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的海洋學家最近正準備使用一種神奇的水下機器人來揭開黑海深處的秘密,該機器人將由此展開一項全球性的海洋考察活動。而在黑海下水以后,它的任務是考察黑海海底地形和研究黑海地區的航海史,因為這里曾經是航運要道,遺留有大量的沉船殘骸。
美國羅德島大學研究生院探索研究所和海洋考古研究所共同領導了這項考察任務,科學家們將會對黑海和愛琴海海域的海底進行一系列綜合的考察,而這一海域正是幾個世紀以來該地區最繁忙的海上運輸要道之一。
羅伯特·波拉德是羅德島大學海洋學教授,他同時也是羅德島大學探索研究所的主任。波拉德博士是整個研究項目的主要負責人之一,領導著由多個門類科學家組成的綜合研究小組,而這些科學家們來自世界各地。
波拉德博士說:“這是一次令人興奮不已的考察,我們將會了解到地中海海域的重要海底信息,并且對黑海地區作為海上交通要道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這將會為該地區的航海史添加重要信息”。波拉德博士因為在1985年研究泰坦尼克號而為科學界熟知,目前他在該領域聲名卓著,曾經獲得多種榮譽。
去年波拉德博士與烏克蘭水下遺產部門合作,發掘了黑海地區的多個沉船遺址,其中包括一處拜占庭時代的沉船遺址,對人們了解那個時代的海運歷史起到了重要作用。波拉德博士率領的研究小組其實是一個為科學家們提供實驗室的研究平臺,他們使用專業的潛水機器人,攜帶高分辨率的照相機對水下目標進行詳細的考察。他們使用了一種新型的水下考察機器人,并將其命名為“多利”(DOERRY),即為“德拉維爾大學海洋地理環境研究遠程控制設備”的英文首字母縮寫組合。
“多利”有83英寸長,240磅重,將會對烏克蘭海濱城市塞瓦斯托波爾外海的海床進行一系列的考察活動,該項考察計劃在約200米深的水下進行長達14個小時的考察和研究。
“多利”攜帶有一套復雜的傳感器系統,其中包括多種專業探測設備,可以對鹽度、溫度和氧氣含量等數據進行記錄,并且使用兩套先進的聲納系統對海床的地理特性進行探測分析,多臺艇載計算機和安全防護系統協同工作,可以保證系統的安全運行,并在每天考察活動結束之后讓機器人“多利”安全返回科考船。
參與此項考察計劃的科學家說:“‘多利’簡直可以像一名科學家那樣獨立開展工作,它不僅可以直達海難遺跡現場,還能通過對指定水域的氧氣溶解量和水流的實時動態分析,判斷其對海底地形形成的影響”。
黑海地區的沉船遺址一般都保存良好,這主要是由當地水體的化學性質決定的,黑海90%海域的含氧量都很低,使得生活在水中細菌數目很少,對沉船遺址的腐蝕作用也越小。在黑海海域150米深的水下,耗氧微生物幾乎完全找不到了。
“多利”起先在德拉維爾的近岸大西洋珊瑚海域進行過實驗考察,而這次在黑海的行動是它目前為止完成的最遠的任務,科學家們宣稱“多利”下一步還將在世界范圍內完成更多的科學考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