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7-05-19 15:11 來源:中國工業報
“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全球經濟發展進入深度調整期,增速明顯放緩,復蘇步履蹣跚,造成這個現象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新舊增長動能的轉換出現了空檔,舊動能正在減弱,新動能還沒有完全形成,如何實現新舊動能的接續和轉換,促進經濟復蘇和可持續增長已成為各國所共同面對的一個挑戰。”日前,在由中國工程院、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主辦的2017智能制造國際會議上,工信部部長苗圩作了題為“深入推進智能制造,加快培育全球經濟發展新動能”的主旨報告。
智能制造是新動能之關鍵
苗圩指出,智能制造是培育全球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關鍵。無論是德國實施工業4.0的發展戰略,構建CPS基于信息物理系統的新型制造體系,還是美國提出來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大力推動以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產業變革,其核心都是在推動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進程,實際上也就是我們所討論的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在經濟新動能的培育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智能制造的發展會對智能裝備、智能傳感器、工業軟件以及相關的服務產生大量的需求,帶動著眾多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的快速發展,催生出一大批新應用、新業態和新模式,驅動新型產業的快速成長,為經濟增長注入強有力的新動能。
另一方面,智能制造也是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的重要途徑,作為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的關鍵載體,智能制造可以幫助傳統產業實現生產制造和市場多樣化的需求之間的動態匹配,增加產出、減少消耗、提高品質,抵消勞動力、原材料等成本上升的影響,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
近年來,中國經濟步入發展新常態,新舊動能的轉換任務重要而緊迫,發展智能制造是實現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與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有機結合的最佳途徑,《中國制造2025》已經把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抓住智能制造這個核心必將會對深化制造業和互聯網的融合發展,夯實實體經濟的根基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苗圩說,《中國制造2025》發布實施兩年來,工信部強化頂層設計,啟動實施制造業的創新中心、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五大工程,遴選并實施了一批重大的標志性項目,確定了寧波等12個城市和3個城市群開展試點示范,持續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國家標準和貫標試點,開展了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專項行動,以及工業企業質量品牌培育試點示范,各項工作都取得積極進展。
積極培育智能制造新生態
苗圩指出,相對于世界發達國家,中國推動制造業的智能轉型,環境更為復雜,形勢也更為嚴峻,任務更加艱巨。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大國,不同地區的基礎條件、發展環境不同,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發展訴求和路徑也存在著巨大差別,在發展智能制造上不能一概而論,這些都對我們分類施策、系統推進智能制造提出了更高要求。
推動智能制造深入發展,發展智能制造是扭轉制造業低質低效,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所在,下一步工信部將積極主動的適應智能制造發展趨勢,在良好開局的基礎上加快培育智能制造的發展生態,推動智能制造向縱深發展。
一是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以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工作為抓手,積極推進產學研用聯合創新,突破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裝備、智能傳感和控制裝備等關鍵技術裝備,夯實核心支撐軟件與標準,以及工業互聯網與信息安全等發展的基礎,要加快離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和遠程運維服務五種新模式的推廣應用,建設一批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力爭到2020年制造業重點領域的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的普及率能夠超過企業總數的20%。
二是持續推進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繼續遴選90個左右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積極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智能制造新模式當中的應用,同時在產業特色鮮明、轉型升級需求迫切、地方政府積極性高、有一定工作基礎的地區,積極推進國家智能制造的示范區建設,重點培育智能化特色產業應用、智能技術與裝備創新、智能化綜合解決方案集成三類主體,夯實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公共服務平臺兩大基礎,構建三種機制,也就是多領域融合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由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轉型的產業協同機制,區域內外資源集聚共享的開放合作機制,推動示范區內的產業率先實現智能化轉型,形成區域推進模式,并在全國推廣。
三是著力增強基礎支撐能力,智能制造需要標準、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等的有力支撐,當前急需補齊這些短板,按照共性先例、急用先行的原則,針對數據集成、互聯互通等關鍵瓶頸性問題,開展基礎共性、關鍵技術、重點行業標準與規范的研究,力爭到2020年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智能制造標準化體系,針對感知、控制、決策、執行過程中面臨的數據采集、集成、計算分析等問題,加快研發相關的設計、工藝、仿真、管理、控制類軟件,加強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戰略研究,體系架構等頂層設計,推進技術研發,加快產業化應用推廣,打造安全的保障體系。
四是積極培育智能制造新生態,研究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的規范條件,編制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推薦目錄,到2020年力爭培育40個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的有行業特色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著力打造多層次的智能制造人才隊伍,加快培養融通互聯網技術和行業專業知識的跨界人才,同時要更加注重傳統制造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智能化改造,努力打造一批面向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平臺。
苗圩說,在推進《中國制造2025》的過程中,大家要堅持開放發展理念,深化智能制造領域的互惠合作,以現有的雙邊、多邊機制為依托,圍繞智能機器人、增材制造、工業互聯網、信息物理系統、工業軟件、標準化等重點領域,鼓勵國內外企業、各類機構采取多種方式開展務實合作,建立起國際化開放性的智能制造利益共同體,共同為全球經濟新舊動能的轉換、實現強勁可持續的平衡增長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