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6-01-18 15:11 來源:南國今報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眼于“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目前,柳州主要支柱產業中,鋼鐵、工程機械都面臨著全行業舉步維艱的窘境。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下,支撐柳州經濟發展多年的這兩大傳統產業,未來之路將何去何從?連日來,記者進行走訪。
傳統產業面臨危機
1月7日,廣西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柳鋼)召開職工代表大會,柳鋼董事長、黨委書記潘世慶在會上介紹,從鋼鐵行業來看,2016年我國鋼鐵行業仍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和困難,“低增長、低效益、低價格、高壓力”的“三低一高”呈現惡化趨勢。柳鋼面臨著史無前例的生死存亡大考驗。同時,柳鋼布局在內陸,大宗原燃料進廠和鋼材產品的外發都要承擔高昂的物流運輸費用,與沿海鋼鐵企業相比處于絕對成本劣勢,同時存在競爭力不強以及產業結構比較單一、人才結構不合理等不足。
在柳州的支柱產業中,受到經濟大環境影響的,不僅是鋼鐵行業。“2011年對于工程機械行業來說,是一段已經遠走的好日子。”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部長潘恒亮說,當年經過國家宏觀調控的刺激,工程機械產品的全國銷量達到60萬臺,市場保有量很大。近年來,國家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房地產市場以及礦山等下游行業需求變弱,到了2015年行業規模急劇萎縮,不及2011年時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實際上,根據公開數據表明,鋼鐵、煤炭、水泥、玻璃、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幾大行業,產業利潤下降幅度大,產能過剩嚴重。截至2015年12月初,幾大行業的生產價格指數(PPI)已連續40多個月呈負增長狀態,這幾大行業對整個工業PPI下降的貢獻占了70%—80%。
做優產品降低成本
1月13日,柳州市民張先生走進家電商場,天冷了,他想“錯峰”給家里添置一臺冷暖兩用空調,看來看去,他相中一臺知名品牌的壁掛式空調。令張先生沒有想到的是,這個看似和柳州沒有半點關系的家電品牌,它的鋼材供應商之一正是柳鋼。
“家電用鋼和汽車用鋼一直是柳鋼努力開拓的重要市場之一。”據柳鋼相關負責人介紹,柳鋼多次深入浙江、廣東等地的大型家電生產基地考場市場,加大家電用鋼開發力度,目前柳鋼的冷軋產品,已經廣泛應用于美的、科龍、格蘭仕、TCL等家電品牌。
據介紹,柳鋼不但讓產品走進千家萬戶,還加大力度生產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產品。例如,柳鋼研發了薄規格集裝箱鋼板,這是一種具有耐大氣、海水腐蝕的高品質鋼板。同時,在中國,2.0毫米及以下厚度的集裝箱鋼板每年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50%,而柳鋼成功批量生產1.6毫米及2.0毫米規格的集裝箱板,能使集裝箱減重20%,降低物流企業的運輸成本。目前,柳鋼已成為中國集裝箱集團最大的供應商。
據介紹,通過工藝技術優化,柳鋼通過采用螺紋鋼降錳及合金替換等創新手段,不但實現燃料比、綜合成材率等主要經濟指標達92.39%,還在去年實際完成降成本35億元,今年柳鋼繼續提出47億元的降成本目標。柳鋼總經理甘貴平介紹,“十三五”期間,柳鋼將實施“沿海戰略”,做優做精主業,在汽車板、白色家電用鋼、軍用鋼等方面尋求突破,力爭研發新品種鋼10個以上。
多元產業服務民生
柳鋼在做優鋼鐵產業的同時,還致力于發展多個非鋼產業,從各領域為柳州經濟及民生發展服務。
去年6月16日,柳鋼燒結廠職工梁俊夫婦領到了柳州市保障性住房柳鋼“元寶源”的房門鑰匙,他們也是柳鋼當天第一個領取鑰匙的業主。柳鋼“元寶源”小區是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工程項目之一,截至去年底,已有2000多名柳鋼職工圓了住房夢。
去年12月1日,柳鋼又一環保新項目——強實公司5號生產線正式竣工投產。該生產線不但每年可將95萬噸礦渣轉化為礦渣微粉產品,實現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5萬噸,該產品可配制普通水泥難以達到的高標號、高性能混凝土,是國家提倡使用的綠色建材。生產線竣工投產后,柳鋼強實公司年礦渣微粉設計生產能力達到295萬噸,而在2014年,柳鋼強實公司單靠這一項的收入,就達到了5000萬元。
甘貴平總經理介紹,“十三五”期柳鋼將加快轉爐干法除塵、焦爐煤氣脫硫廢液提鹽、焦化廢水深度處理及燒結煙氣尾氣脫硫治理等項目,推進工業爐窯燃燒控制優化技術、低品質余熱回收技術、屋面光伏節能發電、建立環保和監測管理信息平臺。大力推行多元化產業,按板塊重點打造物流與貿易、能源與化工、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醫療養老、金融證券等,力爭到“十三五”末實現總營業收入1600億元。
研發“標三”排放設備
1月7日,在深圳“12.20”特別重大滑坡事故管制區,數臺柳工設備馳援,在滑坡事故渣土受納廠作業。“從珠海到這里救援已經10余天,這臺柳工B161L是24小時不間斷工作,沒有出現過故障。”現場進行救援設備提供的柳工客戶郭航如是說。
“2015年,在當前整個工程機械行業舉步維艱的大環境下,柳工的經營狀況,在行業中都處于領先的水平。”1月13日,在柳工戰略發展部,潘恒亮對柳工股份2015年的經營業績進行了簡單回顧。
“根據國務院《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創新是制造業的一個要點。”潘恒亮說,工程機械市場雖然需求不比過去旺,但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客戶的要求要比過去更高。新常態下,客戶需求的是質量更可靠、燃油經濟性更高的產品。
“比如柳工一直致力在做的排放升級,目前全國工程機械產品保有量約為600萬輛,絕大多數為第一、第二階段排放標準的產品,國家要求2016年4月1日開始,實行第三階段的排放標準。而柳工也在研發相關的產品,新的排放標準不僅更有利于環境保護,而且燃油經濟性更高。”潘恒亮介紹,2015年柳工已推出20多項新產品,2016年計劃再推出30多項新產品。
全球戰略海外“掘金”
2015年6月18日,國家土方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柳工全球研發中心同日揭牌落成。柳工堅持布局全球化戰略。據介紹,柳工海外業務收入超過公司總收入的1/3,海外員工數量占全公司人數的20%,成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國際化程度較高的企業。
2013年柳工北美公司正式實現盈利,“2015年,柳工印度工廠也實現盈利。”潘恒亮介紹,在一個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的客戶群體,柳工從無到有實現盈利,這是柳工國際化道路上的又一個里程碑。2015年柳工正式打入法國市場。同時,柳工在波蘭和印度設立2個海外研發制造基地,在英國和美國設立兩個專業研究所。“十三五”期,柳工也將繼續深耕國際市場,在印度、巴西、波蘭等國家繼續推進國際化生產。
在市場中,柳工是有很多強勁競爭對手,比如超過百年歷史的卡特彼勒,還有知名的日本小松等。“新常態下,柳工面對這些‘勁敵’,反而會有更多機會。”潘恒亮介紹,卡特彼勒、小松等國外品牌,長期以來主要占據高端市場,在價格、售后服務等方面并沒有明顯優勢。新常態下,房地產、礦山等行業也在縮緊“錢袋子”,這種時候,柳工就要給客戶算“經濟賬”,從購買成本、售后服務成本及燃油經濟性等方面,來打動客戶,進而進入高端市場中。
據悉,“十三五”期,柳工集團將堅持“一核兩翼”的發展戰略,即裝備制造(包括工程機械、預應力設備等)為“一核”,重要零部件及生產型服務業為“兩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