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20-12-14 16:11 來源:科技日報
“新基建正被持續關注,無論其關鍵技術或相關重大裝備,背后都有大量的儀器儀表在作支撐。”12月8日,在浙江上虞舉行的中國機械儀器儀表產業發展論壇上,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麟琨表示。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加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儀器儀表及其核心部件是通信測試、裝備運維、智能感知和大數據獲取等的重要保障。”王麟琨介紹,目前國內行業存在自主探索創新不夠、結構性矛盾嚴重、企業人才缺乏等問題,應盡快查漏補缺,為發展新基建夯實基礎。
據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統計,2019年我國儀器儀表進出口逆差達181.55億美元,行業低端(如電度表、水表、煤氣表)產能過剩,高端能力(如大型科學儀器)不足。
王麟琨認為,國內儀器儀表行業以往跟蹤創新的思維慣性制約了自主探索發現的可能性。“跟蹤儀器儀表的實體和軟件相對容易,但是工藝細節卻大量缺失,這是導致國產儀器儀表可靠性和穩定性差的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儀器儀表行業對口專業畢業生到本行業就業情況不樂觀,企業缺少創新人才已是普遍問題。王麟琨說,以北京某高校精儀系為例,2018年簽訂三方協議就業人數共計55人,大部分去往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等,不到10%畢業生去儀器儀表企業。
“供應用儀表的未來將適應物聯網、智能電網、智精燃氣智慧熱力發展的需要。”京儀集團儀器儀表研究總院院長李紹提出,可嘗試建設行業創新中心,攻克可靠性、穩定性、高精度、封測工藝、批量化校準等共性技術難題,研發適用于消費電子、交通、生物醫療等行業的量大面廣智能傳感器以及面向航天航空、深海探測等特殊應用產品,同時培養一批復合型創新人才。
“萬物互聯的根是傳感器和儀器儀表,結合新基建乃至從宏觀的技術發展趨勢看,傳感器和儀器儀表行業都大有可為。”王麟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