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ifulalam.com 2015-10-16 16:42 來源:
最近一段時間,國際上比較火熱的話題就是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加速。大家都在猜測這樣的協議會對中國產生怎樣的影響。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提升,更多的在華工廠已經將人力成本轉移至東南亞,在那邊可以使用更加低廉的勞動力,如今又有了TPP協議,讓更多的東南亞制造業進出口稅率減少;大家都在猜想這對中國的制造業來說是否會是一個巨大的沖擊而導致中國制造業的末日到來。
“智造”中國制造2025
在德國提出工業4.0后,“中國制造2025”的計劃也隨之而出,想要從制造大國成長為制造強國,除了發展速率外,最重要的就是發展的穩定性;如何讓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傳統制造觀念進行改變成為了高速啟動前的最大難關。制造不如“智造”,當中國人真正的意識形態開始轉變的時候,才是這個制造大國開始騰飛成為制造強國的契機。
制造行業的覺醒
在各行業高速發展的今天,中國制造也開始進行轉型,智能制造開始進入大家的視線,尤其在需要高精度,高效率的行業。
我們聯系到了今年1月份投產的上海通用武漢車廠的負責人問詢了如今智能制造在汽車行業的應用情況,在經過了一系列的安檢后,負責人把我們帶到了車間;放眼望去,全是伴隨著火花歡快舞動的黃色“手臂”,確實給人一種震撼之感。負責人告訴我們“這些機器人來自于發那科,目前已投入使用的650臺機器人不僅有效地提升了生產效率,同時也保證了較高的產品一致性”。
在其他領域,工業機器人的應用也逐步變成制造核心。像在食品飲料行業,我們采訪了華潤怡寶工廠負責人來了解實際情況“近幾年,我們怡寶開始逐步采用機器換人的概念,在產能加快的同時也保證了產品質量。原先我們日產量320萬瓶,在使用了工業機器人之后日產量達到了400萬瓶,整體生產效率提高了25%;我們計劃在未來5年內,將整體生產效率再做進一步提高,因為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工業機器人將會引領食品飲料行業發展的新風向”。
除了食品飲料外,工業機器人的身影也悄然出現在了衛浴行業中。上海科勒工廠負責人告訴記者“科勒在全球衛浴市場占比排名第三,為了能更快的做出優秀產品,我們首次采用工業機器人來代替人工進行作業,只噴釉這一項步驟就比人工提高了12.5倍的速率,預計可增長10%的利潤,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應用領域可以使用。尤其在中國制造2025提出之后,我們沒有理由不采用工業機器人。”
TTP與中國制造
綜上所述,中國目前的制造業在進行重大轉型,國人的意識形態已經開始接受智能化帶來的便利。在TTP提出之后,看似世界工廠的重心在轉移至東南亞,但中國將會摒棄原先的制造模式,專注于質量,從制造真正的轉變成“智造”。
中國希望讓世界看到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讓中國制造變成全球市場的必需品而非替代品;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讓世界愛上“中國造”。