,有機構甚至提出2018年將成為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元年。
萌芽期,工業PaaS層重點扶持
工業互聯網產業體系廣闊,各類涉及制造業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技術和應用都可視為工業互聯網范疇,其發展經歷了云平臺、大數據、物聯網等多個階段。目前,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在工業4.0、智能制造等環節的創新和研究主要集中于工業互聯網、工業物聯網、工業大數據等平臺級項目上。
我國工業互聯網主要由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構成,其中網絡是基礎,平臺是核心,安全是保障。工業互聯網平臺擔負著聯通企業內外部數據,打通信息化與生產部門的重任,在三大體系中最為重要。平臺體系主要包括邊緣層、IaaS層(基礎設施即服務)、工業PaaS層(平臺層)、工業SaaS層(應用層)等層級,工業PaaS(平臺層)為核心部分,其主要功能為構建一個可擴展的操作系統,為工業APP應用開發提供基礎平臺。
目前,工業互聯網尚處于萌芽期,在其主要層級中,IaaS層成熟度較高,亞馬遜AWS、微軟Azure、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等占據了全球主要市場;工業PaaS層,多數公司積淀不足,就國內而言,新興平臺主要包括樹根互聯、東方國信、海爾等;工業SaaS層潛力目前尚未發揮出來,國內該領域有所發展的公司主要有用友網絡、金蝶等公司(見附圖)。
由于工業PaaS層相當于工業的操作系統,如被國外廠商搶先制定標準則會陷入被動,因此我國政府意在重點扶持龍頭工業互聯網企業以進行標準之爭。《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即指出,到2025年,要形成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百萬工業APP培育以及百萬企業上云。
在A股上市公司中,用友網絡響應國家工業互聯網戰略,在智能制造領域推出用友智能工廠2.0產品,并發布用友工業物聯網組件及工業云平臺“精智”。公司還牽頭成立以用友工業物聯網標準為基礎的多層次伙伴聯盟,協同推進工業解決方案完善與業務生態構建。隨著用友3.0戰略加速落地,用友網絡云服務業務實現高速增長,而得益于此,公司預計2017年實現凈利潤3.36億元至3.95億元,同比增長70%至100%。市場表現上,股價今年以來實現了近80%的漲幅,領漲工業互聯網板塊。
三一重工早在2007年時就建立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M2M遠程數據采集與監控平臺”,成為國內首家工程機械物聯網控制中心擁有者,并通過成立子公司布局智能設備領域,從而擁有我國唯一的機械智能倉庫。公司孵化的樹根互聯是中國成立最早、連接工業裝備最多、服務行業最廣泛的工業互聯網賦能平臺公司。經過長期發展,樹根互聯旗下的中國工業互聯網賦能平臺“根云”,已成為我國三大平臺之一。三一重工預計2017年實現凈利潤20.3億元至21.1億元,同比增長898%~937%。
青島海爾于2012年開始探索智能制造。2016年底,公司已實現沈陽冰箱、鄭州空調、佛山洗衣機、青島熱水器8大工廠互聯。在智能制造基礎上,青島海爾全資孫公司海爾數字科技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工業互聯網平臺COSMOPlat,該平臺打通了需求、設計、生產等環節,實現個性化定制應用模式。
此外,東方國信打造的互聯網核心平臺BIOP也成功在礦山安全、城市及工業鍋爐軌道交通等領域落地;軟控股份則布局服務機器人領域,其控股子公司科捷主要產品為直角機器人、物流自動化及其他加工、服務機器人等。
國產工業機器人加速成長
工業機器人因融合了機械制造、電子電氣、材料科學、計算機編程等學科尖端技術,因而成為智能制造領域最具代表性的產品,而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設備同時也是實現工業互聯網重要的一環。
國內制造業智能化改造需求旺盛,我國已連續5年成為工業機器人的最大消費市場。統計顯示,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13.1萬臺(套),同比增長51%。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預測,2018~2020年,國內機器人銷量將分別為16萬、19.5萬和23.8萬臺,未來3年復合年均增長率達22%。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工業機器人由核心零部件、本體制造、系統集成三個環節組成。據IFR統計,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中減速器、控制器和伺服電機成本比分別達到36%、12%、24%,占比超過70%。三大核心零部件是工業機器人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工業機器人核心技術壁壘所在(見附表)。
歷來,技術難度最高的三大核心零部件一向被外國品牌占據,但近年來國內品牌奮起直追,核心零部件如控制器、伺服電機、諧波減速機、RV減速機等已經開始國產化,整個產業體系得到了切實進步。國內已出現匯川技術(伺服)、埃斯頓(控制系統)、中大力德(減速機)等快速成長的核心零部件自主品牌。依照《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2017~2020年,我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銷量復合增速將達到37%。
上市公司層面,匯川技術是工業互聯網硬件層核心標的,其通用自動化板塊是中國制造的龍頭企業與高端代表,工業互聯網產品在電梯一體機中已有成熟應用。公司伺服產品可覆蓋國內70%以上需求,已成長為國內第一品牌、躋身于全球第二梯隊。
埃斯頓自2011年涉足機器人領域,2016年工業機器人占公司總營收的比重由2012年的0.65%提高至31%。作為國內唯一同時具有數控系統、電液伺服系統、運動控制、交流伺服系統四大技術平臺和完整系列產品的公司,埃斯頓的機器人自主化率達80%以上。為突破核心零部件被國外巨頭壟斷瓶頸,公司內部重金研發,其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達10%,遠高于同業公司,同時通過優質外延收購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優秀企業以增強自身的技術水平。2017年年末,公司以3.26億元現金收購揚州曙光,為其在軍工自動化領域擴張打下了基礎。
中大力德減速電機收入比約為70%~80%。公司自2012年開發RV關節機器人專用減速器,目前已完成RV擺線針輪減速器9種以上規格產品的開發,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且已實現小批量供貨。太平洋證券錢建江表示,中大力德已在RV減速器上持續投入長達6年,具備非常強的精密制造能力,RV減速器國產化有望獲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