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7-04-21 09:46 來源:中國電子報
4月18日,由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主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承辦的工業云平臺建設及應用推廣現場會在京成功舉辦。北京和利時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龔濤在會上談及對工業云的人。他表示,企業必須對工業進行重構,對服務進行編排、擴充,構建數據圖、模型庫,以滿足新的需求。
龔濤指出,可以從生產和IT兩個維度來看工業云。在生產上,有一些電商云偏重售前市場,還有一些供應鏈方面的云,可能偏生產、制造和運維,而協同云則偏重商業運營方式。從和利時的視角來看,工業云包括混合云和私有云,國內的一些大型央企部署方式一般偏重私有云和混合云。
和利時提供控制器、設備層面的系統和智能控制系統。目前,這三種需求市場都存在,只是方式和訴求不一樣,設備只需要簡單連通就可以了,通訊方面則需要打造一個信息模型,而復雜系統要用云的架構來重構工程的信息化。工業企業為什么要提出云的關系,因為這涉及一個核心問題就是云實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所以不能完全依賴于云,而是需要脫網運行。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新舊發展動能的轉換。過去企業都在向外尋找市場機會,不斷對外擴張,現在則在內部進行能力建設,尋求創新,以更好地經營企業。從需求端看,互聯網發展促進了需求的升級,過去沒有的一些需求現在被提出來了,例如,前端個性化的需求以及個性化定制需求。
需求側的變化引發制造和服務模式的轉變。在生產方面,需要實現大批量定制化、個性化生產。在產品方面,提出智能產品和智能服務。在協同方面,由于發展和用戶的變化,推動業務模式和供給側的變化。
龔濤表示,第二是企業的IT擴張。OT是運營技術,偏向于物,例如通過控制系統來實現物理增加值。而IT是面向人的,涉及管理系統和業務流程的提升。OT和IT是相輔相成的。IT有助于OT系統能力的發揮,智能化需要IT系統。而且隨著產品智能化,應用越來越豐富,外界信息通過互聯網與企業內部信息相連,企業邊界得以擴張。所以這種變化是IT范圍的擴張。
第三種變化是在企業內部,也就是重構企業IT架構。企業內部必須先解構,然后再重構。從設備級、控制級到執行級、資源級等,涉及五到六層結構,這意味著數據每經過一個層級,時效性和價值都會被截取掉,所以結構必須由層級向扁平化轉變。
還有管理需求要進行重構,從而實現數據的自由流動。各層必須打散、入云,然后通過云重組,最終提供比較完整的服務。
第四個是企業數據層級的變化。以前跨層級流通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現在扁平化之后,數據都匯集在一起,形成數據圖。這個采用大數據技術完全可以做到,可以用模型的方式進行抽象,這個模型不光有屬性,還有行為等。
重構之前需要把過去的功能打散,微服是一個服務池,上面的服務是最小的服務,例如一個認證、一個支付等。現在企業都是在微服上進行重構,對微服進行編排、擴充,這樣速度就非常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